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吴福辉与李世琦老师的文友情缘

2023-12-08  本文已影响0人  小说吴晨

我父亲吴福辉生前是很欣赏和钦佩李世琦老师的。形容父亲与世琦老师的交往,可说是那种一见如故的朋友。有一句话说是看一眼,半生缘,用之贴切。李世琦老师也曾经说过:文人之交,贵在知心 ,难在知音!

父亲吴福辉与李世琦老师的合影

他们是因由世琦老师2006年新书《倾听灵魂》的出版研讨会而结识,地点是在北京大学。世琦老师是资深的文化学者。《倾听灵魂》是他的文艺评论、读书随笔、书评、游记等文章的第一次结集出版。

李世琦老师的第一本文集《倾听灵魂》,这本书标志着我父亲与李世琦老师友情的开始。

世琦老师经常到北京参加文化学术研讨会。我工作在北京鲁迅博物馆,那时候馆里安排我做会务等工作。每次鲁博召开研讨会的时候,我负责所邀学者嘉宾的接待事宜,所以能经常见到世琦老师。

2016年,李世琦老师在北京八道湾周氏兄弟旧居参加鲁迅博物馆学术研讨会。(摄影:吴晨)

父亲对世琦老师的评价是很高的。作为挚友,他也很关心世琦老师学术研究的动态。每当父亲听说世琦老师又来北京开会了,就嘱咐我说,要安排好世琦老师在学术会务中的事情,为他出席会议创造好条件,还有就是别忘了请他来家做客。这些我至今记忆犹新!

李世琦老师在鲁迅博物馆学术研讨会上。(摄影:吴晨)

我对世琦老师是非常敬重的。早知道他是人文学者、资深出版人、文艺评论家,却不知道他对书法亦很有造诣,功力非浅。有一次,在鲁迅博物馆的会议期间,世琦老师赠送了我一幅他的书法作品,写的是东坡先生的词《水调歌头·赤壁怀古》。这令我非常惊喜。

李世琦先生赠送我的书法墨宝: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摄影:吴晨)

世琦老师这幅八尺对开的大作,大气潇洒,气韵生动。世琦老师的书法蕴含着充沛的文人气质,我非常喜欢,收藏至今。那一日我下班拿回家去,父亲见了也非常喜欢,马上就要挂在他的“小石居”书房里欣赏。我想,在他的心里,定是又享受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亦可见他与世琦老师的文人间情缘之深。

父亲吴福辉在北京潘家园家中欣赏李世琦老师的墨宝。(摄影:吴晨)

世琦老师来北京,都会来我家做客聚会,父亲便把他请进他的卧室兼书房。父亲的书房名为“小石居”,是因为在书房里收藏不少清供观赏石。父亲是特别喜欢有着高雅风骨的灵壁石的。在文玩清供烘托出的氛围中,他与志趣相投的世琦老师,论诗说文,相谈甚欢。

我在家里看书。房间里也摆满了父亲的观赏石。(摄影:郑伟)

我不去打扰他们,在自己的房间里静静读书,听见“小石居”里,不时传出他们对文学、史学、哲学的高论雅评和爽朗的笑声。这种耳濡目染的文学营养之于甚喜文学的我应是极有益的。我不禁佩服起世琦老师将其首部文集命名为《倾听灵魂》的妙处。

在父亲《石斋语痕二集》一书出版时,他就在送给我的一册上写道:“晨儿,留存。你每天看到的小石居发出的声音。”今天看来,这里所说的小石居发出的探讨文学的声音,应该也包含了来访小石居的文化研究学者的声音。当然也包含了世琦老师的声音,世琦老师的文学见解。

父亲留给我的文字:你每天看到的小石居发出的声音。(摄影:吴晨)

每次与世琦老师见面,尽情畅谈之后,父亲还会请他到我们家附近一家有名的温州馆子吃南方菜。这是父亲最喜欢的一家店,经常由我去提前订座。父亲平生最擅将美食与文化结合起来津津乐道的,算是一种雅兴吧!与世琦老师在一起,介绍起南方菜品,他定是要聊上一番“京海晚眺”的文化差别的。

父亲移居加拿大不幸离世的时候,世琦老师写下怀念文章《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我眼中的吴福辉先生》,文中写道:“吴先生移居加拿大之前,在微信上和我道别,我曾说以后会面不易,他几时再回北京,我赶去和他见面。谁知就此而成永诀,令人有锥心之痛……”

今年夏天里,我收到世琦老师的微信。给我发来他十年前所做的一首诗词原稿的图片。这首诗写的是世琦老师与我父亲相约交游的经历感受。世琦老师遗憾地在微信中写道:“翻出这首诗,十年了!可惜我写怀念文时没找到。”当时我给李老师回复道:“拜读了。真情感人!”

世琦老师与我微信截屏

在此恭录李世琦老师诗词:

《宝天曼顶口占一律》

金秋佳日天气凉

吴师相约到大梁

驱车登临武当山

漫步深思卧龙岗

仲景医病复医国

平子测阴又测阳

今朝把酒宝天曼

明日冥想太史乡

壬辰重阳日记于南阳宾馆

2012

李世琦老师诗词原件

这首诗写得确实是很感人的。最后两句是说:两人在宝天曼分别后,世琦老师又要前往司马迁的故乡韩城了。道出了他们那种依依惜别的心情。原本,世琦老师是想将此情愫录入他的怀念文章中的。

我想,人非圣贤,哪能无有遗憾呢?只要心中有情有义,一切的遗憾会成就感动人的缺憾美!

文友之谊,如金声玉振,一咏而三叹之,岂不美乎!

世琦老师这首饱含文人情怀的诗词,我有幸拙文发出,是对世琦老师的感恩,也是对我父亲最好的怀念!

忽又想起,去年今日,我发纪念文章《我父亲吴福辉在鞍山三十年》时,提到父亲在鞍山时有一枚刻有笔名“吴畏”的印章,当时实在难找到父亲当年印有此章的藏书,未能随文发此印图片,留下了遗憾。之后仔细查找,终于在父亲留下的一本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塑料皮的《中国地图册》上,看到了它。这本地图册是父亲从鞍山进京前购买的。轻抚父亲遗藏,触物怎不生情,更怀念起父亲在鞍山那三十年的日子!怎奈时过境迁,天各一方!感慨之余,亦附图此文,以弥缺憾。

父亲吴福辉在鞍山时的藏书《中国地图册》(摄影:吴晨)

再次感谢不忘旧情的李世琦老师。今天是我父亲84岁诞辰日。本文早先拟好,也藏于心中,选择在今日发出,是为抒发对永留异乡的父亲的无限怀念!

吴 晨

2023年12月9日记于葫芦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