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part time大规模协作经验谈
今天讲讲分布式协作组织。从一个思考题开始:
为什么个体与企业在劳动关系上,绝大部分只能是全职雇佣关系?
拆分开来,有2个进一步的子问题:
- 为什么不能是兼职关系?
- 为什么不能是风险与收益共担的权益模式?
第2个子问题,我曾在倒数997篇推演和设想了一种颠覆现状的可能。本篇就侧重讲讲基于线上管理的大规模part time协作。
我有半年多线上part time协作的管理经验。起步伊始,我便意识到,part time具备丰富的活力,但同时对于组织管理者也提出了新型的挑战。
在传统的企业雇佣关系中,由合同与薪酬来约束所有人,职业晋升体系来指引所有人。而在part time协作中则可能遇到许多尴尬:
- 有时,找不到人来做某件事:可能是人才储备不足,也可能是任务太紧急,而能认领任务的人恰好都不方便;
- 有时,某人认领了某件事,但其后就没有交付,不了了之;惦记并反复催促是极大的管理成本;
- 有时,某人交付了任务,但各种原因,并没有把事情做到位;为了不打击原本就和当事人脆弱的协作关系,你还得斟酌要不要如实反馈;
- 有时,某人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但一核算人力成本与管理成本,远远高于该任务所取得的成效,性价比完全不合算;
- 有时,某人活跃了一段时间,积累了经验或资源,但人却突然消失匿迹了;等你回过神,对方已沉默许久;
- 有时,某人突然临时有事,而找不到顶替ta的人;只能硬着头皮自己上;
- 多人会议,约一个方便的时间,总归是困难的,难以约到大家都方便的时段;
- ……
这些尴尬的核心在于什么?肯定不在于吐槽所遇到的困难。
核心在于,想要用线上part time大规模协作来实现传统的企业内部协作模式,是不现实的。
改换一下思维切入点,应该是去发现part time 协作自身的特点,并去设计一个合理的管理机制来发挥它的价值。
那么,大规模part time协作,有哪些特点呢?
大规模
part time
协作
换言之,当需要大家贡献自己的闲散劳动力来产出价值时,那最好是:
那些环节是大规模协作的,参与人数越多,性价比越高;
对参与者的时间要求很灵活,总时长较短;
协作者之间最好是并行关系,而非线性串联,不相互干扰。
我曾在不同场合面向不同的人分享了自己的一个体悟:
在传统企业里,一般是先定人,再定事儿;而在线上part time协作中,最好是先定事儿,再去找人。
什么意思呢?
在传统企业里,想要有一个活动要策划并落地,那么我们需要先找一个负责这个职能的人或小组,然后这个人或小组去承担这个事儿。做不做得好,就紧抓这个人或这个小组负责人即可。你看在企业里,每个人都有一个明晰的的职能岗位。
基于线上part time协作,则是活动一开始就完成策划,且最好把所有流程、事务、职能拆解成一个个零件,再为这些零件匹配人。每个零件都有自己的需求描述,技能要求,交付标准等等,可实施公开招募。管理者关心的是某个环节能不能保质保量交付(成果),而不关心具体的谁来承担;不依赖特定的某个谁。
虽然后者对管理者技能与体能的要求更高,但好消息是,当充分运用了part time协作的特性来设计、拆分和发布协作需求后,规模效应会让它产出惊艳的成绩。
目前为止,并不能算是回答了“为什么不能是兼职关系?”这个问题。
问答这个问题,仅需一句话:
我们习惯于整块儿销售自己的时间,而不是碎片化销售自己的时间,或许正意味着前者的交易对于双方都更便利;假设有了非常好的碎片化销售自己的时间的方式,即会大大鼓励和鼓舞大规模的碎片化时间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