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苏东坡传》书评

蓦然回首,吾乡却在日日乐居处——简评《苏东坡传》卷三、四

2018-12-21  本文已影响74人  温雯二雅

作者:刘可沁

苏子瞻是大胆无畏的,才华横溢的;但也是命运坎坷的,辛酸孤寂的。他的锋芒、闪耀,成就了他;同时,也引来一众小人妒忌,无奈被流放异乡。

走了这么长的路,东坡凄惨。他“跋涉一千五百里,自中国的北部到中国的南部”;这与他的家乡眉山,已然渐行渐远了。二度迫害后,他已是人生第三次降官。“他已经不够太守的资格,而是改派到广州迤东七十里的惠州充任建昌军司马。”没错,“情况已完全不同”。他失去了官职,失去了更多在皇上面前更多直谏的机会。

倘若他还是是被贬至黄州时的苏东坡,一定是心灰意冷,孤寂无言,惆怅万分的。然而,历经风风雨雨,东坡也学会在逆境也随和地感受惠州风光之美了:“沿穿过美丽的乡野,经过高山深谷,看动人心神的急流高山,苏东坡都充分欣赏。;即便是跨越险峻的大庾岭,他也觉得“犹如梦游”。“山上的清风把他胸中的尘思俗念,一扫而空。”仕途的不顺,东坡却都化作沿途的佳景;这大概是他感悟了柔奴的那句“此心安处是吾乡”吧。

当年,苏东坡“乌台诗案”使得好友王巩遭受牵连,王巩也被一路贬到了岭南。此时,他身边的一位小歌女,柔奴,却主动陪他南下。途中,柔奴还充分发挥自己的医术才能,不惜代价地救治当地被病痛所折磨的百姓。五年光景,她不仅为世人奉为“神医”,且与王巩的情意,一时流为美谈。当王巩为“乌台诗案”带来的巨大打击而疼痛心酸时,她更是时常陪伴左右,或吟诗相和,或把酒笑谈。后来,苏东坡与王巩返京叙旧。苏轼问柔奴:“岭南应是不好?”,柔奴淡淡一笑,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眼前娇弱的女子,神情之间,流露中豁达情意。其实,柔奴自幼就失去了家人,叔叔也将其卖作歌女。故乡,对她来说,应该是个模糊的概念才对。她又是怎么做到的呢?柔奴一脸平淡的回答,只要陪着自己喜欢的人,四海都是她的家乡。苏东坡闻言当即赋词一首,便是那首千古流芳的《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柔奴用自己的力量,带给了百姓温暖,带给了王巩希望。望着大家的笑颜和心上人的日益舒心,她觉得满足,她觉得值得。无论在哪,她的价值都实现了;她的人生,自然四海为家,因为她所至之处,都有敬爱并视其为家人的人。

或许,苏轼奔波辗转了这么多年,而仍是一个豁达的“苏仙”,是因为他放宽心,不只局限于自己的幸与不幸,而着眼于更多的人、更广的世界,让心定居在所到的每一片土地,“蓦然回首,吾乡却在日日乐居处”,他的人生才是能在逆境中也拥有笑容的吧。

蓦然回首,吾乡却在日日乐居处——简评《苏东坡传》卷三、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