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真文化

读知彌 | 往西域取经的路上

2020-03-24  本文已影响0人  眺山

知彌先生这幅《二师兄》画作及旁白著文,让人读来很是意趣。我观赏之,于沉浸后有了自己的思与想。

『搂柴火的岁月』

如我一样的60后,如我一样由山乡走到城市的人,见到这幅画作中的耙子,是不能不想起自己少年时代在田野中搂柴火的日子的。

记得在那时的年月里,为着家里的“燃煤之急”,麦秋假时,每天上下午和晚饭后,都是要手拿耙子,肩背小筐头,或独自一人,或同学发小结伴,到麦地里去搂三筐头麦秸儿回家的;大秋假里,除了拔草晒干卖钱外,背着筐、拿着耙子搂柴火——棒子秸、棒子叶和柿子树叶也是必有的作为。如此,家里的灶火就丰足了燃料。

当然,同一条街巷的、邻家的发小、同学一块去搂柴火,也是非常快乐的时日。到底是去村西的山坡地,还是去村南的平阔地去搂柴火,非得有一个小伙伴有所发现、有所主见不可,否则,那筐头是搂不满的——搂柴火,也是要有远见卓识的。我记得是在故里村西的山坡地间搂柴火的时候多,那时的秋季田野,真是一派好风光噢!现在想来,很是一种深切情怀的思念。

我那时搂柴火,先是到奶奶家借用耙子,奶奶还生怕我弄坏了。后来,父亲攒钱到集上买回来一把耙子,终于有了“独立产权”的搂柴火的家伙儿。不能不说:耙子,是那个年代一个家庭的重要生计工具。

『农业机械化』

耙子,那个农业时代的故里,我记忆中至少是有三种的,一种就是我前面说的搂柴火的竹耙子,还有一种就是如画作中一样的木耙子,是麦收秋收打谷场上用的,再有一种就是铁耙子,是用来平整田地的。

少年时,有见于家乡父老用耙子平整田地等的辛苦劳作,我对农业机械化格外向往,常常想,要是生产队里能有像小人书上的几台大拖拉机,更多手扶拖拉机和播种机、收割机该多好啊!说不定自己还能当上一个拖拉机手呢,多神气!

现在,传统农业时代早已彻底结束了,农业不仅机械化了,更多则是智能化,无人机都成了田间地头的最为现代农业的标识了,耙子则是进了农业博物馆了。

『我与《西游记》』

坦诚地说,长篇小说《西游记》的原著文本我是至今未读过的。原因就在于自从少年时看了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就觉得唐僧的“不辨忠心,无能”和妖精的“打不死,打不完”实在没有什么意思,尤其和实生活相较后,既假又真,影响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句话就是总让人心里憋屈的慌;后来,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也看了,就把原著的阅读搁置了。

或许,今后的时日中,当择机把原著认真读读,着重于小说创作技巧的立场,以为自己写作构思的资源。

至于对“二师兄”猪八戒这个形象塑造,我是将其作为“现实主义者”的典型而看待的,有些好感,但也不厌恶,毕竟早先是个有本事的“元帅”。

『往西域取经的路上』

耙子“二师兄”,再到《西游记》,或者说,只要关涉《西游记》中的任何点滴,我都会即刻想起海尔张瑞敏先生说过的一句管理名言“往西天取经的路上,越走人越少。”

何止企业管理管理创新如此,在人生卓越发展上,更是普遍如此。也恰如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吴军博士所言,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真正坚持到伟岸终点的人,从来不多,或总是最少数。

我自己的意志则是:人越少,路越难走,越要向着往上的道路走,永不懈怠。因为,人生只有一次,不能凑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