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
近日准备搬家,于是收拾物品。不收拾不知道,一收拾吓一跳,一件件东西从屋子里的四面八方、犄角旮旯、柜子箱子里蹦出来,各种各样的,熟悉的和陌生的,老旧的和全新的,堆积如山,足以将人吞掉!
收拾整理的过程的确费时又耗力,对我这种急脾气,几乎立即要放弃。幸亏妈妈陪我一起,给我鼓励。妈妈总是自带淡定的气场,让我平静耐心。用了整整一周时间,总算收拾完毕。
整理时会不时回忆看过的《断舍离》一书的内容,感悟如下:
1.买真正喜欢的、需要的和必备的东西,理性消费。每打开一个柜子一个抽屉,就会惊呼:天呐!怎么这么多东西!然后是巨大的负担感。是的,何时添置的?何时塞满的?大多没印象。原因:购置物品太随意。以衣服为例。换季打折时觉得划算而买下的,想换个风格其实不适合自己的,事实证明,自己并不真心喜欢,导致每次看到时,都不想穿,然后告诉自己,下次再穿吧,于是,下次下次就没有下次了。有些衣服甚至还挂着吊牌没穿过一次。生完小孩后把衣柜格式化了,那时候就提醒自己不再乱买,结果呢,五年的时间,衣柜又被塞得满满的,却依旧觉得没衣服穿,每到换季又要去买,买回来的又挂起来不穿,恶性循环。类似的,只用过几次的心形蛋饼器、面包机、WII游戏机……太多的东西都是心血来潮买来,压根没去想过喜欢和需要的程度,随意购入,很快被塞进柜子,淡出视线,自此积压。所以,要慎重消费,买真正喜欢和需要的东西,从源头做到断舍离。
2.物品也有生命,不要枉费它。收拾的时候,不断掂量物品的去留,纠结和犹豫,用“真正喜欢”、“真正需要”作为标准,大部分东西要被扔掉。把成堆的物品扔进垃圾箱,心中产生极大的罪恶感。我占用着这么多社会资源,却没有实现物尽其用,而还有很多人处于资源匮乏状态,实在心里有愧。记得《断舍离》里说过,物品也有意识,当你把他们闲置在角落时,物品会有怨念,会影响人的运势。虽然有点唯心主义,但是蛮有道理。想到这,我脑补着房间里成堆成堆的东西在发出怨念,OMG!好可怕!难免让人心烦意乱啊!占用资源,要充分利用,这是对物品的尊重!如果对自己没用,及时清理,送人、捐出去或者丢弃,让他们重获新生,在真正需要的人那里发挥价值,物品也没枉活这一遭。生活何尝不是如此,不要总想要拥有,而要学会放手。
3.当房间的东西放不下的时候,就是反思的时候了。去反思东西是否已经过剩。要做的是清理,而不是添置更多储物柜。满眼望去,客厅和厨房里有很多储物柜,我一度抱怨家里储物空间太少,而大量购入收纳柜,以至于房间越来越拥挤,东西依旧到处都是。有时候收纳柜不但没有节省空间,反而占用了更大的空间。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也许不是外界的条件不具备,而是我们自己需要改变了。
4.我们房间的状态是我们生活和内心的写照。很难想象一个物品堆成山的房主是生活清爽之人,也很难想象生活在杂乱拥挤中的家庭会有好运势。生活中,做加法很容易,做减法却很难。克制对物品的贪欲,让生活简单再简单,其实内心也是一样。窗明几净、整洁有序的房间,让我们内心更洁净平和、生活更简洁从容。
总算收拾停当,并且搬迁完毕。如释重负。应当铭记整个过程中的负担感和罪恶感。从源头上,理智购买,做到断舍离。每购入一样东西,就清理另一样东西,做到总量平衡。每隔一段时间,做一次清理,让闲置物品去服务更需要的人。在清理的过程中,审视和评判自己内心的价值排序,给自己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