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读书漫画

他非常渴望再次见到他们

2023-03-09  本文已影响0人  王远洋

我们有时候会想起去世的亲朋,印象不容易去除,留在我们的记忆里,这个和动物有很大的差别,动物没有人类所具有的特点。

同样,郎和华也有对去世的忠仆一定的感情,什么感情呢?就是他很爱他们,非常渴望再次见到他们。

一提到死亡,人们都讳莫如深,很不想去提到这个话题,因为它带给人的是痛苦和悲伤,所以,经卷就把死亡描绘成我们的敌人。

对于已经去世的人,郎和华很想把去世的人复活过。

以前有个约伯,是一个忠仆,他就深信郎和华会记得他,不会在他死后就立马把他给忘了。他说:“人死了还能活过来吗?在服劳役的日子里,我会一直等待,直到被释放的时候来到。到时你呼唤我,我就回答。你会深切地思念我,因为我是你亲手造的。”

经卷里记载了很多死去的人复活了。想一想那些被郎稣复活的人,他们在复活前并没有去天上,他们哪怕在地上复活后,也是十分开心,因为不过多久,郎稣会让亿万死去的人在地上复活,那个时候他们就可以在地上的乐园里享受生命。

说到再次活过来,约伯提到一棵树作为比喻。他说自己深深相信上苍有能力让他从死里活过来。约伯说:“连树木也有希望,就算被砍下,还会再萌芽”。

其实,居住在沙漠地带的人都知道,旱灾过后,甘霖一降,干枯的橄榄树的树墩就能恢复生机,长出来树枝,宛如一棵新栽的树。

约伯一直很爱上苍,他承认他是上苍所造的,赐人生命的上苍既然能让约伯在母腹中受孕发育,他也可以让约伯在死后重新获得生命。

我们从约伯的话里看出,郎和华对人很有感情。他特别喜爱那些像约伯那样的人,因为约伯将自己的生命交给他,由他来掌管,对他有充分地信任。他也愿意接受郎和华的管教和塑造,他就像软泥一样,接受陶匠的塑造,如果是一块硬泥,就不会塑造成陶匠想要塑造的样子。

很多像约伯一样的忠仆,都能够成为上苍所珍视的人,郎和华很爱惜这样的忠仆,即便他们死去,离开人世,他也会切切地想念他们。

有一个学者说过,译作切切想念的那个单词,无疑是个语气十分强烈的词语,用来表达一种最深切的想念的意思。没错,郎和华不仅仅只是记住了他的忠仆,还渴望复活他们。

我们沉思了郎和华的这份厚爱,沉思他对我们这些不完美的人的分外恩典,就会让我们产生一种感情,就是想要亲近他。

在以赛亚时代,先知以赛亚曾经向当时的以色列人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母亲怎么会忘记她哺育的婴孩,不怜爱她亲生的孩子呢?”

接着,郎和华说:“即使她们忘记了,我也绝不会忘记你。”

郎和华很少把自己比作一个母亲,但是,这里他用来说明,母亲怎样对孩子表达怜爱之情,他也会怎样来深爱自己的仆人。有一位作为母亲的女士说:“你哺育孩子,就会对孩子产生一种特别的情感,而这种情感会持续一生。”我们很难想象母亲会忘记自己哺育的婴孩的情景。因为婴儿没有自理的能力,所以无时无刻不需要母亲的照顾和爱护。

叫人遗憾的是,现在的社会,母亲不理会自己的亲生的婴孩不是什么新闻,倒是很常见了,因为在这段日子,没有亲情,属于非常时期,这类事情屡见不鲜。可是,郎和华说,即使有母亲忘记亲儿,“我也不会忘记你”。

郎和华对手下仆人的亲切怜恤是不变的。郎和华对人的怜恤,我们能够领会的是母亲对亲儿的怜爱,这样就更强烈。

很多作者都这句话的评语是,在经卷里,有很多描绘上苍的爱,这句话是措辞最有力的经文之一。

郎和华承诺不会忘记我们。

他以母爱来比喻,来反衬,意思是表明他对人类的大爱。人间的母亲对自己幼小无助的婴儿有时候会缺乏耐心和爱心,缺乏怜恤之情,对他们做出没有爱心的事,可是,郎和华绝对不会忘记敬奉他的人,他一定会怜恤他们,会帮助他们。

没错,郎和华非常关心我们,对他的忠仆,一直纪念,哪怕是死去的,他都会复活,哪怕是活着的父母忘记自己的婴儿,他也不会忘记他的忠仆,不会忘记忠心事奉他的人。知道这一点,我们深得安慰。

注:本文中的郎和华中“郎”就是“耶”,

郎稣中的“郎”也是“耶”,

上苍中的“苍”就是“帝”。

古书就是神圣的圣,经文的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