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房
心脏部分前面已经做了一个开始,做了一份思维导图并对心脏的表面观和纤维骨架先行做了一个汇总(心脏、心的表面观、心外膜下脂肪与心脏纤维骨架),后续将是对心脏四腔的单独整理。先从右心房开始。
image右心房
右心房 right atrium 位于心的右侧部,壁厚约2mm。右心房有3个入口和1个出口。
image觉得心脏复杂的同志跟着这副模式图临摹一副,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入口分别称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出口为右房室口。其中下腔静脉口前缘有下腔静脉瓣,在胎儿时期该瓣有引导血液经卵圆孔流向左心房的作用。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有冠状窦口,口的下缘有冠状窦瓣。右房室口位千冠状窦口的前方,沟通右心房和右心室。
image image image右心房腔内有一与界沟相对应的肌性嵴,称为界嵴terminal crest。右心房以界嵴为界分为前后两部。
image前部称固有心房,由原始心房衍变而来,其上部呈锥体形向前突出,称右心耳right auricle,遮盖于升主动脉根部的右侧。固有心房的内面起伏不平,由界嵴向前发出许多横行的肌隆起,称为梳状肌pectinate muscles , 梳状肌延自右心耳,纵横交错。心内血流淤滞时,容易在此形成血栓。
后部称腔静脉窦sinus of vena cava, 内面较光滑,有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的开口。右心房的后内侧壁主要由房间隔构成,其后下部有一卵圆形浅凹,称卵圆窝fossa ovalis , 为胚胎时期连通左、右心房的卵圆孔的遗迹,较薄弱。如果出生后该孔仍未闭合并引起心功能异常,临床上称房间隔缺损。
image卵圆窝的前上缘隆起明显,称为卵圆窝缘,可分为上缘支和下缘支。上缘支较显著,当导管由上向下移动滑过该部时有特殊的弹动感,然后进入卵圆窝。下缘支与下腔静脉瓣和冠状窦瓣相连,是心内探查的重要标志。在房间隔前上部,有主动脉窦向右心房突起而形成主动脉隆凸,也是心导管术中的标志。冠状窦口位于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相当于房室交点区的深面,窦口的后缘有冠状窦瓣。此外右心房内还可见许多直径小于0. 5mm 的小孔,为心最小静脉的开口。
image图片来源:Septal Accessory Pathway: Anatomy, Causes for Difficulty, and an Approach to Ablation
image图片来源:Evidence-based surgical management of acquired tricuspid valve disease
下腔静脉口前方心内膜下可触摸到一胞性结构,叫Todaro 腱。它向前经房间隔附着于右纤维三角,向后与下腔静脉瓣相延续。冠状窦口前内缘、三尖瓣隔侧尖附着缘和Todaro 健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称Koch 三角。三角前部的心内膜深面为房室结,其尖与膜性室间隔的房室部相对。Koch 三角是心内直视手术时用以指示房室结位置的重要区域。
image参考书籍:
实地解剖学
格式解剖学
** 相 关 阅 读**
imag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