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科普第一弹——养老保险
“如果不交养老金而是自己存款,退休后收益更大”
在社保补缴的政策出台后,已不止一次有人向我咨询这个问题。再加上最近很多大V带节奏,让我看到大家对社保知识的了解是多么的空白。
这几天咱们开个长篇,仔细说一说社保相关的这点事,讲讲社保到底怎么样。
今天是第一天,我们来讲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有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分别,由于后者费用低廉,能领取的养老金也较低,按目前政策来说以拓宽覆盖面为主要任务,我们主要说职工养老保险部分。
01
—
养老保险需要交多少?
个人和公司分别按照“月工资”的8%和20%缴纳,必须缴满15年,退休后才能按月领取养老金。(此处“月工资”指的是“指数化月平均工资”。一般按员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资计算,但不能低于或高于全省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以北京为例,2017年的社会平均月工资为8467元,所以这个基数下限是5080.2元,上限是25401元)。
以北京为例,假设月薪10000元,每月要缴纳的养老保险为:
个人:10000*8%=800元
公司:10000*20%=2000元
共缴:800(个人)+2000(公司)=2800元
02
—
退休后去哪里领
1)如果工作及参保的地方在户籍所在地,则在户籍所在地领取养老金。
2)如果工作的地方不在户籍所在地,并且在该地缴纳10年以上养老保险,则在工作的地方领取养老金;
3)如果在多个地方工作并且累计均不满10年,则回户籍所在地领取养老金。
03
—
退休后能领多少
退休后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 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 ×1%
也就是说,现在公司给你交的养老保险的金额并不决定你退休后能领多少,你自己工资里扣的部分才会有一点点的影响作用,大部分都是根据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而决定的。
还是以北京为例,男职工65岁退休,根据北京2017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8467元计算可得:
累计缴费年限为15年时,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8467元+8467元×0.6)÷2×15×1%=1016.04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8467元+8467元×1.0)÷2×15×1%=1270.05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8467元+8467元×3.0)÷2×15×1%=2540.1元
累计缴费年限为40年时,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8467元+8467元×0.6)÷2×40×1%=2709.44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8467元+8467元×1.0)÷2×40×1%=3386.8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8467元+8467元×3.0)÷2×40×1%=6773.6元
注: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65岁101,不再统一是120了。
04
—
总结:到底好不好?
优点:
养老金的给付金额是物价化的,永远和社会平均工资挂钩。假设经济情况向好,通货膨胀很严重,你的养老金也不会缩水的太厉害(除了社保局,没有任何一家保险公司能给出这样的条件)。
缺点:
1、即使你工作的单位非常良心,按最高额度缴纳了养老保险,但退休时你的收入下降依然很大(根据国际经验,退休收入要达到工作收入的70%以上才能维持生活品质不下降)。单纯的社保养老金不足以保证你退休后的生活品质;
2、养老保险属于隔代养老,我们能老老实实缴费,养现着在退下工作岗位的前辈们,可几十年以后呢,假设经济情况不好,我们的养老金又能从哪里来?中国的生育率已在2.1的世代更替率之下,人口红利所剩无几,延迟退休只能解一时之渴。
所以,社保在的基础上,还是要有多样化的投资理财方式来筹集自己的养老金。
储蓄:足够安稳,但不一定能够抵御通胀风险;
股市:收益率高,可是风险也高,养老的资本可不能全部投入;
买房:也行,最起码老了还能靠租金过活;
商业年金:收益率太低,但如果视它为一种强制性的储蓄方式,对年轻人也不是坏事(投保人定期缴纳保费,从退休或约定时间起,从保险公司按月或年领取保险金)。
总之,在量力而为的基础之上,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
社保科普第二篇—医疗保险
明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