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黄生借书说》
偶然重读了这篇文章,感慨良深,分享大家,一起再来读读:
黄生借书说 (清)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qiǎng)假(jiǎ)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guǐ)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zhé)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yín)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作者: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文章大意为:
黄允修来借书,我给他书并嘱咐他: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读。你没有听说过吗?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可是有多少天子读书?富人家的书汉牛充栋,可是有多少富人读书?那些祖父辈们累积了书籍而被子孙辈丢弃的例子就更多了。这样的情况不只发生在读书上,天下的事情都是这样的道理。不是自己的东西而辛苦得到,必然会担心被人索回而加倍珍惜,说:“今天在我这里,明天我就见不到了”,可是一但自己拥有了,则会说:“改天再看罢”,于是就将之束之高阁。
我小时候爱读书,但是家里穷买不起。有张姓家藏书很多,我前去借阅,人家不肯,回到家后,我做梦都在想借书的事情。当时渴望读书的心情强烈到这样地步。所以,只要有书读,就牢牢地记在脑海里。做官以后,花钱买了大量的书,可是,却由于长期没有翻阅,很多书籍钻进书虫、蒙上蛛丝。我于是就感叹:借书读的时候用心多么专一,少年时的读书时光是多么可贵啊!
现在,黄生和我当年一样贫穷,像我当初一样要借书读,只是我愿意借和张氏当年不肯借是不一样的。难道是因为我命不好而遇到张氏、黄生命好而遇到我吗?了解了我当年的不幸和他现在的幸运,黄生一定会专心读书,尽早来换书读吧!
把这些话写成一篇文章,与书一起交给黄生。
启示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童年。我是一个农村孩子,小时候热爱读书,家穷,没有藏书,没有钱买,也不知道到哪里借,只好常常翻阅学过的语文课本或是姐姐们的书,所以,我对小学时的课文非常熟悉,到现在还约摸记得哪一册学过什么课文,古诗也依然会背诵。后来在学校里,同学间会传阅小人书、《故事会》,看过之后,记得特别牢,能够一口气把书中的故事重复下来,没有错误。同学们知道我喜读书,成绩又好,乐意把书借给我看,让我讲给大家听。
我读小学的时候,小人书非常普及,所以,小人书也理所当然地成了主要读物。小人书里包罗万象,不仅有中国的名著:《聊斋》、《三国》、《水浒传》、《红楼梦》,还有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七剑下天山》,《玉娇龙》(我到考研究生时才知道,它取材于王度庐的小说《卧虎藏龙》、《铁骑银瓶》,后来,李安的电影《卧虎藏龙》出来,我一点都不觉得陌生,反而会感觉,没有我小时候头脑里勾勒的图画美好),甚至还会有一些外国名著和电影,比如《悲惨世界》、《小小少年》、《铁面人》等等,都是我从小人书上读到的。由于童年的经历,我一直对小人书、民间故事有特殊的感情,在读研期间,我还会去找各种民间故事集看,现在看到小人书,依然会觉得格外亲切。
但是,可惜的是,初中以后,可供读的书越来越少,视野也越来越窄,自己都觉得内心日渐贫乏,文思渐趋枯竭。以后上了大学,可供读的书多了,但是小时候废寝忘食读书的劲头却减弱了很多,再后来,工作、家务、孩子填满了生活,想读书的心更是淡了。现在,孩子们能够读书了,给他们买了很多,许多当年想读却得不到的书也堆在床头,可是,自己却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心境!
今天,又读了少年时学过的课文,真是别有一番感慨。“书非借而不能读”,“少时之岁月为可惜”,我现在是真正的体会到了!小时候,找到一本书时,如饥似渴,“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可是,书籍却非常有限,还要帮着家里做很多家务:放牛、放鹅,干各种农活,现在有书读了,却琐事缠身,根本静不下心来。回头想想,小时候读的书,早已经随着岁月,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溶时生命里,让我从小就憧憬着一个不同的世界。但是,读的书却太少了。所以,我常常想,如果当年有足够多的书读,我的人生该是另一番样子吧!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人生就这样,没有早知道,只有后悔迟,当我们明白这些道理的时候,已经错过最佳的读书纪。尽管如此,所幸我们还处在壮年,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可以弥补当年的遗憾。王立群老师说:人生的两大悲剧在于:结婚后不再恋爱,毕业后不再读书。第一个悲剧我不知道怎么办,但是,我相信,只要愿意,第二个悲剧人人都可以避免。结束这个悲剧,从现在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