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写景四要点
很多散文或小说中都会有写景段落。在写作练习中,我们也练习过描写景物,但是,写景不是简单的视觉味觉触觉听觉嗅觉的堆砌,写景段落需要理性的参与。甚至,你的理性思考决定了你的写景段落出不出彩。
一、确定情感基调。
情感基调在写景中最重要,有的时候,甚至起决定作用。比如《故都的秋》,郁达夫说,牵牛花蓝色最好,黑紫次之,淡红最次。为什么,因为他认为故都的秋天是清静悲凉的,所以,而淡红的暖色调,黑紫色太重,都不符合他要所的写景的基调,所以,选择适合表达你情感的景色,你才能寓情于景,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二、创设整体场景。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这是朱自清笔下的月下荷塘。很多人学习该段落的写作技巧,忽略了这一句话。
这一句话是总写荷塘的特点。曲曲折折,写出荷塘的自由的情致,荷塘的岸石迂回蜿蜒,自然而然的形状,不是人工造湖,四四方方的。此外,曲曲折折的荷塘,总写荷塘,告诉大家,所写的场景在哪儿,后边的荷叶荷花荷波流水都是荷塘的里的景致。如果没有这一句,那么,荷叶,荷花,荷波流水虽美,读者想象不出一个整体的画面。
三、按照时空心理顺序来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我们学习这首元曲时,通常是以意象为中心来分析意境。
很多人模仿该曲时,也喜欢堆叠意象。
但这些意象是有顺序的。有一定的理趣在里边。为何不是,枯树,老藤,昏鸦?流水,小桥,人家?西风古道瘦马?
容大家思考一下。
举个例子。小桥流水人家。为什么非得按照这个顺序写,除了押韵的需要,最重要的在于,这里是遵循的人的视觉顺序和心理感受。走过潺潺溪流上的弯弯小桥,是一望无垠的稻田,远远的炊烟升起,那时几处人家,疏疏落落。
小桥,联想到流水,而流水和小桥,联想到远远的炊烟人家。这个画面就扩大了。这是我的联想。读者在阅读时不自觉地发挥想象,把你所写的景物连缀成为一幅图画,如果你写得杂乱无章,读者会很累。
四、把握景色的节奏
敞篷货运火车沉重地撞击着铁轨,一节一节地、以缓慢而不可阻挡之势行进着,她就这样毫不起眼地被夹在颠簸的黑色车厢和树篱之间;然后,火车划出一道弧线,驶向那片灌木丛,林中枯黄的橡树叶无声无息地落下来,正在铁轨边啄食鲜红的野蔷薇果的鸟儿马上逃之夭夭,飞进已经悄然潜入小树林的暮色中。
“这一句话在分号的位置上几乎是被均匀地切成了两半,前后两部分的结构和节奏都迥然有别。在前半句话里,所用的词语有节奏地模仿正在经过的火车车厢那种颠簸的节奏。前面的12个音节中有7个音节和这辆敞篷货运火车一样发出沉重的“撞击”声,而且这7个重读音节中有5个与其他的重读音节毗邻,使我们在朗读这一句的开头时语速不得不十分缓慢,由此强化了我们对火车缓慢的行进速度的感觉。更有甚者,大量的重音营造出一种令人压抑的气氛,有助于传达那名身陷火车和树篱之间不能动弹的女子当时的心情。不过,随着货运火车慢慢远去,撞击的节奏也消失了:在这句话的后半部分,重读的音节要么不再如此沉重,要么不再如此扎堆,因而它的节奏模仿出减弱的火车的喧嚣声,仿佛它一点一点地离开了人们的视野,同时也能感觉到那名女子因为不再被卡在那里而大松一口气。福特赞美劳伦斯的行文拥有‘恰当的节奏’,我想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它在节奏上的模拟现象。”[本段引自《小说创作谈》]
当然,写景还有很多其他的技巧,需要在写作中不断揣摩。
这半年,写作路上遇到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