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悟絜矩之道

2023-12-15  本文已影响0人  安洁儿自在

在这个世界上,道难以说清。即使是圣人的名言,也是给一个大概的参考方向,具体的还需要自己在实际中体悟和灵活调整。

就像大儿子复习英语,可能会遇到不会的题目,但是还是要给他独立思考的空间,这个“苦思冥想”的过程常常是不可少的,即使是提问也要事先自己有思考过,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某个地方差了一点实在想不通的时候,再借助下外力。

平时听曾仕强教授的课,深有感触,感觉脑袋经常是在活跃思考的状态,而不是被动输入。他讲课的时候,很少会一开始就把定义讲清楚,而是在引导的过程中,让听者自己带着思考去听和探索定义。比如,曾教授在中道里讲过“絜矩之道”,他没有把定义说出来,而是举了实际中的场景来阐述,在听的过程之中感觉还是没有弄懂,会主动去查阅这方面的资料。

后来在《大学》里看到了关于絜矩之道的内容: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 ,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zhǎng)长(zhǎng),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然后再去查南怀瑾老先生对絜矩之道的讲解,结合起来,形成自己对它的初步理解,然后在生活中去运用。

昨天看到南老说的一句话:投隙抵时,应事无方。“投隙抵时”,万事都有它的空隙,在那个空隙里头就是你的天地,能建立你的事业,所以要把握那个原则。“应事无方”,在世界上做人做事,没有呆定的方法,也没有呆定的方向,也没有呆定的原则。

前半句的意思还没有参透,但是后半句的意思在现实中有所体会。里面有个词是“呆定”,它与固定和不变的意思还是不同的,保姆填鸭式的教导,容易使得变得呆定。

在恰当的时机里,向智者学习,会让自己从呆定的状态里出来,或许他的指点不能涵盖所有的内容,但是会在某一点上人开窍受启发,而有时候就是这一点点,就可能改变了不少的局面。

人的进步,离不开自己主动的思考和探索,脑袋越用越灵活,所以也不用害怕和躲避要处理的事情,同时也需要有向他人讨教的勇气和虚心,因为闭目塞听,可能会让人走弯路。

有时候看到有智慧的人把事情处理的合理妥当,觉得好像完成了一件很美的艺术品,而艺术品往往要通过打磨修刻才能呈现美好的样子,就像《诗经》里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所以当一个人由于阅历经验不足,在处理事情上总是难以找到合理点时,还是回到自身来好好琢磨修整。

今日一句《论语》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摘自《 论语·泰伯篇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