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篇文章,我恐育了
这标题不是玩笑,是我今早看完一篇公号推文的真实感受。
那篇文章的女主人和老公在上海打拼,因孩子无人照看,请来了乡下的婆婆。老人过惯了苦日子,生活异常节俭,生活习惯也和女主格格不入。更过分的是,老人迷上了收废品,在家中堆满垃圾,说自己捡垃圾月入七百,好让小两口安心还房贷。每天,老人推着孩子,在童车上系着牛皮袋,在垃圾桶里翻着垃圾,孩子饿了,就给他喂个馒头。
女主也想过辞职带孩子,但想到每月两万多的房贷,想到自己奋斗至今的成果,又犹豫了。请个保姆,把孩子送去托儿所,却又终究不放心。
后来,女主得到了一个机会,能经常在家工作,但这份工作,意味着收入锐减和事业的损失。
女主还在犹豫,可作者认为,她已经知道了答案,又有哪个母亲,能放得下孩子,纵然这种选择,有万般无奈。
作者还说,孩子无人照看,让多少女人不得不放弃工作,褪去光环。可当她们回归家庭时,这种牺牲,能否被认可?
恕我直言,尽管作者文笔不错,可这篇文章,依旧满是槽点。
首先,只要能得到认可,每个母亲都甘愿为孩子牺牲事业,褪去光环?你大概不知道,不得不在家带孩子的女人,孛患郁症的可能远远高出在职母亲。况且,不是每个女人,都真心享受带孩子的感觉。而那些事业有成的妈妈,又有哪个不曾牺牲过陪伴孩子的时间?假如她们对孩子万般不舍,一味守着小家,能有今天的成就吗?
况且,孩子没人带,为什么只能让妈妈辞职?这年头,女方收入不低于男方的家庭已占据半壁江山,所谓的传统,说得过去吗?当然,你也可以说,现实中,就是妈妈带孩子多。可现实状况,意味着存在即合理?如果现实=真理,Google又何必斥巨资培养女工程师,何必开除性别歧视的员工?是闲得蛋疼,还是富得流油?
此外,看完此文,我真心不想生孩子了。没错,在电视上,故事里,网络中,我们看到的,是有三个孩子的雅芳现任CEO Sheri McCoy,是哄完孩子再让高管到家中开会的柳青,是那些生了几个孩子,还顺手击碎了玻璃天花板(玻璃天花板的定义请自行百度)的女人。可在光鲜背后,又有多少苦衷,多少艰难,也许只有她们自己知道。身为普通人,多少人连孩子都没人照顾,又何谈其他?即使有人带孩子,保姆随时可以辞职,老人也没这份义务,更别提两代人的教育分歧,观念差异。假如有一天,老人保姆撒手不干,一边还有996的工作在手,你找谁哭去?
当然,我也说了,女人也有选择权,如果条件允许,男人女人都能带孩子。可是,当甲骨文CEO Safra Catz说起自己的奋斗史,感谢全职带孩子的老公时,她的选择,就完美吗?在她年轻时,可曾有人对她不工作的老公指指点点?别的女人有丈夫养家,甚至可以理直气壮地不工作,她有退路吗?即使到了今天,人们开始接受不同的家庭分工,可要是挣钱的人生了病,出了意外,失业了呢?如果你想辞职创业,想换份收入更低,却更有前途的工作呢?单职家庭的脆弱,谁来关心?没有合适的幼托机构,没有菲佣那样可靠的保姆,即使男女完全平等,生孩子,也会让人压力剧增。
所以,你以为我是想传播负能量吗?不,当然不是。正是因为文中女主的无奈,我更看到了努力的意义。只有趁早奋力打拼,只有挣到更高的薪水,才有可能请到最好的保姆,才不必因为挣钱更少,只能回家带孩子,才能自主安排工作时间,不必看人脸色。Linkedin的调查也表明,月薪五万以上的女性,兼顾家庭的压力会明显下降。也许,有的人用尽全力,也未必能挣那么多,但为此努力,至少还有变强的可能。
仔细想来,我说的恐育,或许只是担心身不由己,担心扛不起生活的重担。可无论有没有孩子,又有谁能选择一切,又有谁不该负重前行?
无论生不生孩子,化压力为动力,大概才是直面挑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