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优秀的人,越倾向于考研
01
昨天,一个好久没联系的高中同学突然给我发消息:“你小子最近混得不错啊。”
这没来由的话让我表示不解:“何来混得不错一说?”
同学说:“考研都那么忙了,你还有时间做公众号,还做得不赖,这不过得可以嘛。”
我说我没在考研。
他有点吃惊:“之前好像听谁说过你考研来着?而且我觉得,像你们这种会学习成绩又好的人,好多都会考吧?”
我只好给他回了一个笑哭的表情:“我已经不是当年的我了……”
不过经他这么一说,倒确实发现,到了大三大四,越是优秀的人,就越倾向于考研。
在我的同学里,考研的,大部分都是学校层次比我好,在学校表现又好的人。而那些学校层次低的,大都选择毕业直接找工作。
我自己对考研党总是心怀佩服和敬畏,倒不是因为他们有勇气,而是想到,在备考的这一年里,如此长久的专注将会为他们带来多大的能量,他们将会变得多么的优秀。
现在发现,对有些人而言,并不是因为考研而变得优秀,而是因为优秀,选择考研。
优秀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考研,只是把这个习惯继续下去,变得更优秀而已。
02
很多上进的人,都在用“比我优秀的人都比我努力,我再不努力还等什么时候”来勉励自己。
但也不得不面临一个尴尬的现实:就算再努力,也很难赶上那些已经比你优秀,却还在比你更努力的人。
之前看到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大学里的马太效应。
越是好的学校,它的环境、师资、视野,以及与高阶层社会的强链接等等各方面条件就越具有优势,二三流大学越无法与之相比。
而高考,按成绩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然后分配到各自对应的学校里,优秀的人进入好的学校,差一点的人则进入差一点的学校。
由此,马太效应发生:优秀的人变得更加优秀,平庸的人更平庸。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名校出来的人和非名校差距那么大,也直接解释了,为什么越优秀的人,越是努力。
他们不觉得自己的努力值得被吹捧,也不满足于现状,因为好的环境和长久以来的优秀习惯,让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更高,定下的目标也总是比一般人高。
你问他们,为什么考研,你学到的已经够多了,你已经比很多人都牛逼了,不愁没有公司要。
他们会说,不,我觉得还不够,我想去更好的学校,更大的世界。
我问过我一个这样的同学,为什么。
她说,这不仅意味着更高的学历,更完整的知识,还有更高级的圈子,更广阔的资源,更多元的视野,以及,更成熟的价值观。
她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这个更成熟的价值观里,包括一个与自己合拍的,完美的另一半。
而只有这些“更”,才能让他们达到他们眼中,关于“优秀”的标准。
03
对于大部分来自低层次学校的人来说,考研则更像是走投无路时,无奈之下的一种选择。
他们也清楚自身实力不够硬,想要好的工作学历不够高,也想要去弥补,但是本科已经所剩无几,就只有考研这一条出路了。
记得是在大三下学期,老师提醒我们想考研的同学要开始准备的时候,我就看到,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人,坐在台下面面相觑。
“嘿,你考研吗?”
“哎呀,我也不知道诶,可能会吧,咱们学历太低了。”
“可是听说,就算读完研究生出来也不好找工作啊,怕是白白浪费了三年。”
“是啊,所以现在我也不确定,再说吧。”
于是,在观望一段时间之后,一些人觉得还是学历重要,考吧。一些人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看别人考了,那就也考吧。
当然,也有一部分考研党,虽然身在低层次的学校,却是显得鹤立鸡群。
他们也是优秀的一群人,并且一直保持着中学时代的那些好习惯,他们来到这里,只不过是因为在四年前的高考没有发挥好,不得不暂时委身于此。
就在我们还在徘徊挣扎时,他们不用老师提醒就已经知道自己要考哪个学校,接下来要看什么书,做什么题了。他们在进这个学校之前,就已经决定了考研。
我发现身边那些比我们优秀的人,在我们看来了不起的努力,在他们那已经成为习惯,成为他们的日常节奏。
没有节奏的人,做选择的时候都是痛苦的,而那些保持着优秀的节奏的人,总能够船到桥头自然直。
04
优秀的人,不管是环境的影响,还是自身的觉悟,都让优秀成为了他们的习惯,并保持着良好的节奏。
一个成熟的人,能够不受环境左右,不受旁人桎梏,因为他的标准来自于他的内心。
所以考研的人有很多是那些比我们优秀的人,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有着更高的要求。考研也只是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一部分,不管考不考,都不妨碍他们变得更好。
在常人眼中,他们也总是看上去比一般人努力得多,但其实这只不过是他们的日常操作,就已经把我们吓得不轻。
甚至,在他们自如的节奏里,学习工作再多都不侵犯休闲娱乐,发展爱好的时间。
而你还在追赶他们的过程中,熬夜伤身,人倦体乏,在负面情绪的累积中一次次地开始又放弃。
可怕的不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跑得快,而是不仅比你跑得快,还比你跑得轻松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