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管理精力,而非时间
前言
互联网+时代,人们不停地忙着和时间赛跑,却忘记了我们其实精力有限,需要休息、恢复和再生。我们没法改变每天的时间用量,却可以改变精力的储备和质量。
吉姆·洛尔和托尼·施瓦茨从与职业运动员的合作中总结出经验,指出我们的精力分为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四个维度。在此基础上他们开发了全情投入训练系统,帮助人们在工作中取得最佳表现,并为生活注入不竭动力和热情。
按照本书的理念和方法,你只需要做出选择,用一种不同的方式真诚地面对自己:改变思维、简化生活、确立目标、定制计划、健康饮食、坚持锻炼。通过管理好工作、休息、锻炼的节奏,通过建立积极的仪式习惯获得精力再生,从而全情投入工作和生活。
遵循精力管理系统,你将能够:
① 调动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四种精力源
② 驾驭劳逸结合的生命脉动节奏
③ 像精英运动员一样系统提升能力
④ 建立起高效精准的精力管理习惯
本文大纲001 成功人士罗杰遇到的5个障碍
罗杰42岁,风华正茂,是一家大型企业的销售经理,6年内升迁4次,年薪百万。他和妻子相识于大学校园,结婚15年,育有二女。一家四口住在凤凰城郊区,拥有一栋亲手设计的房子。罗杰几乎拥有了他曾经渴望的一切,但是他却越来越感觉疲惫、沮丧、形单影只。
工作上,一封接一封的电子邮件让他身心俱疲。家庭里,与妻子的沟通交流越来越公事公办,面对孩子,有心却无力陪伴。身体上,多项指标偏高,体能透支越来越严重。
以上种种表明,有5个障碍困扰着罗杰:精力低下、焦躁、消极、人际关系淡薄、缺乏激情。
精力的强大源头在于目标清晰,而罗杰显然缺乏这种动力。罗杰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应付外界的问题,反而不再思考自己对于生活的期望。他也没有培养深刻的价值观,激励自己集中注意力、控制焦躁和管理身体。
罗杰虽有心改变,但却感觉无从下手。面对生活,你是否也有同样的困惑?
002 精力管理原理
(一)什么是精力?
精力就是做事情的能力,包括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四个方面。无论是从事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或是与爱人共度甜蜜时光,还是单纯地参加一项娱乐活动,都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
(二)为何要管理精力?
人们通常认为,才华横溢的人面对挑战只要配备足够技能,就能发挥最好的水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精力才是点燃才华和技能的关键。比如世界顶级运动员,在比赛前他们已经具备了超人的才华,但是能否在比赛中取得好的名次,则取决于他们精力的储备和调用情况。
专业运动员通常90%的时间都在训练,为了在剩余10%的时间里获取结果。为此,运动员有严格的训练程序:吃饭睡觉、训练休息、情绪控制、心理准备、保持专注、定期自查等。而大部分普通人从未接受过类似的训练,却被要求每天做到8~12小时的最佳表现。
比运动员更加苛刻的精力需求,是我们每个人每天要面对的情况。我们如何才能在不损伤健康、幸福和对生活热情的前提下,保持每天都有最佳表现?
时间管理只能保证我们拥有处理事情的时间,而不能保证我们拥有处理事情的精力。管理精力,而非时间,是高效能表现的基础——这条革命性的理论刷新了我们对高效能表现来源的认知,也极大转变了我们管理工作和生活的方式。
生命的终极质量并非由寿命衡量,而是我们如何在拥有的时间里投资精力决定。
如果精力的多少、质量、集中程度和力度不恰当,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效果都会大打折扣。有技巧的精力管理,是高效能表现、健康和幸福的基础。
人们不可避免会遇到差劲的老板,糟糕的工作环境,困难的恋爱关系,以及现实中生活中的种种危机。尽管如此,我们依旧可以比现在更好地掌控精力。一天只有24小时,但精力的储备与质量却没有定数。我们越是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对待它,越是变得多产而高效。反之,越是怨天尤人,我们的精力会变得越是消极、质量低下。
(三)精力的四个来源
(1)体能精力——为身体添柴加火
体能的重要性对运动员、建筑工人和农民来说不言而喻,而其他职业更看重脑力劳动,所以人们很容易低估体能在效能种扮演的角色。
体能是燃料的基本来源,它不仅是敏锐度和生命力的核心,还影响着我们管理情绪、保持专注、创新思考甚至投入工作的能力。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精力来源于氧气和血糖的化学反应。从实际生活来看,精力储备取决于我们的呼吸模式、进食的内容和时间、睡眠的长短和质量、白天间歇恢复的程度以及身体的健康程度。
① 呼吸
呼吸既能聚集精力,又能带来深度放松。
深度、平稳、有节奏地呼吸会激发精力、敏锐和专注,也能带来放松、宁静和安宁。
推荐:深呼吸
② 饮食
控制进食量在管理体重和管理精力两方面都很关键。多吃和少吃一样有问题,多吃会导致肥胖,少吃则会能量不足。
选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同样重要。一顿低升糖指数的早餐可以提供高效并且持久的精力,比如全麦食物、蛋白质和低糖水果等。相反,高升糖的食物短期内可以激发精力,但30分钟后精力水平会显著下降,比如松饼、甜麦片、橙汁等。
我们的进食频率也会对精力产生影响。一天吃5~6餐低热量高营养的食物能为我们提供稳定的精力,因为再丰富的食物也不足支持4~8小时的高效表现。
喝水也是一种体能再生方式。有研究机构表明,每天至少饮用1.8公斤的水对维持体能有诸多好处,肌肉若缺水3%就会失去10%的力量和8%的速度,喝水不足也会损害大脑的注意力和协调能力。
③ 睡眠
人的思维能力,即反应能力、专注力、记忆力、逻辑分析及辩证能力,会随着睡眠不足而衰退。睡眠需求随年龄、性别、基因体能而已,但普遍的科学共识是:人体每晚需要7至8小时的睡眠才可以运转良好。
精力再生不足或再生过量都会增加死亡的风险。有研究表明,每晚睡7~8小时的人死亡率最低,睡眠不足4小时的人死亡率是7~8小时的2.5倍,而睡眠超过10小时的人死亡率是7~8小时的1.5倍。
④ 小憩
人的精力是以90~120分钟为周期进行波动的,所以,每工作90~120分钟休息片刻,有助于精力重回顶峰。世界上很多领导都有午间小憩的习惯,包括丘吉尔。
⑤ 间歇性训练
间歇性训练是指在两次相对强烈的练习之间增加适当的间歇,并在间歇期间进行强度较低的练习,而不是完全的休息。
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的间歇性训练可以增大精力的容量,使身体可以承担更多压力,并且更加高效地恢复。参与方式短跑、爬楼梯、骑自行车甚至举重,只要能够节奏性地提高和降低心率即可。
⑥ 力量训练
过了40岁,如果没有日常的力量训练,人们平均每年失去1/2磅的肌肉重量。肌肉损失是导致机体衰老和体能下降的最主要原因,随之而降低的是我们应对压力和挑战的能力。
(2)情感精力——把威胁转化为挑战
情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情感能使我们身心愉快,全情投入到工作中;而消极的情感会使我们情绪不稳定,从而损害了我们的工作能力。长期处于消极情感之中,尤其是愤怒和压抑,会导致一系列生理紊乱和疾病,小到背痛头痛,大到心脏问题和癌症。
情感精力如同体能精力一样,也需要恢复和锻炼。长期消耗而不容恢复,情感精力也一样会衰弱。当我们的情感精力过于虚弱,不能满足生活需求,比如缺乏自信或缺乏耐心,我们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模式进行系统训练,使之拥有超出当前压力的承受力。
情感精力和体能精力密不可分,如果压力倍增而体能不足,我们的情感也会走向负向。
如何获得积极情感?
所有能带来享受、满足和安全感的活动都能后激发积极情感。由于人们兴趣各异,这些活动可能是唱歌、园艺、跳舞、亲热、读书、运动、练瑜伽、听音乐,甚至静坐。
我们发现,关键是要表达出你对这些活动的重视,将投入在它们上的时间视为神圣不可侵犯。快乐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励,而快乐也是维持最佳表现的重要因素。
情感再生的深度和质量取决于活动本身,其来源越丰富、越有内涵,我们补充和储备的精力就会越好。比如看电视、刷朋友圈对情感和思维的影响,就如同快餐对身体的影响。
而维持一段健康的友谊,也能带来积极的情感及其更新。一段健康的友谊包括付出与回报、倾诉与倾听、珍视他人与被人同等珍视。如果一段关系中总是付出而得不到回馈,不免会感到失落和空虚。以自我为中心的关系,也称不上真正的关系。
(3)思维精力——保持乐观和专注
优化思维精力的关键因素包括思维准备、构建愿景、积极的自我暗示、高效的时间管理即创造力。
思维精力不足,其表现为注意力涣散、过于悲观、思维固化、眼光狭窄。
体能、情感、思维方面的精力是相辅相成的。在身体层面,睡眠太多或太少都会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情感层面,焦虑、挫败和愤怒也会干扰注意力,损害乐观心态。
思维恢复的关键是让正常工作的大脑间歇性的休息。比如,是不是抽离工作放松一下,当再回到工作时,做出的判断会更加准确,因为持续工作会降低你的判断力。
创造的最好形式依靠的是投入与抽离、思考和放松、活跃与休息之间有节奏的交替。有调查表明,沐浴、散步、慢跑、冥想、听音乐、躺床上休息、海边度假等,都是灵感迸发的最佳场所。
(4)意志精力——活出人生的意义
意志精力是最高级的精力源。它给予我们按照价值取向生活的勇气和信念,即使面对艰难困苦和个人牺牲也在所不惜。
知晓生命的意义,方能忍受一切。——尼采
以罗杰为例,严重的目标缺失感磨灭了他的激情,让他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因而让他转入生存模式,只关注当下的生存需求,而不作长远考虑,最终导致所有精力系统都受到伤害。
003 精力管理的四个基本原则
(一)调动四种独立且相关的精力源
我们的精力源分为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四个层面,它们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这四种精力源都是由力量、耐力、灵活性和恢复力组成。
身体的灵活性是指肌肉可以适应大幅度的运动。
情感的灵活性是指可以在各种情绪中自由转换,而非陷入一种情绪无法自拔。情感的恢复力是指从失望个沮丧中恢复的能力。
思维的耐力是指保持专注的能力。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可以在理智和直觉间切换,并能接受多重角度的观点。
意志的力量反应在一个人对最深层次价值观的坚守里,无论环境如何变化,甚至当坚守价值观会导致个人牺牲。比如,宁死不降的文天祥、旧中国为了信仰而牺牲掉的共产党人。意志的灵活性是指对不同价值观和信仰的包容,只要它们与人无害即可。
为了保持最佳状态,我们必须管理好这四种精力,离开其中任何一种,我们都无法全面调动自己的天赋和技能。
(二)有节奏的消耗和补充精力
过度使用或使用不足都会导致精力下降。长时间的工作或学习,中间没有适当的休息,会让我们不堪重负,甚至彻底崩溃。而整天无所事事会让人感觉无聊、萎靡不振,甚至疾病缠身,英年早逝。年轻时过劳,退休后过闲,这是调用精力的两个极端。
要想精力充沛,就要学会有节奏地消耗和补充精力。理想的人生是既能在工作时全情投入,也能在假期里享受生活。
作者建议我们把生活看成一系列的短跑冲刺,跑的时候全情投入,到达终点后迅速从比赛状态抽离——全面放松,补充精力,然后再投入新的征程。
(三)突破极限,模仿运动员进行系统训练
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坚强。——尼采
压力并非是我们的敌人,相反,它是我们成长的关键。为了增强肌肉的力量,我们要针对性地向肌肉施压,造成肌肉纤维的微小撕裂,运动结束后几乎丧失运作能力。但只需要24~48小时的休整,肌肉就会变得更强壮,能更好的应对下一次刺激。目前,这种广泛应用在体能训练中的锻炼方式,也可以用于情感、思维和意志的训练中。
肌肉在正常范围内使用并不会增加力量,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衰退。通过突破极限和休整恢复,我们可以在各方面获得成长。
因此,我们有必要像精英运动员一样系统地训练自己,以提升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
(四)建立良好的仪式习惯
改变绝非易事。我们都是习惯的产物,大多数行为都是在非自觉和潜意识下进行的。有意做出的改变常常无法坚持下去,我们的意志力和自律性远比想象的要薄弱。
所以,持久改变的关键是将改变固化成习惯。习惯一旦养成,便无需耗费意志精力,比如刷牙,你不必每天提醒自己去做,它已经变成因健康观念自发产生的行为。
为了确保全情投入,建立良好的仪式习惯,是精力管理的最有效方式。
004 精力管理的三个步骤
(一)明确目标——知道什么最重要才能全情投入
人生目标是一种独特的精力源,它会带来专注、目标感、激情和恒心。主动将生活变成自己价值取向的载体,而不是在随波逐流中寻找生活的意义。
当目标从消极流向积极,从外部流向内部,从自己流向他人,它就成为生活中最强大也最持久的精力源。
明确人生目标需要安静、不被打扰的时间,许多人恰恰缺乏这样的条件。我们总是在各种任务之间疲于奔命,找不到方向。花时间考虑意义和目标几乎变成了一种奢侈和任性。
在明确目标阶段,首要任务是寻找人生最深层次的价值观,其次是坚定的按照价值观分配精力。我们的价值观越坚定、越受其引导,它越能为我们提供强有力的精力。
(二)正视现实——你的精力管理做的如何
正视现实从可靠的数据收集开始。
① 进行体能测试
② 细致分析饮食状况
③ 通过问卷评价自己管理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精力的方式
④ 请亲近的5个人填写一份相似的问卷
(三)付诸行动——积极仪式习惯的力
用实际行动缩小现实的我和理想的我之间的差距。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建立以良好精力仪式习惯为基础的个人发展计划。
仪式习惯是有效的精力管理工具,发起时间和发起地点越精准、越具体,其成功率越高。
仪式习惯可以帮助我们将价值观和优先级融入生活的各个方面。
为了确保持久的变革,我们需要养成一系列的仪式习惯,一次只作一项重大改变。
005 又见罗杰——获得新生
在精力管理计划开始的12个月后,罗杰的事业迅速重新走上正轨。他在日程里加入了一项重大改变。经过老板批准,他可以每周有一天在家上班。在家那天,他会接送两个女儿上学、放学,承诺下午5点结束工作。与女儿们更紧密的沟通让他感到满足,这天的工作效率也非常高。
他最终树立了自己的价值观,构建了目标蓝图,并且受益匪浅。面对困难抉择时,它们即是动力的源泉又是可靠的试金石。
附录:精力管理计划表
书中的理念算不上高深,其中最有价值的应该是作者开发的这个全情投入训练系统,通过书中列举的大量案例及下面的这个表格,我们对这个系统也只能略窥一二。虽然所知有限,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努力实践下。
表1 表2 表3 表4 表5 表6 表7 表8 表9 表10阿甜有话说
书看完了,笔记也做完了,但这里还不是终点。作为一本实用型的书,学以致用才是王道。接下来我会用书中的理念和方法去改进我的生活。
① 填写个人精力管理计划表(明确人生最珍视的价值观尤为重要)
② 利用仪式习惯克服行为障碍,一次一个
此外,借着这本书我又Get了一项新技能——用手机绘制思维导图。本文所有思维导图都是用XMind绘制的,推荐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