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销售
《可持续销售》
销售,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存在分工协作,就会有交易与销售,这是对销售通俗的理解。思维稍微往外拓展,广义上看销售,可以把产生“交易”的任何事情,都看作是销售过程,交易的内容可以是产品、服务、思想、感觉甚至是你自己,交易的货币可以是金钱、时间、机会或者感激。把商品销售出去跟把自己推销出去应该是一件事。
拿普通的商品为例子,一件商品销售出去,传统的方法有三种。
第一种,为了销售而销售。
做一款产品,通过招商,把产品压进代理商仓库,代理商利用其渠道和物流能力把产品放在终端网点,这样一个过程可能需要半年的时间。如果此时就坐在写字楼里开心,因为招商的顺利而感觉产品来势不错,这绝对是“意淫”,过了半年,代理商不再补货,开始有点着急,着手做“消费者拉动活动”,但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里不能激发代理商的信心,这种状态下的销售最多持续2年,随后以失败收场。只要是消费者不主动、不持续点击的产品,所有的销售都是在转移库存,当每个销售环节的仓压爆的时候,就是销售终结的时刻。
微商就有这种感觉,所以其口碑一直不好,微商借透支个人的信誉来推广产品,一味追求销售、销售、再销售,最后每个人手里压满了产品,等产品库存不能再转移了,生意结束了,口碑也没有了。导致只要一听做微商,便敬而远之。
第二种,先做品牌,再做销售。
有强烈的品牌意识,以为品牌是促进销售的核心动力,以为做出精美的海报、设计,感人的宣传片,找几个明星代言就是品牌。这时候,销售到达代理商、终端网点,消费者会因为其强大的品牌宣传而买单,形成第一波动销。如果产品品质与文化内涵不能支撑,其销售周期会不超过5年,5年后该产品会逐渐淡出市场,直到销声匿迹。在酒水圈里就遇到很多大佬,把成本几块钱的酒水包装后卖到300元甚至更高,觉得包装好就是卖点、品牌炒作就是卖点、自己在行业的地位就是卖点,但忽略了消费者大脑里存在一个理性的自己,他会在所有空间和时间里慢慢感受你的产品。凡是把消费者当傻子的产品,不论包装再好,品牌做的再好,都逃不过失败的命运。5年的周期里会在各种环节里期待、欢喜、庆祝、意淫,然后失败。
第三种,先做品质,再做品牌,最后销售。
这是近两年体会最深刻、也比较认可的一种销售逻辑,我称之为可持续销售,下面分享一下我的体会。
在没有品牌力的前提下,再优秀的销售人员也很难拿下一个客户,即时拿下一个客户也很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跟其个人能力没太大关系,茅台没有销售人员,一样买不到货,足以体现品牌的号召力有多强大。
在没有工匠精神感召下的产品,很难形成真正的品牌力量,没有品质保障的品牌炒作多是过眼云烟。品质溢出来的口碑才是品牌,品牌溢出来的影响力才是销售。
“先做品质,再做品牌,最后销售”的最大问题就是消耗时间。急功近利是无法做出工匠级产品的,但在产品同质化、产品过剩、媒体过度的未来20年,只有工匠级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只有工匠级的产品才能改变我们的产品形象,从而改变世界。
如果仔细推敲,第二种方式先快后慢然后消失,第三种方法先慢后快,持续久远。可持续的销售一定源自价值,源自品质。去年在茅台镇就遇到一家酱酒企业:忆度烧坊。这家企业的工匠精神足足给我上了一课,其给我带来的震撼已经印刻在脑海里,并形成固定的神经回路,一提到工匠精神,我就会想到了这家企业。如果身边有中高端酱酒的需求时,我会第一时间想到忆度烧坊,起码要向人介绍一下这个企业,讲讲它的故事,此刻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其潜在的忠实消费者,只要是有机会合作,肯定选择这家企业。这家企业很小,没有品牌力。它对我做过什么?!不知不觉中让我感受到其品牌的影响力,仅仅是我去过一次酒厂,看到并感受到其品质塑造的过程,让我深深认识到品质溢出来的才是品牌。我想语言不足以表达当时的震撼和感受,但我还是要试着描述一下:“你见过2008年收购酒厂,8年时间一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打磨品质,2016年才开始销售的企业吗?你见过十几个师傅敲砸石头修建酒窖、铺砌道路,就用了8年,而且还再继续敲砸石头的吗?你见过酿酒车间的电线排在墙上像军队的列兵一样整齐的吗?你见过酿造车间的地面是清一色干净整齐的红砖铺砌的吗?你见过酿酒车间的工人全都带着鞋套吗?你见过酿酒的窖泥每次都要清洗一下以免有异味的吗?你见过工人在酿酒放粮和起窖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生怕用铁锹碰到石头窖池壁而掉下石沫,以免把杂味混进酒糟里的吗?你见过用石头砌成的烧酒容器吗?”以上这只是品质部分,这些匠心精神要保证酿造酱酒的每个环节的纯净程度,这样最终酿出来的酒才能清冽无杂味,忆度烧坊要做中国最干净的酱酒。文化部分,忆度要传扬“酒道文化”,从其包装的“道法自然,守拙出臻”能看出其包装的大道至简,其打造的汉代酒道馆及五星级民俗,都是要从一粒糯高粱、一滴水、一瓶酒、一个酒杯、一个酒壶、一个麻坛、一碟菜、一首曲子来体会中国的“酒道文化”。
没有“修止”的功力,很难耐得住寂寞来锻造工匠精神,《大学》有言:“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能安于工匠精神,是一种境界,只有梦想和使命,才能让人做到止、定、静、安,人安于何事,很能反映一个人的胸怀和境界。这也许是忆度给我震撼的真实原因,但不管怎么样,我亲身感受到了工匠精神,感受到中国品牌的希望与力量。
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用时间打造自己的工匠精神,用工匠精神塑造一款享誉世界的产品,用这样一款产品打造可持续的销售,用可持续的销售实现中国的百年品牌梦。
言归正传,分享一下我对“先做品质、再做品牌、最后销售”的理解。一个企业要想实现最后的销售,影响因素很多,今天的分享是在其文化能力、战略能力、驱动组织效能能力等顶层设计都完善的前提下做的推理,关于以上三种能力我在《CEO的三种能力》中分享过,此处不再赘述。
先做品质。
品质的第一个要素应该是能满足人的某种需求,如果不能满足需求的产品,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也没有任何存在的必要。一款产品能满足人类多长时间的需求,就形成了产品的生命周期。
产品所被赋予的意义,即品牌的定位。定位无疑是产品的灵魂,它指引着一切资源的配置,它代表着一种心智状态。品牌的游戏规则是制造和传播意义,这也将是未来竞争的主战场,你的产品在消费者心智中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在什么场景下会形成固定的“神经回路”。茅台的产品溢价主要体现的意义:“你喝的不是酒,而是对于桌上每个人最高级别的尊敬。”只要在酒桌上需要最高级别的尊敬时,你的“神经回路”就会想到茅台。华为、奔驰、可口可乐都是被赋予了某种意义的符号。
没有赋能意义的产品,就好像没有心智资源的牵引,这时其他所有资源配置都没有太多意义,甚至都将会成为成本,不会带来回报和收益。只有清晰的定位,才能进行产品开发、文化打造、价格定位、品牌传播、渠道建设等工作。
产品质量和包装。质量应当精益求精,包装简约而不简单,用当下流行的词汇表述:高品质、高颜值。
塑造产品文化。在满足人需求的前提下,赋予产品一个意义(定位),打造出高品质、高颜值的产品。这个时候就要持续打造文化,让文化赋能产品。如果一个产品有历史文化做背书会更好;如果没有,那么其产品有定位的那一刻就是其历史的起点,只能用实践和岁月来诠释、沉淀其文化。期间该产品在时间和空间内遇到的一切人,发生的故事,美好的故事,就是文化。如果产品在每一个“举手投足”间,都尽可能成为一种艺术,这种文化的力量就会更强烈。比如,茅台成为国宴用酒这个故事会产生强大的品牌动力。
一个人是由肉体和精神两部分组成,精神塑造肉体,肉体同样也塑造精神;一款产品也是一样,由产品和文化两部分组成,两者相互塑造。
以上的需求、定位、质量和包装、文化组成了产品品质,工匠精神一定是用时间沉淀才塑造了真正的产品品质,就像一滴水,一滴一滴的滴进池塘,当有一天水满溢出池塘的那一天就是口碑沉淀的过程,品质溢出的口碑自然而然会形成品牌。
再做品牌。
当品质溢出水面形成品牌的那一刻,品牌才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品牌才可以形成真正的号召力,品牌才真正拥有了根基。此时,品牌的传播才能事半功倍,品牌传播是在其定位赋予的意义的指引下,制造内容,传播内容;制造故事,传播故事;制造文化,传播文化。
最后销售。
如果一款产品因其品质溢出的口碑而形成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时,销售,才正式开始。
可持续销售,就此拉开序幕。
2020.3.12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