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

大捷

2020-06-24  本文已影响0人  靜电

朋友圈里经常看到边境冲突的消息。其实原本我是不关心这些郭嘉大事的,我就一普通农民工,我更关心那些诸如“农村老人养老”了、“因病返贫”了、“看不起病”了、“留守儿童、打工儿童上学难”了、“返乡创业”了……这些眼皮子底下的小事。

现今的冲突我完全不懂,但历史上有几次有意思的战役我倒是想说一说,希望不会有人说我“影射”、说我“借古讽今”。这都是欲加之罪,我可要先说明白、摘干净了。

我要说的这两场战役,一场叫做九龙之战,教科书上说这是“近代史上反侵略战争第一战”。另一场叫做宁远之战,书上说是“遏十余万之强虏,振八九年之积颓”的一个大胜仗。明天启帝旨称:“此七八年来所绝无,深足为封疆吐气!”

在1839年9月4日,由英国和大清朝在九龙半岛附近海域发生的一场海战,故称为“九龙之战”。九龙位于现在的那个城市(你懂的),大清尚在时是广东省的一部分。

九龙之战的导火线是林维喜事件。1839年7月7日,英国水手在九龙尖沙咀酒后斗殴中打死村民林维喜,时任英国贸易总督的义律却拒绝交出凶手。两广总督林则徐遵照嘉庆十三年之例,下令驱逐英人出境并禁止对在华英人进行食物补给。

林则徐同时下令,不允许广州、香港一带的居民给英国人提供水喝。为做到极致,甚至还在每个井水旁都插个牌子,用英文写上“此井有毒”。英国人胆小,宁可信其有,不敢信其无,虽然不知道这有毒是真是假,反正是没人敢喝。当然英国人也不精明,你们找个人喝两口试试不就结了?即便你英国人命贵,那你抓个俘虏让他喝总行吧?哪怕找条狗喂两顿水这不难吧?但他们就是这么傻冒,硬扛着。终于,扛了一个星期后,实在扛不住了,还是得找我大清要水喝。书上说,这叫“索食”。

索食无果,义律怒了!于是率领单桅纵帆船路易莎号、双桅纵帆船珍珠号和窝拉疑号船上的一艘大舢板驶抵九龙,继续“索食” ,准备挑起这次战斗。

义律发出了最后通牒:如果仍实行食品禁运将开战,“将击沉眼前出现的任何✘国船只。”

我大清当然不怕这蛮夷小邦的一区区小将,继续不搭理人家。然后,英船向我大清舰船开火,驻守在九龙山的大鹏营参将赖恩爵也不甘示弱,当即下令还击……九龙之战打响。

双方先后5次接仗,交战数小时,英军战败,被大清水师毙17人以上(这是林大人的战报,英方却说仅重伤3人),逃回尖沙咀洋面。而清方牺牲2名,重伤2名,轻伤4名。随后我大清舰船不断“追赶英国船只”,直至打光所有弹药,英军被迫撤回✘港。

1626年(明朝天启六年),努尔哈赤乘辽东明军易帅和匆忙撤军之机,亲统八旗军约六万人(号称十三万)于正月十四出沈阳,十七日西渡辽河,直逼宁远。此时孤城宁远守军不满两万,前有劲敌,后无援兵,形势险恶。

袁崇焕“临危不惧”,召集诸将议战守,决定采取坚壁清野之策,组织全城军民共同守城。袁崇焕针对努尔哈赤善用间谍,亲督同知程维楧稽查奸细,派人巡守街巷路口,又动员街民配合士兵“逐户搜捕”。

令通判金启倧编派民夫,供给守城将士饮食。又派官吏带领城内商民筹办物料,运矢石、火药等。又用大石封堵四门,别说城外的人进不来,城里的人想出去都不可能了。甚至军民还在城墙外侧泼水为冰,以阻后金军登城。一切守御准备于正月二十二日就绪,“稳定”了军心民心。

从正月二十二后金围城,战斗开始。正月二十三,努尔哈赤遣被掳汉人入城劝降,被严辞拒绝。袁崇焕命罗立等向城北后金军大营燃放西洋大炮,后金军伤亡甚重,被迫将大营西移;正月二十四,野猪皮努尔哈赤下令大举攻城,袁崇焕命发西洋大炮,又杀伤后金军甚众;正月二十五,双方从早到晚“激战”一整天,明军于城上施放炮火,又“杀伤大量后金骑兵”。

直到正月二十六,还是“激战”,“火星所及,(后金军)无不糜烂。”

袁崇焕说,他每日都把其实最多不过四五万人(原本约六万,但总要留兵守城、运送俘虏、往东北运输不计其数的战利品)的后金军“击毙数千”,连毙了五天。却都被“其将领持刀驱兵,仅至城下而返,抢走尸体,运至城西门外砖窑焚化。”所以袁大人没有斩首。

袁大人还说,他的“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并及黄龙幕,伤一裨王。北骑谓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尸,号哭奔去。”

林则徐的这个奏章也很得袁崇焕之精要:“轰击夷人多名,一时看不清楚,但见夷人急放杉板,下海捞救。”

袁崇焕打死的人都被“北虏运至砖窑焚化”,所以他拿不到斩首;而林则徐大人击毙夷人17人,却被“尸首就近掩埋”,所以只抢到了几顶“夷帽”。

袁崇焕“一日毙敌数千,打死北骑无算”,林则徐就“而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

总之,林则徐说,这一战,我军只战死2人,受伤不过才4人,战船也只蹭破了点皮。却击翻英船1艘,击毙英人17名,我方大胜。

但是尸体呢?一个没有,因为都“纷纷落水”了,让林大人怎么捞?即便没落水的也“就近掩埋”了,天知道上哪挖去!

不过,林则徐大人到底是货真价实的民族英雄,相比起那个“有争议的民族英雄”当然是忠厚得多,他到底也没好意思“炮毙一大头目,用红布包裹,众贼抬去”……

但根据英方的史料记载,九龙之战,英军并无阵亡,只有三人受伤。

至于谁真谁假,大家按常识判断即可。

有网友说,衡量战争输赢有三个方面:一、那就是战争结束后,与战争爆发前对比,领土是多了还是少了。二、双方谁死的人多?三、谁给谁赔款了?我觉得这个观点非常准确。

很多时候,交战双方都说自己赢了,比如九龙之战,比如“宁远大捷”,当然还有那个尽人皆知的“廊坊大捷”。当我们完全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只看这三项指标就行了。

“宁远大捷”,宁远没丢,也没赔款。但有争议的民族英雄只有斩首两百(一个不多一个不少),而觉华岛却“四营尽溃,都司王锡斧、季士登、吴国勋、姚与贤,艟总王朝臣、张士奇、吴惟进及前、左、后营艟百总俱已阵亡”。更有程维楧报:“虏骑既至,逢人立碎,可怜七八千之将卒,七八千之商民,无一不颠越靡烂者。”谁输谁赢就一目了然;至于“廊坊大捷”,清军加义和团战死数千、伤近万,毙敌却只有个位数,割地赔款一样没少,说是“大捷”,我都不好意思信;最后这九龙之战,大清“赢了”,以后还又一连赢了很多场,可最后还是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了九龙半岛,赔偿2100万银元……

说回现在,知道藏南吗?知道拉达克吗?知道亚投行吗?知道奇瑞塔塔捷豹路虎揽胜极光吗?……呵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