正能量【思维导图实战派】✏️刻意练习专题品文品之家💎

同样是九年义务教育,别人怎么那么优秀?—【思维导图实战派】刻意练

2018-11-19  本文已影响44人  思维导图实战派汪静
同样是九年义务教育,别人怎么那么优秀?—【思维导图实战派】刻意练习之“遇见……”6/300

轻轻地合上《终身成长》这本书,我陷入了沉思:从小到大,我们身边总是充斥着很多“别人家的孩子”。各种优秀,各种成功。而父母们在一起聊天时,也会经常把“你家的很聪明,我家的太笨了”这样的句子挂在嘴边。大家都觉得被夸“聪明”、“有天赋”是一件特别光荣的事情。时间久了,当我某样东西学不好时,我就觉得自己没有天赋,就放弃了。所以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某样让我特别骄傲自豪的事情。

《终身成长》的作者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结合他对成功进行的数十年的研究,提出“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不同的思维模式的影响。”

同样是九年义务教育,别人怎么那么优秀?—【思维导图实战派】刻意练习之“遇见……”6/300

通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卡罗尔·德韦克将思维模式分为两种:固定型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简单来说,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才能是不变的。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能力都是可以培养的。因为思维模式的不同,所以他们的表现行为也都是不同的。

我们身边是不是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证明自己。证明给自己的父亲看,证明给曾经伤害过自己的恋人看。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的人。还有一些领导特别爱生气,如果有下属意见跟他不合,他就会训斥等等,这也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的表现。因为他觉得能力不变,所以觉得,我是领导,我就是对的。你就是比我低一等。

举个例子,暂且取名为“倒霉的一天”吧。清晨上班,发现车子被贴罚单;到了公司又迟到了;汇报工作又被老板骂;下班回家又跟男朋友闹别扭。固定型思维的人就会觉得今天水逆了,今天诸事不宜。而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思考我下次车应该往哪里停,可以早起一点,工作可以如何改进……他们考虑的是如何去改进,如何解决,下一次不再出同样的问题。

两种思维模式的本质区别

1.自我评价准确度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自我评价非常得准确客观,能够清楚地认清自己。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要么就觉得自己特别厉害,特别自大,要么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非常自卑。

2.脑波不同

曾经在学校里做了一个实验。实验发现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脑波亮的区域是在“分析答案的时候”,而固定型也是在“公布成绩”的时候。就好像我在上学的时候,老师公布名次的时候,就特兴奋。现在看来,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由此可见,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关注的是怎么做的,也就是过程。而固定型的人则更关注结果。

3.如何看待努力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觉得努力是一件丢脸的事情。他更喜欢别人认为他的优秀都是天生的。而成长型则反之,他觉得这一切都很正常。就如许三多这样的人,他从来不怕在大家面前丢脸,从来不怕让别人看到他有多努力。所以他才能一路成长,最终成功,

4.如何看待失败

固定型的人觉得失败是一种身份。某件事失败了,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而成长型的人则认为失败只是一个行为,只是代表自己在这一次没有做好,通过努力,都还可以改进。

5.如何看待挑战

公司年会上,你被突然叫上台,要求表演一个节目。你会怎么做?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本能的抗拒,觉得我又不擅长,我又不会,干嘛要叫我啊。而成长型思维的人恰恰相反,他会觉得这是一次机会,一次挑战。他会勇敢地拥抱机会。

同样是九年义务教育,别人怎么那么优秀?—【思维导图实战派】刻意练习之“遇见……”6/300

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

我们很难说某个人是成长型思维的人,某个人就是固定型思维的人。就像君子和小人,并不是这个社会上的两种人,而是我们体内的两种状态。我们就是要通过不断地训练,来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那么要如何做呢?

第一步接受

每个人都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混合体。对固定型思维模式,我们不必感到羞愧。我们首先得承认它、面对它、接受它。

第二步观察

我们得知道是什么引发了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它什么时候会出现?比如,有的人是在面临挑战时,有的人是在努力过程中受挫时。你可以想一想:最近一次你的固定型思维因为什么而引发?当时你有怎样的感觉?它对你说了什么?最后导致你做出了什么

决定,或者付诸了哪些行动?

观察你的固定型思维人格,明确它出现的原因。

第三步命名

给自己的固定型思维人格取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可以和生活中的某个人同名,可以是一本书名、一个电影人物名。当然,也可以是你不喜欢的一个名字,用它警醒自己。

第四步教育

了解了引发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原因,和它带来的不良影响。接着,我们要教育自己的固定型思维人格。当它出现并阻碍你时,你得学会和它沟通。你需要向它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让它和你一起踏上行动的旅程。当你遇到挫折、压力时,它又会出现。这时,你需要告诉它,你将怎样计划从挫折中锻炼和成长。

《终身成长》是一本成功学的书,但是它又不同于那种看完热血澎湃,行动时却无从下手的鸡汤文。它用大量的例子告诉你如何区分这两种思维模式。理性地告诉你如何看待,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这些建议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

同样是九年义务教育,别人怎么那么优秀?—【思维导图实战派】刻意练习之“遇见……”6/300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