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之——闲话金圣叹与痛快这件事情
【九洲芳文】
清朝是我们国家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据史料记载,在清顺治十八年的时候,金圣叹因为冒犯皇权的缘故,还因为受到“抗粮哭庙”案的牵连,清廷就要震慑江南地区的各大士族人士和一些读书人,就颁布一道诏令,说但凡是涉足此案的人,均要被处以极刑。“抗粮哭庙”案、“通海”案和“江南奏销”案合称“江南三大案”。
金圣叹其人名采,字若采。其人到底姓字名谁,现如今已经是难以去考证,据史料方面的记载,说他原本的姓氏为张氏,自打明朝灭亡以后,就改名为“人瑞”,字“圣叹”,自称“泐庵法师”,号鲲鹏散士,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人,是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金圣叹为什么还要自称“泐庵法师”?!皆是因为其人是个笃信佛教的人,他又笃信到什么程度呢?!他自称自己是佛教天台宗祖师智顗禅师弟子的传世化身,是活佛转世,他不只是念念佛经而已,还努力地实践自己普度众生的责任,行为处事手段也是与众不同的,还自称收三十多个女子为其徒弟,最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女徒弟全都是驾鹤西去之人,没有一个活人女徒弟!他一般都是以“扶乩”的形式去给人家做法事的,那么什么又叫做“扶乩”?!它又被叫做“扶箕”、“抬箕”、“扶鸾”等等……它来源于中国古代占卜问神术,简而言之就是灵魂附体这样的小把戏。尽管是这样的小把戏,不仅让许多人深信不疑,还受到过当时名流们的追捧,给像钱谦益、姚希孟、戴汝义这些官员都有扶过乩的,真可谓是生意兴隆哩。
他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可以说是最著名的文学家与文学批评家之一,这种说法不单单是一点都不为过的,而且排位还是可以名列前茅的。他最最主要的成就又会有哪些呢?!就是在于——对于我们国家的古代至清朝初期,所有的中华文学作品敢于大批判、大批评,言说他人不敢言说的各类话语,即便是圣人或圣贤有说得不对的地方,他照样敢大批判、大批评,尤其是对于《左传》、《西厢记》、《水浒传》等古代书籍、以及杜甫诸家唐诗都有独到的见解与点评。在古代也有各类通俗文学作品的,从古至清朝有许许多多的文人雅士们全都把通俗文学作品不当一回事情的,唯有经他点评过以后,不仅提升通俗文学作品在社会上的重要地位,还提出“六才子”的说法,从而又使得小说戏曲类文学作品,得以与传统经传诗歌能一起并驾齐驱……
正是由于金圣叹对古代各类文学作品的点评,加之有着独特犀利的眼光,说其他文人雅士不敢去言说的话语,还加上细致入微的点评,真可谓是详尽至极、包罗万象、无所不包……涉及到古代社会、历史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当时的文人雅士们,还是后时代的学者们,纷纷都给予高度的评价,在当时就有不少的文人雅士们,还争相拜读由他批评过的各类古代文学作品。还因为名声在外的缘故,就连当时的清朝最高统治者——康熙大帝也知道此人,赞叹他才华横溢,也曾开金口赞誉,说道:“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
当时光的列车驶入“新文化运动”时,一些文学史家们都给予他高度的评价与赞扬,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认为他是“大怪杰”,有眼有胆色;著名作家、学者林语堂称他是“十七世纪伟大的印象主义批评家”;大文豪鲁迅也评价道:“他是中国最有名的人。”
金圣叹这一生是否参加过科举考试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据传说在他的一生中,经历过四次考试,就尝试着列举两个例子。
当他第二次参加考试时,作文题目为“吾四十而不动心”,此话出自于《孟子》一书中,孟子说:“他从四十岁开始就不再动心。”段子高手金圣叹不知哪根神经搭错错乱,居然在试卷上写道:“空山穷谷中,黄金万两;露白葭苍,有一美人。试问夫子动心否乎?”曰:“动动动动动动……”一口气在卷子上连写三十九个“动”字。考官看不懂他撰写的文章,问他为什么要这样来写啊?!金圣叹振振有词地来回答道:“三十九个动字,正隐藏着‘四十不动’之意!”
当他最后一次参加科举考试时,是以“张人瑞”的名字报名参考的,这一回他循规蹈矩正正经经的按照要求参加考试,再也不扯闲淡与闲篇,没曾料想成绩出来以后,考取第一名,考中一个秀才,自打考中秀才以后,马上转身遁走,再也不想考什么举人和状元,还向当时的世人广而告之:“此次兄弟来参加考试,为的就是想证明一下自己的水平到底有多高,打今儿起就恕不奉陪诸位考试哦!”……
顺便要述说得一句话语就是,“抗粮哭庙”案,它又是什么案子呢?!至清顺治十八年时,顺治帝驾崩,哀诏于二月一日下达至吴县,当时清廷允许臣民在国丧期间或去寺庙或去衙门府祭奠顺治帝。
时光倒转一年,就在顺治十七年时,新任吴县县令任维初,不仅仅是私取公粮三千余石,而且还逮捕那些交不出补仓粮的老百姓,以金圣叹为首的几个秀才,因为十分同情农民们的遭遇,撰写“揭帖”到哭灵场所控告县官,矛头还直指包庇部下的江苏巡抚朱治国。
《哭庙文》的全文是这样写道的,曰:“顺治十八年二月初四,江南生员为吴充任维初,胆大包天,欺师灭祖,公然破千百年来之规矩,置圣朝仁政不顾,潜赴常平乏,伙同部曹吴之行,鼠窝狗盗,偷卖公粮。罪行发指,民情沸腾。读书之人,食国家之廪气,当以四维八德为仪范。不料竟出衣冠禽兽,如任维初之辈,生员愧色,宗师无光,遂往文庙以哭之……”。朱治国不单单是当时的江苏巡抚,还因为官官相护的原因,有心包庇时任县令任维初,当巡抚朱治国知晓此事以后,既大为震怒,还当场逮捕倪用宾、顾伟业等五名秀才。
其实说一句大实话,在哭庙痛斥县令与巡抚的当天,金圣叹其本人是没有去参与其间的,而是等到第二天以后,因为不满意县令与巡抚的所作所为,认为这样做是令人不齿的一件事情,就去联络更多的群众跑到哭灵场所强烈的抗议,是被“哭庙案”给牵连进去的。
……
金圣叹在临刑前,泰然自若地向监斩官索酒酣然畅饮,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饮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这些还不算什么,当刽子手砍过人头,人头落地以后,耳朵里面滚出两张字条,打开一看,一张写着“好”字,另一张写着“疼”字。
他的这两种举动或种种的其他举动,与此同时也是在向当时的世人宣示与宣泄,为的就是表明——天下人可以不懂我、不理解我,我是不需要你们来懂我并理解我的,只要我懂我自己就行、就好!
从笔者上述撰写的、有关于金圣叹的文字与故事,足见其本人的一生是一个恃才傲物、放荡不羁、磊落倜傥、活得俏皮、死得创意之人。按照当代人的眼光来看,他的人生态度是特立独行的,行为处事是诙谐幽默的,还贯穿其人的一生,可谓是千古第一段子高手。
纵观金圣叹的一生,又会带给当代国人怎样的一些启示?!又有什么地方是可以提供我们来学习的,并且还是值得去借鉴的?!
其一是:金圣叹之亡则是在于他大包大揽,揽下“哭庙”案的全部罪责,他深知能够成为读书人,还要寒窗苦读十年,是不太容易的一件事情,他要保护比他更加年轻的读书人,还希望他们不要因此案受到丝毫的牵连,有朝一日还能成为年轻有为之人……也正是因为他强出头的缘故,必然是“枪打出头鸟”,最后因此而“身亡”。
还因为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缘故,从而造成他身亡。他只是作为一个读书人是没什么错的,“错就错在”他要为其他的年轻读书人强出头,如果说金圣叹一门心思埋首于读书、做学问,眼耳不问世事的话,有可能不会受到牵连,非但不会受到牵连,也不会因此而身亡,可惜的是——这个世上根本就没有“如果”这两个字,对于金圣叹来说,若一旦拥有“如果”这两个字,他也就不可能是金圣叹哩。
金圣叹的身亡,让笔者弄明白这样一条人生道理,不管是身处在怎样的朝代中、何种社会阶层中的人,即便自己是个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之人,只要做“一个身处在中游人”就好!此外,在为人处世时,还要谦虚谨慎虚怀若谷不显山不露水,否则的话,一味地强出头,还一味地处处显露出自己是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时间一长久而久之,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还会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与肉中刺,自身的人生旅途,非但是不可能走得长远恒久的,还会被别人处处使绊子,让自己下不来台、做不好事情,更会招来各类不必要的横祸……
其二是:当他被行刑前嘴里喊着“痛快”这两个字,死后耳朵里面又露出“好疼”这两个字,如若是按照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他展现的这两种举动,必定是属于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行为艺术,还好像是显得极其的大度豁达哦!其实不然,纵观他的一生,他的种种言行举止,和那个时代里面的人物,绝对是格格不入的,估计是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所作所为的,还会被那个时代里面的人认为是个怪物,因为是个与众不同的怪物,也必定会有人不待见他、给他穿上各式各样的小鞋,亦是透露出其本人的苍凉、无奈、悲惨与曲高和寡,正是因为苍凉、无奈、悲惨与曲高和寡的缘故,才会有上述两种举动。
他的苍凉、无奈、悲惨、与众不同与曲高和寡,不但让本人变得豁然开朗,眼前也为之一亮,还让本人弄明白这样一条道理哦,现如今的社会,人人都是属于社会人,哪怕是最小的幼稚园学生也同样莫不是如此哩,也一样是需要和各色人等交往、往来、打交道的!
因此说,个人根本是不可能去做到独善其身的行走于社会上的,在做任何人事物情时,即便自己是个满腹经纶与才高八斗之人,也同样会有自己的薄弱点与不懂的地方哩,还需要和任何一个人或团队共同去合作时,才有可能去把某一件人事物情给做好、做成功的。
像这种类型的人,应当尽力去改正与众不同与曲高和寡这个坏毛病,还要去做到三点,其一是:“参与期间而不深入其间”;其二是:“对话而不对抗”;其三是:“结伴而不结盟”;唯有如此去操作时,在人生旅途的全过程之中,才有可能会走的恒远、长久一点点。
还如若说,但凡是某人一旦成为与众不同与曲高和寡之人,非但无法去把某一件或任何一件人事物情给做好、做成功的,而且还但凡是他或她给人的一种感觉,就是属于不怎么合群、不好打交道之人,无需去多言些什么的,自然是要被大家给孤立起来不予理睬的。
只要用心地去观察一下,就会发觉还但凡是像这样的个人或人群,多多少少都是有那么一点点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既是有那么一点点不太会去考虑别人的看法、想法与感受的,还会认为只要把自己手里的事情做好就行,至于其他的什么人事物情,他或她可以百事全都不去管的,也是不会放在心上、放在眼里的,更不会为其他人去考虑些什么的。凡这样的个人或人群,在人生旅途的全过程中,也是很少有朋友的,大家也是不太愿意和这样的人为伍、成为好友的。
其三是:虽然在金圣叹的各类文学作品里面,处处都展现着他的哲学思想与光芒,还能引发人们的深思与思考,但毕竟其本人是属于时乖命蹇造化弄人啊,他还成为当时政治制度下的牺牲品之一。
从而还能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既不管是怎样的个人或人群;也不管是身处在怎样的时代潮流当中;更不管是处在怎样的社会阶层里面;每个人的这一生,人生的际遇,总是不可捉摸亦难以去确定的。
如若说,金圣叹是出生在唐宋的文化盛世朝代里面,而且这两个朝代还是较为开放的朝代,或许就能成为一颗耀眼璀璨的文化新星,说不定还能一飞冲天,让天下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位文化大学者。
可惜的就是,这个世上原本就“没有如果”这四个字的,也只能责怪其本人出生在明末清初的乱世之中,真可谓是生不逢时哩!但凡是身处在这样的社会中,能改变个人之命运,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在我们国家的古代社会、身处在乱世当中的人,还能够做些什么呢?!唯一可行的一件事情——只能是埋头去著书、做着自己的学问。
其实,像金圣叹的这种境遇是各种现象当中的一种现象罢了,没有留给我们能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每个人在人生旅程的全过程中,都有着只属于自己的桎梏,如何去面对、如何去突破,金圣叹本人没有说出来,也是不可能去说的,即便有说过也是无法说明白的。
或许,有些人会这样来说道的,他至少可以做到如下的两点内容,其一是:只把自己管好就行,可以不问世事的;其二是:一箪食一瓢饮;需知晓有两句老话说得好哩,一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二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但凡是身处在乱世之中的任何一个人,连自己最起码的生存条件,都不能去做到有效地保证,更何况去妄论其他什么哦。还但凡是有这样的说法与想法之人,就像等同于晋朝的惠帝司马衷说“何不食肉糜”是一模一样没有丝毫区别的。
来人世间走一遭的每个人,若都能弄明白,实则就是一滴水、一颗尘埃、随风飘落的蒲公英……既是微不足道,也是不值一提的,飘落在哪里就在哪里,流到哪里就呈现什么,能改命逆天的,除非有惊天的才力与胆识不可,就算生逢其时,还需要拥有一定的才华,更需要伯乐的赏识与相助,才有可能去做到,要不然定然是不行的!
【备注:①:文章为作者原创;②:图一和图二和最后三张图片是作者自己编辑的;③:各种金圣叹图片和金圣叹有关系的书籍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上;④感谢原创图片。】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21年06月03日星期四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