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

2020-12-01  本文已影响0人  品读生命

      这两天,被孩子们的种种奇特表现“征服”!

      例1:习题课,轮到某A同学回答问题,站了1分钟,一句话不说,“你没做吗?”“我做了!”“那说啊!”“这个题我不会!”“还是没做吗!”“做了,这个题我不会!”“这个题没做!其余做了,严格来说,还是没有全部完成!”“我做了……”其余学生哼哼哈哈,看来要说服一个自我要求不那么高的孩子,的确不太容易!我绝大部分或者大部分完成就是完成了,不能因为个别而否定我的付出,看似有道理,却是学习中的不严谨,小漏洞!日积月累,终会因小失大!

      例2:还是习题课,轮到B同学回答问题,  “老师,这个题我不会,没做,下一个做了,我说下一个行吧?”“不行,你就说这一个,没做,现在做!”她要回答的问题是“你在学习中会出现哪些情绪?这些情绪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实话实说,反思生活,很接地气的问题,她不会,因为这个题课本上没有现成答案,课本上没有,她就不会了!拒绝思考的孩子永远不会真的理解并学会运用知识!“你现在的表现就是对学习的一种逃避情绪,逃避属于哪一种基本情绪?”“惧!”“可能带给你怎样的影响?”“更学不好,而且遇到难题就不想做!”“这个反思很好,很有进步!”不是不行,只是不想干!

      例3:生C同学,对家长意见很大,觉得他们骗自己,不讲信用。“举个例子!”“我们养的猫,因为把表妹的手挠破了,他们第2天就送人了,但却骗我说是猫自己跑丢了,我一再的追问,一再的追问,最后妈妈承认是把猫给送走了!”“你对父母的不满意,是因为把猫送走了,还是因为他们没有尊重你,提前把这件事情告诉你,征求你的意见!”她思考了一下,“没有征求我的意见”,“如果父母征求你的意见,猫还能被送走吗?”“我会让他们把猫关在我的屋里,不让他出来!”“这个办法现实吗?”“不现实!”“你还会怎么做?”“会哭会闹!”“所以你的父母采用了阻力最小,损失最小的方式解决了猫的问题!”该生的不合理信念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必须听我的,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这种绝对化的要求之所以不合理,是因为每一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可能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当某些事物的发展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