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幼升小,父母需要做些什么?选择好学校,适应外界新环境
同事的孩子子今年秋天就要上小学了,现在正处在四处找学校的阶段。
我们是一个公司的,每天中午午休的时候,就听她讲“昨天又去了某小学看,真是太贵了”、“那个公立的学校还是电扇呢,学校连个空调都没有,而且我打听了,这波孩子上学后都是最近扩招来的老师,经验丰富的老师都去带高年级了,刚毕业的老师能带好孩子么?这个学校真是瞎搞”。
或者是“今天那个私立小学又打电话了,承诺孩子如果进学校可以搭免费班车,但是这个学校建校刚三年,第一批学生还没有毕业呢?谁知道升学率怎么样?” ,看到他对孩子的事情并没有抓住重点,我跟她说了说我家孩子上学的过程所踩的坑,希望能对她有所启发:
第一、外在的硬件重要还是孩子自身的行为习惯重要?
很多家长的误区都是一定让孩子进入名牌小学,无论花多大代价都要进所谓的实验班,找最有名的老师。从孩子上学之前就都打听好了,恨不得提前2年就把目标小学都定了下来,然后就是各种托关系、人情,不达到目的不罢休。
家长用心良苦也无非就是觉得孩子太小没有自制力,需要有个好老师来规矩。但其实这类的想法并不仅仅是一个家长,所有的家长都这么想,一个班50左右的孩子,光指着老师来管,那肯定是不现实的,家长要管好自己的孩子才是实际的。因为只有自己才可能真正对孩子的成长负责。
第二、孩子的行为习惯该如何适应小学生活的要求?
经常有孩子上了小学后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还像在幼儿园的时候一样等着老师来安排:比如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每隔一段时间就提醒孩子们去排队上厕所,有的孩子不会提裤子老师还会帮助他。但上了小学后就完全不同了,孩子上课就是上课,课间时间可以去解决个人的问题。
孩子没有这个意识,还是在被动的等老师的提醒和帮助,这种生活上的隐患,在孩子上小学之前一定要解决掉。
第三、能让孩子快速成长才是应该选这学校?
家长纠结的是学校的硬件、师资的配备是很外在的东西,重点应该考虑那所学校能让孩子得到快速的成长。相比较而言,私立学校的硬件要比公立的好很多,老师配备也是流动性很大。
私立学校是以自身的效率优势才能在公立学校的天然优势下才能生存,所以必然是要在孩子成长指标上唯成绩论。
教育是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很矛盾的是既要有升学率又要把孩子培养成人。很多家长选择的是升学率,毕竟这个是属于硬指标的事,而这个硬指标的培养是依赖学校的强制性还是家长的有计划的培养呢,很多家长都拿不定主意。
其实从一个孩子的成长的长远过程来看,主要还是靠家长的培养形成的内力。而不是被动的在学校的要求下每天重复大量的机械性的工作,这就要求家长提前给孩子形成内力,这个内力主要包括三方面:
第一、孩子的人生目标
没有人生目标的孩子,即便在学校填鸭式的教育的情况下一路顺风的到了大学,也会出现无心学习的情况,没有了家长的约束、老师的监控的孩子沉迷于打游戏、谈恋爱等等认为轻松的事,不愿意再自觉的进行学习,认为自己在大学阶段就可以放轻松了。
缺乏长久的人生目标的孩子就不会主动的去提升自己。而这种目标的树立,是从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就应该形成的,不一定非要具体到做什么,但应该有个大致的方向。
第二、孩子的兴趣爱好
当孩子没有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的时候,家长要帮助他建立。具体就是要让孩子多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在课本之外孩子对什么最感兴趣,最能持久坚持的,就是孩子未来的发展目标。
比如很多孩子都喜欢画画,但走画画这个专业并不是喜欢就能行的,艺术天分是很重要的。但并非一定要做到专业级别,孩子如果能从事相关的行业,把从小喜欢的东西融合进自己的生活方式的选择了,就算也很不错的。
第三、找到了就要进行坚持
在孩子上小学前能有充裕的时间来培养这些兴趣,一旦孩子能坚持下来三年以上,那么就说明这个兴趣就能促进孩子的未来发展了。
决定下来后家长就要对孩子进行监督了,不能半途而废,让孩子知道他的未来跟这件事密切相关。这个不轻易放弃的态度要帮助孩子建立起来,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小学生活开始之前意志就得到了充分的磨练。
对一个孩子来说,在小学前要在家长的帮助建立起逐步适应小学生活的行为规范、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树立初步的目标、坚持目标不放弃,这就能够很好的为自己的将来做准备。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对孩子主要是进行引导、启发、交流的作用,家长要以身作则的实现对学习的热爱,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更高级别的精神追求,自觉的追求美好的东西,才能保证孩子一生的前进方向,不至于迷茫在物质和快速的生活节奏中。
【我是励志职场辣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专注孕产、亲子、育儿,亲子阅读践行者,健康育儿倡导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