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读—让阅读更有效
7月8日晚上,我认真聆听了邱华国校长的讲座,《小学校.强教育.大学习》真是让我受益匪浅,收获满满。他的一次芬兰之行,感触最深的是学校最高级的教室,竟然不是投资上百万高端大气上档次,而是三面是玻璃窗,占据c位,30多平米的一个狭小空间,是装满孩子们天性和梦想的教室,随着季节的变换,更替不同的内容。邱校长把它定义为“空无教室”。很有创意的提法,充分体现了尊重孩子,自由发展的观点。
伴读—让阅读更有效教育的本质特征—活生生的人(教师),通过活生生的课程,影响活生生的人(学生),也就是说“人影响人”,第一个“人”指的是教师,未来的教师必须转型,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应身兼多种角色,既能答疑解惑,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长者为师,能者为师,专者为师,才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伴读—让阅读更有效邱校长是苏州半书房发起人,他倡导的伴读,我很赞同,大量阅读对学生的成长是很有益处的。以前书少,学生抢着读,读后念念不忘。现在书多,可学生却不愿意读了, 都是老师逼着读,家长对此置之不理,学生被动接受,有什么效果呢?老师真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了。那么,如何把冷冰冰的阅读变成暖烘烘的、乐淘淘的“伴读”呢?这就需要老师、家长、学生共同配合,特别是针对偏远农村,留守儿童多,家长素质低的现状,如何做好伴读?
三者之间权衡,首先教师要发挥主要作用,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师率先垂范,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自己也要阅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伴读—让阅读更有效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成绩服务的,每天大量的时间都用来讲课、做练习上,造成学生没有时间阅读,甚至是有些教师认为语文课不就是阅读吗?所以转变观念很重要。可以每天在课内抽出一节课来阅读,读后师生在一起谈谈收获,天天坚持,形成习惯就好了。刚开始由老师来做伴读,过一段时间,学生习惯养成了,可由家长来伴读。必须让家长提高认识,任何事情也没有陪伴孩子健康成长重要,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道理讲清了,我想家长会协助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可以组成课后阅读小组,让同学来伴读。教师要经常督促,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建立奖励机制,学期末评选“阅读大王”,参与暑期网络公益课堂“我是小讲师”活动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伴读——个非常有效的阅读方法,值得我们每个老师去尝试,带领孩子们通过阅读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