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焦虑,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
上个月,语音写作战队的博庚同学向我推荐了万老师的妈妈课。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报名了第17期课程。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的理论,能让一个二宝爸这样推崇?
经过这阶段的学习,我不禁感叹,原来育儿,可以象数学公式一样,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课程还有没好好消化完,先把这期学习的感受和收获写一下。
一、我的感受
1.妈妈课理论结合实际,落地操作性强
以前看的一些育儿书籍或者听一些育儿理论的时候,感觉那些更注重于术的方面,要用他们的办法去做。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具体的怎么做,或者说这样做的效果到底怎么样,则没有明确的答案。我总是在想,书中的方法,能够适用所有的孩子吗?
而另外一些书或理论虽然讲的很多,但是如果想要真正的落实到生活中去,去跟孩子打交道的话,我却又觉得无从下手。也就是说不知道如何实际应用理论。这个问题是我所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懂了一些模模糊糊的道理,并不等于就已经真正掌握了,会运用它。
在万老师的妈妈课中,万老师根据人天性不同,分为三区。脑区、心区和腹区,指出了三区的不同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给出了与孩子打交道的方法及要注意的事项。让我们与孩子的交往沟通中,有了判断的依据及可应对之策。
除了有精妙的理论,妈妈课另一个最大特色是注重实际与理论相结合。上课讲理论时分析的案例就是我们学员自己的真实亲子情况,指导我们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他的理论。
2.群内打卡一对一指导,进步更快
群里的作业是每日打卡与孩子的互动情况。就我们的日常打卡的具体情况及疑问,万老师及和助教小姐姐们都会一一的点评,表扬进步,指出不足。更会事无巨细地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怎么说,简直是不厌其烦、呕心沥血手把手地教啊。让我们这些妈妈,从迷糊苦恼的亲子困境中逐渐走出来。
二、我的收获
1.放下焦虑,接纳孩子,孩子与我无话不说。
在上万老师课之前,我是一个非常焦虑的,整日为孩子的成绩操心的妈妈。我觉得我这样是对孩子好,鞠躬尽瘁地整日围着孩子转。但是我却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我这样支持他,她还是那样漫不经心,从来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年级名次照样是老样子。
有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是在自欺欺人,孩子明明就是现在这个状态,这样的成绩。而我还一厢情愿的想着,他将来的路程要怎么走。如果孩子达不到我的那个要求,我就在后面不停的催促不停的鞭策他。其实现在回过头来想,孩子心里面也是抗拒的吧,毕竟一个整日督促着自己去学习的妈妈,是一个非常无趣的人。
上了妈妈课之后,在万老师和助教小姐姐的不断提醒之下,我才发现自己的问题。原来我从来没有完全地接纳孩子,只是一厢情愿地把孩子的现状与我理想中孩子“应该有”的样子来比较。
改变后的我,现在不再一天到晚盯着孩子去学习,也很少在他面前提有关成绩的事。只是关注孩子的情绪,听他讲讲学校里的烦恼。很奇怪我这样做了还不到一个星期,孩子好像就敏锐的发现了我的变化,变得愿意开始与我分享学校里点点滴滴的小事情。
晚上他写完作业都11点多了,还很兴奋的要找我,要和我说说话。他其实并不需要我的建议,也不需要我来评价,他只是单纯的需要一个听众,能让他敞开一吐心声而已。
2.不越界,把孩子的责任还给他自己
上了妈妈课后,我才明白自己一直在越界,管了太多孩子自己的事情,从而使孩子没有承担责任的习惯。在生活上的这种情形,反映到学习上就是没有主动性。于是我下决心要过好自己的生活,把一颗心从孩子的身上收回来。
我开始适当的减少对孩子的嘘寒问暖。不再在生活上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有能力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
我意识到,我的孩子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他并不如我心中所期望的那样,是一个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是不管怎么说。孩子自己肩头的担子,其实还是要让他自己练习着挑起来。
每个人生而为人都肩负着自己的责任。这些责任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化。就像孩子长大了,我就应该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的把属于他自己要承担的担子移到他的肩上。但我的潜意识里总还以为孩子永远是长不大的小小的宝贝,所以,造成了目前的这种情况。
目前孩子已经会主动地做一些家务,虽然还很有限,有时还要我提醒。但毕竟,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3.学会策略,识破脑娃套路,开始反套路。
听了妈妈课才知道,原来我是腹区,而孩子是脑区。用万老师的话说,我已经被孩子坑了十几年了。
我回想之前与孩子打交道的种种情况,发现自己经常不知怎么的就会被她带着思路走,让她的想法最终得逞。现在了解了脑区的特点,我也开始能识破他的套路,并且按照万老师给出的应对之策,试着与她谈条件,不再事事按她想法,有时会逼一逼她去做。让我意外的是,效果还很好。
现在的我,有了万老师的锦囊妙计,不再为不知道怎么应对孩子而发愁了。而且在群里看着助教小姐姐们如何处事,也是非常有收获,连带着觉着自己也偶尔会说些俏皮话,不再老是端着妈妈的架子。
三、困惑及解答
当然,困惑还是有的。
学完这期妈妈课,觉得自己一直停留在初始前两周的进步状态,好像没法进一步深入。孩子的学习主动性也没见有多大的提高。我想,我和孩子之间,是不是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修复弥补以前我的错误,才能使自己的亲子关系更上层楼?
万老师的回答肯定了我的想法。
目前孩子的孩子的学习主动性也在一步步的萌芽中,毕竟她需要去面对接受自己的生活。
你虽然把责任还给了人家,但是人家的心的习惯转变还需要时间啊。
对自己自信一些,坚定按照这个方向走,方法你不是都有了嘛。
不和他人比,只看自己昨天的影子,加油!
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天花板。我当先成长,孩子才会随之。
感慨孩子一年年的长大,父母,只不过是他人生最初路程上的最重要旅伴。最终,孩子自有他自己的路要走,他会有新旅伴。
漫漫亲子路,也是父母一场修行。
且陪伴,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