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6年,放弃年终奖辞职考研,我30岁考上了上外高翻
最近考研成绩公布,成长会收到许多小伙伴喜报(按事件先后顺序):
1、Winnie(S16)考上人民大学哲学院伦理学研究生
2、呆萌君(S177)考上中科院软件所研究生
3、Vivie(S390)同学考上清华大学MPA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
4、王小二(S365)同学以笔试复试双第一考上中科院空间工程应用技术中心,实现了从卖导弹到搞卫星的跨越
5、小猪呀你快跑(S281)同学考上清华大学心理系研究生
6、醒醒(S758)同学考上中山大学麻醉学研究生
7、mika(S25)同学考上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研究生
8、Sketch(715)同学考上南开大学世界史研究生
9、……还有更多人
成长会向来以学霸聚集而闻名,所以在开心的同时,也表示很欣慰。虽然我们不做任何的考研辅导与培训,但是树立了“持续行动+刻意学习”的精神,在很多领域都能做出事情。
今天分享成长会mika(S25)考上上外高翻的故事。Mika从2016年就一直在成长会,持续参与了成长会许多小组,付诸大量行动,例如初晴的外刊研究小组以及William的口译笔译相关的训练。在她工作6年的时候,毅然决定辞职考研;她工作勤勤恳恳,但是公司的领导却以辞职为由拒发年终奖。不过,她现在兼职的收入,也比当时工作的薪酬要高。
文章里面提到的外刊小组与翻译相关的小组,具体情况参见:
初晴执导的外刊训练营:第6期“人工智能+比特币”专题外刊阅读训练营
Wiliam执导的口译训练营:口译攀登计划第3期启动!| 一起来刷新版 CATTI 口译教材
以下是正文
工作6年,放弃年终奖辞职考研,
我30岁考上了上外高翻
[S25]Mika
选择上外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毕竟我并非英语专业,双非普通院校出身,且已工作6年。从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英语学习,再到考研成功,我花费了两年时间。2016年初,我在朋友圈看到关于ScalersTalk社群小组日常活动的介绍,诸如口译、笔译、外刊阅读等。当时正值工作瓶颈期,闲暇时间很多,于是决定为个人提升投资一把,入S群后立即提交申请加入了初晴领导的外刊阅读小组。
老实说,我虽自诩英文还行,还一直干着英语培训教师的活,但从没认真读完过一篇经济学人。一方面学的专业和英语毫不相干,另一方面我对自己的要求从来不高。在小组里,一周一周的阅读外刊、做笔记、背诵段落,起初还有些吃力和倦怠,但快到年终时,外刊常用词汇和句型掌握了不少,更重要的是外刊本身传达的信息量让我积累了不少常识,也激发了我对很多事物的好奇,慢慢也在持续行动的过程中摆脱了很多对未来的负面消极情绪,开始有了辞职考研的念头。
2017年春节前的最后一个月,我递交了离职申请,在同事和家人不解的情况下选择考研。很有趣的是,当时为这个公司干了4年多,一直兢兢业业,也把2016全年度的工作任务全部完成且从未请过事假,领导说,对不起,不能给你发年终奖,年终奖是留给继续坚持给公司卖力的员工。那一刻,我知道,考研这件事必须得成。于是休整了两个月后,我关闭了朋友圈,卸载了充过不少钱的游戏,开始备考。
考试的第一步是为二笔做准备,当时我对自己说,倘若能通过二笔,我就试试上外,不然就选择一所家乡的非985院校。在这一次二笔考试前,实务一门我已考过两次56分,个人觉得原因出在汉译英上。此前备考都仅凭纯粹的记忆力背诵了大半政府工作报告,而对于其中很多中文句型的处理方法了解得并不透彻。后来有幸参加了William的政府工作报告汉译英课程,我才意识到,英译汉和汉译英是两件事。
作为一个拖延症,我在考前一周集中两天把课程看完并做好笔记,写下了学习心得,随后以新的角度重新看了一部分政府工作报告,这一次除了记忆时政的固定表达外,没有背诵长句。后来很幸运,二笔综合82,实务67,考过了!于是,我默默下决心,试一把上外高翻!
考研的第二步,确定好学校,就要了解该学校的考试题型和风格。上外2017年的试卷画风突变,英语作文字数提高到1000,基础英语和翻译两门的文章都偏向文史哲,这一趋势决定了我暑期备考的重心。为了积累背景知识,我阅读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林达的美国系列,曼昆的经济学,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政治哲学》,朱永涛王立礼的《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万古江河》等。这些书并非必读,不过在做完精读和翻译以后,阅读它们既放松,又长见识。
此外为了基英这门,我每日精读几篇外刊,主要是FT和经济学人,不过今年复试的外刊来自于纽约时报专栏,有意报考上外的朋友也要关注。精读时积累的词句我会放进word,满一周立即背诵。如遇同一主题,比如“一带一路”,网络金融,自动驾驶等,我会先归置在一起,查找背景信息,再精读。
翻译这门,我也走了一些冤枉路。首先,由于安抚内心的焦虑,我一天会翻好几篇,虽然量做到了,但是对原文和译文的体会都不够,翻译水平一度停滞不前。到10月份时,我才调整好心态,只阅读经典的翻译理论书,一天最多译一篇,译的时候按步骤翻译,反复确认和修改,再对比译文好好斟酌,12月以后,我才开始注重速度。总之,翻译贵在积累和领悟,追求数量得不偿失。由于我这一领悟来得有些晚,因此初试翻译一门123,离名次在我之前的考生还有些距离。
政治一门,我在备考时也过于轻敌,10月底才开始准备,只能说心大。上外初试排名依据的是技术分,满分为450,即专业课三门加上四门总分的10%,因此政治分数的十分之差变成一分之差。这次我很幸运,政治55,踩线通过。
备考心态十分关键,参加复试前,我每天都很焦虑,时常失眠,复习状态很不好。上外复试的名额为录取名额的1.5倍,两门分数与初试分数比重接近,在我看来就是重新比一次,故而十分担心。春节后,我很匆忙地读了一本李长栓和一本叶子南的翻译书,把过去的翻译练习拿出来看了一遍,就奔赴上海。
报到当天晚上笔试一小时,题型很常规,考得是两篇总结,但英汉总结的文章有些深奥,汉英总结又要求写500词,当时一晃神看错字数,于是停笔时字数不够。上外面试是先做45分钟两篇翻译,然后再一一进入同传室,与姚锦清及其他四位老师就译文进行讨论,过程中不交流任何个人信息。在讨论时,我被问到了一个比喻句的翻译问题,当时我采用的是直译,没有脱壳,在被要求重译时过于紧张,没有说出来。离开考场忽而醒悟,内心十分懊悔。面试下午出分,面试分数不算高,但很幸运,被录取了。
考研之路艰辛,竞争激烈,但关注自我的成长才是关键。而翻译这条大道而言,考研只是很小的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惟有坚持努力,才能精进!
问题1:既然工作6年,积累了一定职场经验,你为什么选择辞职考研?
我一直从事的是英语培训工作,从做幼教老师到教授中小学,最后参加留学考试,进入留学培训行业。近两年,我对这一行业产生了职业倦怠。以应试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往往追求短期出分,而忽略真正有效且需要长期坚持的学习方法,前者在市场上备受追捧,而我不太认同。同时,我看到了S群里关于William职业发展的经历,给我很大的触动和信心。我意识到,想开始永远不晚。虽然我28岁辞职备考,30岁才入学,但是最终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为之付出,我只觉幸运。
问题2:在你备考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备考过程中,我有畏难心理,越接近考试,越害怕看不懂外刊或翻不好文章,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学习,即使看闲书时,也会焦虑如何翻译文本。后来我开始写日记,一焦虑就把焦虑的内容写下来,一边写一边审视,往往没有写完,内心就释然了。这个方法我一直坚持到复试当天,考完等分时也给自己写上一段话,鼓励自己的付出,肯定考研过程的价值。
问题3:复盘本次考研经历,你认为最有价值的经验或者心得是什么?
1.在我看来,广泛搜集和筛选考研信息十分重要。我遇到的几个复试未过的同学对近两年的复试题型并不了解,备考方向出错。
2.考研需要持之以恒。适度放松之后,人总会有懈怠和拖延的惯性,这个时候要督促自己赶紧行动起来。治愈焦虑的最佳方式就是行动起来,而不是找人倾诉。
最后附一些其他小伙伴的经验总结:
[833]曜灵:从硬件到交叉学科——我如何考上清华计算机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