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

让人脸红心跳的不止是恋爱,还有学生时代的考试作弊

2017-10-19  本文已影响26人  金七言

贝多芬有句经典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讲得是真好,言之凿凿,但是你有没有发现,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最后都会以超级现实的境况呈现在你面前,给你摆事实,讲道理:除了超人,没人能扼住命运的咽喉。

《天才枪手》的出现,为这种现实境遇加上了一个强有力的佐证。电影的slogan写到,“这世界我们说了算”。

其实不是的,它只是想说,你们说的都不算。

《天才枪手》是根据2014年轰动一时的SAT(俗称:美国高考“之一”)亚洲作弊案改编的,虽然语言不通,但它没有刻意制造任何的文化语境障碍。一进入故事当中,你会发现,这些情景完全就是在你身边真实发生的。

它并不漂亮。你想想,作弊这件事能漂亮得起来吗?

当然,先别着急为是否需要考试下定论,也别慌不择路地指责作弊的不是。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所传递出的焦虑感,不仅仅是发生在泰国,还发生在当下的中国。

电影原型就是中国学生作弊,现在人家拍出来的电影反倒成了最好的映射,多少是有点讽刺的。

在中国的现行教育体制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试似乎成了所有人的必修课。一方面,在喊着减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而另一方面,该考试的还是得继续考试,考试才可能分得出优与差。

这似乎是一个无法打破的悖论。

自高考制度恢复以来,我们的父辈,到我们这一代,再到将来的许多代,都将陷入这个怪圈当中。不能不承认的是,确实是有许多人因为一场考试,而改变了命运的轨迹。

但是,寒门再难出贵子,机会越来越难得,这是不争的事实。有人可能会反驳这种观点,那是因为还没有认清更宽阔的现实。

社会阶层的矛盾性,往往随之而来,信息鸿沟也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更多的是我们看不见的利益与金钱游戏。

在《天才枪手》中,琳和班克都属于寒门学子一类的人,在别的孩子正当游戏人间的时候,他们成了一个普通家庭的希望。这种无形的焦虑感,成了他们负重前行的枷锁,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只能将自己锻炼成学霸,以寻求水中的最后一根稻草。

电影是有传递出反叛气质的,譬如琳的种种举动,她明明知道作弊是不对的,但就是想和这个世界的规则对抗一下,较较真。她和班克本是同一类人,但班克明显就是我们现实中所见的,脑子里有着由来已久的正义观念,作弊是不对的。

这二者的反差感,注定了结局的分道扬镳。

当面对“潜规则”三个字的时候,其实许多人是嗤之以鼻的。从语境上来说,它是一种被动的状态,就是被迫无奈,该是这样了,得认。琳想到的是,既然无法改变潜规则,那就让自己变成规则的操控者。

可她没有想到过的是,在这场游戏里,小巴和格蕾丝代表的富人阶层,会一次又一次地横亘在眼前。而她自己,最终只能沦为他们走向更成功的捷径的工具。一旦走出校园,迈进社会,这种贫富的分水岭,只会让人更加看清现实。

我其实从一开始是不太喜欢班克这个角色的,就像在学生时代,我不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一样。他们秉承着所谓的政治正确,成为虚假正义下的卫道士,多少有点嘲讽的意味。

即使你不作弊,生活还是会依旧欺骗你。

班克和琳一样,都带着这个时代焦虑的印记,他们想要改变命运,最后却成为悲剧的存在。可是看到后面,我又对其恨不起来,暗搓搓地,甚至希望他们能够作弊成功,不要被抓,然后继续未竟之路,就当是行侠仗义,替天行道。

《天才枪手》作为类型片的典型,其剪辑手法让人惊心动魄,堪比一部谍战大戏。我们完全可以跟着剧情的紧张感往下走,但我们仍然不免会出现对主角的同情分,哪怕他们做的事不太光彩,也心甘情愿地站在他们的阵营。

因为,他们的本质是善良的。就像在生活里,我们很容易就站到弱势群体这一边,是一样的。

这样一部片子,有着满满的青春感。一回头就会感慨,在青春里,让人脸红心跳的不止是恋爱,还有学生时代的考试作弊。

作弊不太好,但是青春真是太好了。

说这些,当然不是鼓励大家作弊。就像电影最后给出的结局,班克和琳抉择的互换,有沉沦,也有悔悟。所有的经历都在告诉我们,命运这东西,不仅没办法去扼住它,命运其实还是道选择题,该怎么选,全在自己。

做错了事的孩子,你也不要怕,只要愿意回头,都有人在等,车里有人,路上有灯。

在人生的这场考试里,没有胜利者和失败者,只有疼痛的成长和独立的觉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