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纪文惠书屋简友广场

明清之际人物Ⅱ宁古塔“七子诗会”

2022-10-13  本文已影响0人  饮酒扬波

1、张缙彦、吴兆骞

2、钱威

3、姚其章

4、钱氏三兄弟

5、“江南四钱”的后裔


“七子诗会”又称“七谪会”“七子之会”,是由七人组成,这七个人又都是流放在宁古塔的文人,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语言和境遇,使他们心灵相通,结社吟诗,排泄心中的愤懑之情,以求得到精神上的安慰。

“七子之会”的发起人为张缙彦,其成员有吴兆骞、钱威、姚其章、钱虞仲及其弟钱方叔、钱丹季。

1、张缙彦、吴兆骞有单章介绍。

2、钱威,字德惟,江苏吴江人,与吴兆骞同为顺治丁酉江南闱科场案的举人,也因遭到“谤议流塞外宁古塔”。在谪居期间与吴兆骞交往甚密,经常共游宁古塔城周围之山水,在《秋笳集》中有《上巳同钱德惟姚琢之饮江上》《九日同德惟雁群两同年西山登高》等,吴兆骞还与德惟就张缙彦新居前松树作赋《咏张侍郎斋前小松同钱德惟赋》。内有“小松亭亭托幽径,黛色凝阶石苔静。吐叶才凌春草高,抽条已入秋霜劲”之句。还有“一别林峦几岁年,寄岁櫩畔任君怜。何当更植丹崖外,夭矫云霞待偓佺”。以小松喻人,喻流人的心境。钱德惟的诗保存下来的很少,偶见吴兆骞对其诗风评价为“议论雄肆,诗格苍老”。他专门为张缙彦的《宁古塔山水记》和《域外集》题跋。称《宁古塔山水记》“独以山水为乐,支颐觞咏,如对故人”。称“读公之文,亦可以知公也”。对《域外集》可谓篇篇有评论题跋,但他自己的诗文却没有保存下来,也是件憾事。

3、姚其章,字琢之,金陵(南京)人。与吴兆骞、钱德惟同为顺治丁酉江南闱科场案,被流放宁古塔。与吴兆骞、钱德惟等人同为难友,交往甚密,虽然未见其诗,但在吴兆骞的《秋笳集》中,有多篇彼此交往的诗篇,《送姚琢之赴兀喇》是送姚琢之去吉林乌喇水师营,同去的还有流人杨越,字友声。去后,吴兆骞惦念,专门写下《寄琢之》和《寄琢之友声》两首诗,其中友声指的是杨越。在《寄琢之》诗中有“万事总伤边塞外,十年空老别离间”“一别天涯嗟岁晚,回肠几度大刀环”。

姚其章自己的诗存世很少,与“七子之会”成员及平日与张缙彦、许尔安、方孝标等交往的诗文已佚,有资料介绍他曾选唐诗1536首,辑为《唐人诗略》,并邀张缙彦为之作序。我们今天能见到的是他为张缙彦的散文《域外集》作序,吴兆骞称其诗为“如春林翡翠,时炫采色”。

4、“七子之会”的另外三人为钱氏三兄弟。钱虞仲,名志熙,还有其弟方叔、丹季。他们为浙江归安人,兄弟经常在一块“刻烛联句”,其父、祖均为明朝官吏,哥哥钱价人,字瞻伯,与魏耕、祁班孙等人同时反清,结成团体。清军南下后,于顺治十六年被郑成功、张煌言率兵所败,郑、张所率反清军队一度攻占镇江,兵围南京等地。后因郑成功没有把握好时机,为清军的援军所败,逐出长江、浙东等地,退回福建。郑成功进兵时,魏耕、钱瞻伯等人献计献策,甚至倾其家产资助反清军队。郑成功兵败后,清军复回,清廷兴师问罪,大兴“通海案”,魏耕、钱瞻伯、祁班孙及钱虞仲三兄弟同时被捕入狱,该案被定为逆案后,魏耕、钱瞻伯等人被杀,祁班孙、钱虞仲、方叔、丹季等人被同时流放宁古塔。

钱氏兄弟到达戍所后,与先到此谪居的吴兆骞、张缙彦多有交往,成为“七子之会”中的成员。钱氏兄弟的诗基本遗失,而在吴兆骞的《秋笳集》中,有几首与其交往的诗,如《送钱丹季之松花乌喇》《赠吴兴钱虞仲》《代姬人寄赠钱茂才方叔》等。

钱虞仲于康熙六年(1667年)病死,其两兄弟方叔、丹季可能从流放地逃回家乡,因怕官府追查,不敢回家只能在附近躲避,直到终老。

“七子之会”成立于宁古塔旧城,不久又随迁至宁古塔新城,这新旧两城周围的景物及彼此的交往,都被其引入诗文。吴兆骞在《秋笳集·卷八》中的《戊午二月十一日寄顾舍人书》一文中有:乙巳(康熙四年1665),以授徒自给。其夏,张坦公先生集秣陵姚琢之、苕中钱虞仲、方叔、丹季兄弟、吾邑钱德惟及鄙人,为“七子之会”分题角韵,月凡三集,穷愁中亦饶有佳况。其后以戍役分携,此会逐罢。这段话详细记载了“七子之会”的来龙去脉及平时活动情况,他们经常往来西山(鸡鸣山)、西阁、牡丹江边巡游,鸡鸣山下泼雪泉边巨石之上常见到七子的身影,每月三次集会,还专门分派题目,限定诗韵,然后吟诗作赋,流放生活中也平添了几分乐趣,这种诗友之间的交往,开启了宁古塔文人相会之先河。后来由于边事日紧,钱、姚等人分别被派往吉林乌喇的水师营从军,“七子之会”的活动才告结束。七人中除吴兆骞、张缙彦尚有诗文存世之外,其他人的诗文几近失传,尤其是七子们集会时的作品,更是无从查找,也是历史的遗憾。

5、“江南四钱”的后裔

在“七子诗社”中,吴江钱威和湖州钱虞仲、钱方叔、钱丹季三兄弟被并称为“江南四钱”。钱氏兄弟均在七子之会成立约两年多的时间后就先后编入汉八旗赴乌喇(今吉林市)从军抗俄了。因为宁古塔流人都是带家属长期戌边的,“江南四钱”的后裔自然就成了黑龙江宁安钱氏、海林钱氏、开原钱氏、牡丹江钱氏、吉林钱氏、铁岭钱氏以及松花江流域周边地区的满汉钱氏始祖,所谓世居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的满族伊伯氏(Ibe Hala)其实就是“江南四钱”后裔的满化,也有编入汉八旗称钱佳氏(Ciangiya Hala)的。也有移民散居于吉林省梨树县、九台县、永吉县等地区的钱氏,后归附女真叶赫部,因有娶叶赫纳喇氏为妻的,故其后冒母姓为镶黄旗叶赫纳喇氏,有辈字为:“国秉继承永、万洪景绵长、功跃荣明久、存德百载香”。也有居烂泥河(今辽宁辽阳北烂泥堡,又称烂泥铺)的钱氏,一直维持汉姓,满人称之为尼堪姓氏,后成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代表人物有钱景春,其子钱齐资曾任库掌。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后,作为“江南四钱”的后裔,自然有很多族人本能地恢复汉族本姓钱氏,当然也有继续保留满族身份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