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年2:回家过年
这几年陆陆续续有很多人开始不回家过年了,我也渐渐理解了他们的行为。
表面上的原因无非是那几个给人带来压力的避不开的话题。一是家人和亲戚的逼婚和各种无休止的询问,虽然有人是带着关心的口吻,但是掺杂在众口之中自然也会变味。二是太多的烦恼和矛盾都源于过年回家,比如春运大潮,喝酒拼酒引发的各种事故,送礼红包不均引发的不平衡等等。
有人也说过,如果不是因为父母健在,他们恐怕都不愿意回家过年,过年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负担,是一种无形之中给予的压力。过年回家,相聚在一起,人们总愿意盘点总结,然后有意无意相互攀比一下。
在外边过得久了,就习惯了外面的生活,而发现家乡的生活突然难以融入,只能驻足徘徊。那些时常方便的事情,突然变得麻烦起来。住的不方便,吃的不对口,有的地方连网络都没有。
假如说哪一年我不回家过年,我想不只是我父母,包括那些七大姑八大姨都会当面或者背后说叨我一番。他们永远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或者立场去看待问题,结果只有两种:一种是他们错了,一种是我错了。但如我们所想,他们是不可能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最终他们会不顾一切地找出所有来证明我错了的理由,对着许多人说个不停。
有时,我们会觉得他们思想陈旧,传统观念太强。其实,我们哪一个人受过去或者传统的影响呢?实际上,是因为我们的观念更新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他们,虽然他们也在缓慢的适应这个超速时代带来的变化和冲击。
容我多想一下,假如春节大家都不回去过年,那么春运的压力究竟会不会减少呢?这其实很难预料。因为很多人可能依然会踏上外出的行程,去旅游或者与某些亲朋好友相聚。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越来越成为一件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事情。小时候的自己最喜欢过年,因为过年就意味着可以吃很多好吃的,穿没穿过的新衣服,等等。而现在,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吃到自己想吃的,穿上任何想穿的。过年的味道变了,就是因为过年与平常的区别已渐渐缩小,甚至没有差别。我们的内心对任何东西的追求,就是因为它的特别,它的不一样,而不是如水一般的平淡,如空气一样的平常。
过年带给中国人的究竟是什么?我们好像从来没有想过,我们只知道越长大越不想过年。每一次过年,我从一个不懂规矩的孩子变成了一个规规矩矩坐在桌子旁边,看着那些大人的眼神吃菜的成年人。每一次过年的经历也练就了我第一眼就能看出谁是最有权势的人。而现在,我是不太喜欢坐在这样有压力的场合的,毕竟一年下来,整个人都处在压力当中,本来想在春节里能还原放松一下,殊不知压力却更大。童年时小伙伴之间可以相互攀比谁的压岁钱多,谁穿的新衣服漂亮,而现在只想安安静静的陪着家人吃顿饺子。
生活也许在大家都比较贫穷的时候或者说收入都差不多的时候是最快乐的,而现在收入差距拉大,思想观念自然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于是大家都开始攀比起来。有钱的炫耀自己买了多少东西,没钱的炫耀自己的孩子学习有多棒。自然有的人会失落,也会在心里埋下阴影或者嫉妒的种子。当然,有时,无论你怎样炫耀,总会被人抓住漏洞抨击一番。
这都是上一代人的“恩怨”“情仇”,而今,年轻人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导,尽管有些人还未意识到或者不愿意承认,但不能阻挡它成为一个事实。网络恰好与年轻契合,智能时代一次又一次更新着人的观念,又在不断向人类传统提出新的挑战。年轻人渐渐成为老年人各个方面的导师,而那些试图阻挡这个趋势的老年人最终也不得不缴械投降,因为网络化的时代颠覆了久有的那些依靠年龄和资历的权威。年轻人的好奇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新的领域,不再局限于前人铺好的道路继续前行。
如果你理解了这些,那么,本文开头我所说的话,“这几年陆陆续续有很多人开始不回家过年了,我也渐渐理解了他们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