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1 内观,一个帮我度过2018的最佳心法
这篇文字稿,是我上个月在千聊平台,应朋友邀请做的一次《内观》书籍读后感分享。希望能帮到有缘人。
亲爱的小伙伴们,欢迎来到公子展读书分享会一块磕书20年!
大家晚上好,我是吴佩,这是我第一次在千聊平台上,用语音直播的方式分享我的读书心得。那今天要分享的这本书,我看过几遍,里面的方法我也一直在练习。
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叫吴佩。之前做过两年的程序员,现在是一名区块链行业分析员,坐标上海。和内观结缘是因为我去年知道了李笑来老师的坐享,知道了冥想的好处。
然后自己业余开发了坐享其成APP,帮助不少人使用知道了坐享的概念。
今年5月份,受到不冥想就出局的会员启发,去福建南禅寺参加了一次10日内观课程。
回来的火车上我把内观这本书阅读了两遍,获益匪浅。
从那以后,我突然很容易就会读懂很多关于佛学,心理学书籍,也很快能够感受很多文学书籍里面索要传达的真正含义和感受。
从内观中,我真正体会到了,乔布斯所说的:直觉式思维。桥水基金创始人,《原则》的作者,雷达里奥所说的一级反应,以及李笑来老师一直强调的元认知能力。
切切实实地降低了自己的焦虑,提高了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提高自己的专注力,以及与人相处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
我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让你对痛苦和焦虑的根源有个透彻的了解。
《内观》这本书是内观课程合集,豆瓣评分8.9。属于高分系列。
相对于内观这个有点陌生的词语,可能大家对于冥想或者瑜伽更加熟悉。
内观其实就是比冥想出现更早的一种锻炼注意力的方式。也是最古老的禅修方式。
内观老师葛印卡把最纯净的方法保留下来,给修习内观的人带来了无尽的好处。
1、书籍介绍、作者介绍
S.N.葛印卡(S.N.Goenka),祖籍印度,1924年出生于缅甸,是一位遵照缅甸已故佛教大师乌巴庆长者传统的内观传授老师。l955年,葛印卡开始跟随乌巴庆长者学习内观技巧。后经乌巴庆长者长达十四年的指导,葛印卡于1969年开始移居印度传授内观法门。葛印卡在印度及其他东、西方国家传授了三百多个课程,学生数以万计。自从印度开始传授课程以来,先后在世界各地成立了内观中心。1982年起,葛印卡开始委任助理老师协助他指导课程,以应付课程日益增长的需求。葛印卡所传授的内观方法,体现出佛陀时代的传统,深刻吸引了世界各地背景各异的人来修习。
2、大概内容
《内观》作者写作的目的,只是介绍葛印卡老师所教导的内观方法的梗概,希望借此增广对佛陀教导的了解,以及对佛陀教导的精华——内观方法——的了解。遵照乌巴庆尊者的传承,及葛印卡老师的教导内观(Vipas sana)是印度古老的禅修方法之一。在长久失传之后,两千五百多年前被释迦牟尼佛重新发现。内观的意思是如实观察,也就是观察事物真正的面目:它是透过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借着观察自然的呼吸来提升专注力;等到觉知渐渐变得敏锐之后,接着就观察身和心不断在变化的特性,体验无常、苦以及无我的普遍性实相。这种经由直接的经验去了知实相的方式,就是净化的过程。
3、内观关键点
这本书的内容其实是十天课程的整理稿。
为了让我的分享更加有趣,我决定用书里老师所讲的故事来传达我学会的理念。
希望能让你有所收获。
我大概会讲到这几点:
1、真理在于实践,我们要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实践。请给内观一个公平的机会。不要一开始就拒绝它。
2、心的思考反应模式,痛苦的根源在于执取,在于自己的习性反应。
3、真正的智慧,就是能够真的感知且承认——世事无常。无常,就是一切都在变化,没有绝对的好坏。
4、觉知与平常心。学习内观,是让我们更好的控制情绪,感受到自己的变化和问题,更加积极地去生活。抱着平常心去寻找幸福。
1、真理在于实践,我们要在做中学,请给内观一个公平的机会
游泳学
从前有位年轻的教授出海旅行。他受过高等教育、领有许多证书、拥有许多头衔,但是他的生活阅历比较欠缺。他所搭的船上有一位目不识丁的老水手。每天晚上,这个老水手都会到年轻教授的舱房去,听他高谈阔论。老水手非常佩服这位年轻人的博学。
有天晚上,老水手在几小时的谈话后,正准备离开舱房时,这位教授问他:“老伯,你研究过地质学吗?”
“那是什么,先生?”
“是地球的科学。”
“没有,先生,我从没上过学,我从没研究过什么。”
“老伯,你已经浪费了四分之一的生命了。”
老水手拉长着脸离开了舱房,他想:“如果这么博学的人这么说,那必定是真的。我已经浪费了我四分之一的生命了。”
第二天晚上,当老水手准备离开舱房时,教授又问他:“老伯,你研究过海洋学吗?”
“那是什么,先生?”
“海洋的科学。”
“没有,先生,我从没研究过什么。”
“老伯,你已经浪费了你一半的生命了。”
老水手脸更长地离开了,心里想着:“我已经浪费了我一半的生命了,这个博学的人这么说的。”
隔天晚上,这位年轻教授又问老水手:“老伯,你研究过气象学吗?”
“那是什么,先生?我从没听说过。?
“怎么会?就是风、雨、气候的科学呀!”
“没有,先生,就如我告诉你的,我从没上过学,我从没研究过什么。”
“你从没研究过你居住的地球的科学;你从没研究过你讨生活的海洋的科学;你从没研究过你天天遇上的气候的科学?老伯,你已经浪费了你生命的四分之三了。”
老水手非常伤心,心想:“这个博学的人说我已经浪费了四分之三的生命!那我一定是已经浪费了四分之三的生命了。”
隔天,老水手匆匆忙忙地跑到年轻教授的舱房,倒问他:“教授先生,你研究过游泳学吗?”
“游泳学?那是什么意思?”
“你会游泳吗?先生。”
“不会,我不知道怎么游泳。”
“教授先生,你已经浪费了你全部的生命了!这艘船已经撞上暗礁,正在下沉。会游泳的人可以游到附近的海岸,不会游泳的人将会淹死。我非常遗憾,教授先生,你真的是性命难保了。”
你可以研究世界上所有的“X X学”,但是如果你不学游泳,你所有的研究都是没用的。你可以读或写有关游泳的书,你可以从各种理论层面去辩论,但是如果你拒绝亲自下水,这些对你又有什么用呢?你一定得学会如何游泳才对。
一个新的方法,如果你想要真正理解他,你应该给这个方法一个公平的机会。愿意放下自己,愿意直面未知,愿意去尝试,不然你会一直陷入在逻辑思考层面,陷在自己的舒适区,不敢前进。
我们只能是在实践中学习到新方法,在行动中,学会如何更好的行动。
我自己放下自己对于禅修的偏见,切实的去单纯地学习这个方法。空杯心态,才能学到更多。
2、心的思考模式,痛苦的根源来自于执取
佛陀的通过打坐修行发现了,我们的心的过程。
分别是四个过程:认知、辨别、感受、习性反应。佛家叫做四蕴。识蕴、想蕴、受蕴、行蕴。
整个过程就是:认知上接受信息、辨别上对信息分类并做出评价、感受上因为评判而带来的价值判断,从而有情绪上的痛苦和快乐、 有了痛苦和快乐之后就会有习惯性反应。
痛苦的解释:任何痛苦的升起,都起于习性反应。
佛陀说,有些习性反应就像在在水面是划过的痕迹,立即消失;有些习性反应,就像沙滩上留下的线条,早上画的,晚上就会随着海浪消失,另外一些习性反应,则像用铁锤深深地印刻在岩石上面的。虽然痕迹也将随着延时的剥蚀而消失,但是却是要花上漫长的岁月。
例子:最常见的习性反应,就是中国的父母一直都是恨铁不成钢的。对于现状有强烈而难以抚平的不满。
执取,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瘾,追求感官刺激
一旦上瘾,就停不下来。 小孩子打游戏,大人喜欢刷抖音。 刹那间喜爱和厌恶心理的习性反应。
但难点在于,这个习性感应,是无意识的、短暂的。 觉知能力不够的人,是无法觉察到的。
执取的根源,也可以说是贪嗔痴。
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升起习性反应的这个事实,也不知道自己对什么对象升起习性反应。
如果我们可以意识到问题,那么问题就已经解决一半了。
如果我们采取行动去终止盲目反应对我们的影响,那么我们就可以终止痛苦,在当下体验解脱的快乐。
讲一个关于执取的故事。
石头和奶油。
某天,有个年轻人哭泣不止地来到佛陀面前,佛陀问他:“年轻人,怎么回事?”
他说:“我父亲昨天去世了!”
佛陀说:“那能怎么办呢?如果他已经去世了,哭也不能使他起死回生。”
年轻人:“是的,这我明白,哭并不能使我父亲再活过来,但我求您能为我死去的父亲做一些事。“
佛陀说:“哦?我能为你死去的父亲做什么呢?“
年轻人:“请想想办法吧!您这么有能力,一定办得到!您看,那些资历尚浅的巫师、术士都会为死者举行某些仪式。只要在人间举行某些仪式,通往天堂之门就 会打开,死者便可以进入,得到入境许可证;佛陀啊!您这么厉害,如果您为我死去的父亲作法,他不仅可以拿到入境许可证,甚至可以永久居留-----拿到绿 卡!拜托您帮帮忙吧!”
这个可怜的家伙伤心欲绝,听不进合理的话,佛陀决定用其他方法让他明白。所以佛陀就说:“好吧!你去市场买两只壶。”年轻人很高兴,心想佛陀答应替他父 亲举行仪式了。他跑到市场买了两只壶回来。佛陀说:“很好,把一只壶装满奶油,”年轻人照做了,“另一只壶装满小石头,”他也照做了。“现在把壶口都封 住,”他封好了,“现在把它们丢到池塘里去。”年轻人也照做了,两只壶都沉到水底了,佛陀又说:“现在去拿根大木棒来,敲破这两只壶。年轻人很高兴,心想 佛陀正为他的父亲举行非常庄严的仪式。
依照古老的印度习俗。人死后,他的儿子就把尸体带到火葬场,放在柴堆上点火燃烧。当尸体烧到一半时,儿子要拿一根大木棒敲破死者的头颅。根据古老的信 仰,只要在人间敲开死者的头颅,通往天堂之门也就打开了。所以年轻人心想:“昨天父亲已被烧成灰了,现在佛陀用敲破泥壶来作为象征。”他很满意这种仪式。
年轻人听从佛陀的指示,拿木棒敲破了两只壶。其中一只壶的奶油立刻浮上来,漂浮在水面上;另一只壶的小石散了出来,沉在水底,然后佛陀说:“好了,年轻 人,我所能做的就是这样啰!现在你把那些巫师,术士通通请来唱诵祈祷:‘哦!石头浮上来,浮上来。哦!奶油,沉下去,沉下去!'让我看看会发生什么事。”
“噢!您在开玩笑吧,这怎么可能呢?石头比水重,只会沉到水底,不会浮上来,这是自然的法则;而奶油比水轻,只会浮在水面上不会沉下去,这也是自然的法则呀。”
佛陀说:“年轻人,你对自然法则了解不少。但你尚未体验这个自然法则:如果你父亲一生的所作所为都像石头一样重,那他必定会往下沉(坠入恶道),谁能让他上升呢?如果都像奶油一样轻,他必定会上升(进入善道),谁能拉他下去呢?”
我们越早体验自然法则,并依照自然法则生活,就能越早脱离痛苦。
我们多数人,根本不了解,我们的心理活动过程。经常在情绪变动的时候,无法觉察到伤害自己的行为模式,也就无从改变了。我们的问题在于执着于自己的想法和念头,不撞南墙不回头,就像故事里的年轻人,他明明知道自己的想法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就是不愿意放下自己的对于念头的执着,他不知道自己陷入了执着。
我们多多练习内观,我们就能意识到我们的执着所在,看到了问题,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这也是李笑来老师一直强调的元认知,思考自己的思考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
3、真正的智慧,就是能够真的感知且承认——世事无常
两只戒指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富有的老人,死后留下两个儿子。兄弟俩按照印度传统的风俗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好一阵子。时日一久,他们开始有争吵,于是决定要分家,将所有家产平均分配,以各取一半的方式处理家当。但是兄弟俩都均分好后,他们却发现了一包被父亲仔细收藏的东西。打开后发现是两只戒指,一只上面镶有一颗值钱的钻石,另一只则是价值仅约数卢比的普通银戒指。
一看到钻戒,哥哥立刻就起了贪念,于是告诉弟弟说:“我判断这枚钻戒不是父亲自己挣来的,想必是祖父留下的传家宝,这是父亲之所以将它另外收藏的原因。因为是代代相传的传家之宝,就应该继续传下去。我是长子,自然应由我保存,而你就拿那只银戒指吧!”
弟弟笑着说:“好的!我很高兴有银戒指,但愿钻戒能使你快乐。”两人分别将戒指戴上手指,就各自回去了。
弟弟回家后心想:“父亲保存钻戒的理由是可以理解的,但保存这只不值钱的银戒指又是什么道理呢?”于是他仔细检视这枚银戒指,发现上面刻了几个字:“这也将会改变。”“喔!这一定是父亲留下的箴言了:‘这也将会改变!’”他将这枚戒指又戴在手指上。
兄弟俩后来都面临到人生际遇的高低起伏。遇到顺境时,哥哥变得趾高气昂,丧失了心态的平衡;遇到逆境时,则变得极度沮丧,同样没有保持心态的平衡。他变得容易紧张,得了高血压;晚上失眠,开始服用安眠药、镇静剂、强效药,到最后甚至需要使用电击治疗。这就是取走钻戒的哥哥。
至于那位戴着银戒指的弟弟,当好运来临时,他尽兴享受,不去刻意躲避。他享有好运,但他会看着戒指心想:“这也将会改变。”当好运改变时,他笑着说;“嗯,我早知道它终究会改变,果然改变了,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当遇到逆境时,他同样看着戒指心想:“这也将会改变。”他了解逆境也将会改变,而没有悲哀痛哭。果然,逆境改变了,过去了。他体会到人生中各种际遇是不会永久不变的,所有事物生起之后,必定灭去。他没有失去心的平衡,因此终其一生过着安详快乐的生活。这就是分得银戒指的弟弟。
真正的智慧,就是能够真的感知且承认——世事无常。无常,就是一切都在变化,没有绝对的好坏。当我们练习内观比较深入的时候,这些对于外界事物的看法和感受,会慢慢改变。
4、觉知与平常心,抱着平常心去寻找幸福
买油的故事
有一个母亲叫她的儿子带着空瓶子和十卢比的钱到附近的杂货店去买油。男孩打了瓶油,但在回家的途中跌倒打翻了油瓶,有一半的油流掉了,只剩下半瓶的油。发现少了半瓶油,他回家哭着告诉母亲:“哦!我打翻了半瓶油,我打翻了半瓶油。”他非常不快乐。
母亲又叫另一个儿子带了另一个瓶子和十卢比去买油。他也打了瓶油,回家途中跌倒,瓶子也翻了,这次也是流掉半瓶的油。他捡起瓶子回家,高兴地告诉母亲:“你看,我救了半瓶油!当油瓶掉了,油开始流出来时,有可能全部流光,但是我救了半瓶油!”两兄弟在同样情况下回家,交给母亲的,都是只剩下半瓶油。一个为失去的半瓶油而哭泣,另一个为剩下的一半而高兴。
于是,母亲又叫另一个儿子带另一个瓶子和十卢比去买油。他同样在回家途中跌倒了,油瓶掉到地上,一半的油也流掉了。他捡起瓶子,跟第二个孩子一样,回家后很高兴地对母亲说:“妈妈,我救了半瓶油。”但这个男孩是会内观的孩子,不仅乐观,而且很实际。他心里很清楚:“嗯,我虽然挽回半瓶油,可是另一半已经流失了。”所以,他又告诉母亲:“我要到市场去打一天工,赚回五卢比的钱,填满这个瓶子,傍晚以前我一定可以完成的。”这就是内观。它不是悲观主义,而是乐观主义、现实主义、实践主义。
知与平常心。学习内观,是让我们更好的控制情绪,感受到自己的变化和问题,更加积极地去生活。抱着平常心去寻找幸福。
4、我的内观体验
十天内观课程,我自己相当于是给自己的内心做了一场,极其浩大,极其痛苦的。外科手术。十天的课程中,老师教给我们的是利用观呼吸,观察感受。慢慢的体察,深藏于我自己潜意识里面最深沉的东西。
这里面有很多带有极其隐私的东西,我今天想真诚的和大家分享一下。仅是我个人感受。
其实在参加这次内观之前啊。我已经带着不冥想就出去的小伙伴坚持了半年的冥想,我本来以为参加这样的。观呼吸会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但困难是超出我的想象。
或者说我发现了,更加隐秘,更加证实了自己。的。我在课程的前六天状态一直很好。
但是到了第七天,第八天的时候就出现了极大的不稳定。我脑子里全部是。我以为已经忘过了一些事情。比如呢,我想起了一年前的换工作的焦虑,想起了三年前考研失败。想起来了。十年前和女朋友的纷纷扰扰。记得小时候,家里面父母亲吵吵闹闹。想起了很多我都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的一些事情。痛苦也好,快乐也好,别人对我的伤害也好,我对别人的伤害也好。都是一些我觉得自己都已经忘记了的事情。
这让我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尽管这个世界一直就在我的身心里面,但我重来没有真正观察过。
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 :**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很多人是没有勇气去直面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去的,比如我的室友,就在课程第7天的时候离开了学习中心。真为他感到可惜。
5、联系我
今天我们的直播分享就到此结束了,也十分感谢大家的倾听和支持,下面我将推出我的的个人微信和公众号二维码,谢谢大家关注。
关于当时南禅寺内观十日的感受,我有在千聊做过分享。https://www.jianshu.com/p/03e309637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