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乐观主义者的习惯
Day5:精读《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的第4天
01
其实在读这本育儿书以前,前后断断续续也已经读过3本家庭教养主题的育儿书了。
在育儿过程中思虑很多,有很多困惑,常常责怪自己做得不够好,常常被愧疚感折磨的父母而言,有针对性地了解一些育儿的知识,对于缓解内心的焦虑和紧张,减轻养育压力,排解负面情绪等等方面还是帮助极大的。
今天读的是本书的第4部分,《最初的孕育》。
经过前面几个章节的阅读以后,看到这个章节的第一反应,就像作者在导言中说的那样,感觉很奇怪。
在我的刻板印象里,这样的内容应该安排在胎教书里面才合宜。我甚至想过直接跳过这一章节直接进入下一章节的阅读。仅仅阅读目录里这一章节的小标题也没发现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是,此刻我却非常庆幸自己没有那么做。我很庆幸自己最终还是翻开这一章节并且认真地阅读当中的内容。
02
这是截止目前为止,我读过的书里面,对于妈妈这一身份的女性抱持着最大的善意和尊重,解读得最为深入的内容。
在我们的主流认知中,总是强调女性一旦孕育孩子后,天生就会做妈妈,不需要过渡,没有挣扎,依靠本能就能做好,并且会做得很好。如果你稍有例外,就是你这个人有问题,你这个人人品有问题。
身为母亲的你,既要赚钱养家,又要把孩子养育得优秀出众,健康幸福。二者缺一不可。否则你不仅失职,你还无能。而市面上绝大部分的育儿书,也都是抱持着这个出发点来的。
03
作者在这一章节的内容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我们,从孕期开始到产后,发生在你身上的一切变化和感受,都是合情合理的,即便是妈妈对于自己的新生儿怀有一些黑暗、恶意的想法,产后抑郁症中产生一些疯狂而可怕的感受和想法,都是正当的,符合情理的,值得被听见被看见被善待被呵护的。
只要它们尚停留在感受和想法的层面,只要你还在挣扎还在努力为保护孩子做着自我斗争,你都不失为一个好妈妈。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你出于自身的问题,因为能量和精力不足,错失了和孩子建立亲密联结的最佳时机,对孩子的内在成长造成负面的影响,也无需自责和愧疚。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人生的意义,就是在每次出现出乎意料的状况时,尽快让人生回归正轨。出了什么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解决问题。”
04
这是我当妈以后的5年来,遇见的最为治愈系的文字。
而它,竟然出现在一本实用类书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