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回对时间和注意力的控制,让你受益终身
***** 前记 *****
你走过的路,即使是弯路,也会带给你成长或收获,尤其在你今后的道路,那些失败或不起眼的经历或许已变为成就你远瞻的垫脚石。
图片来自网络自2016年5月付费购买了线上英语课程至今,我报名参加过理财、手绘、自我提升、职场技能、品牌推广等多项课程,即使这样“努力的学习”,我也觉得前路迷茫内心焦虑,因为我未曾专注于一个领域。
爱好太多,参与太多,最后得到的却很少,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从一而终地钻研,进而真正具备拿得出手的技能。
选择《深度工作》阅读,似乎跟确定自己发展方向无直接关系,却对于我近半年待业产生的后遗症——无法专注、记忆力差很有帮助。
如我所愿,通过学习卡尔·纽波特对于提升专注力的方法,我仅在阅读过程中,就已经试着去实践卡尔的建议并有所小收获。另外,本篇书评将贯彻诤友桃子姑娘的观念:尽信书不如无书——带着批判和怀疑精神。
批判精神在我身上经常发生的一个场景:本来是要打开电脑开始工作,结果却被右下角的广告或花边新闻带跑了,因为这些广告和新闻,是根据我日常浏览的内容分析后推送过来,很容易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点击进入之后,一篇接着一篇地看,反应过来之时,几十分钟早已悄悄溜走,最终还是因工作紧迫才回归到正事上。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经历呢?
以前的我从未正视过这件事情的影响,直到读了《深度工作》,才被卡尔·纽波特点醒。
***** 深度工作是未来竞争力 *****
第一时间回复邮件或者消息,并不能证明工作效率高,也不能对于我们提升职业技能有所帮助;经常性加班或者24小时开机,并不能保证工作成果更出色,因为这些事物仅仅让我们陷入浮浅的工作状态,用一种可视的忙碌证明我们自身的价值。
作者举例了某咨询公司的一个试验,让咨询师把工作时间缩短,并提前告知客户某一天将全天无法联系到咨询师。所有人都觉得这样肯定会影响到业务,毕竟他们的24小时服务都一直在发挥作用,如果搞消失会让客户有各种不满。
但事实令人意向不到,在联系不到咨询师的这一天结束之后,没有任何客户反馈联系不到的慌忙,原本以为会打折扣的服务水平,也根本没有被影响。反而因为少一天工作时间,咨询师们工作做了压缩,他们尝到了深度工作的甜头。
受益于深度工作另外,作者例举的各个有成就的个体,有作家、教授以及公司领导人,他们都因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深度工作,获得了所属领域的出色成就,进一步说明了通过深度工作,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将会是21世纪的超级力量,而永久沉浸在浮浅事务的人,却因竞争不过行业中此类超级明星,无法跟随时代潮流发展的人,只能被这个时代生吞活剥。
***** 选择适合自己的深度哲学 *****
我想除了卡尔的提醒,很多人已经察觉近两年中产阶级的恐慌,亲眼所见如得到、在行等知识付费产品如火如荼的发展。但是恐慌解决不了问题,根本在于用行动应对现实。
接下来所介绍的,就是《深度工作》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深度哲学,将其融入到各自的职业生活中。
作者首先介绍了最严格的【禁欲主义哲学】的深度工作,即远离尘世喧嚣和科技,过着隐修生活,完全屏蔽职业生活中的干扰和浮浅内容,做着深度思考并产出对世界有实在、清晰的贡献。但正如作者诚恳地指出,适用禁欲主义哲学的个人是有限的,尤其不适合我们绝大多数白领工作者,因此我们需要探寻另外的方式。
相比禁欲主义而言,【双峰哲学】的深度工作风格似乎适用性相对更广,这种哲学要求将个人时间分成两块,将某一段明确的时间用于深度追求,余下的时间做其他所有的事情。因为个人觉得此类哲学适用性广,所以从书中摘取了作者列举的例子,进行详细说明。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在苏黎世湖北岸的村庄,在自己住所开辟了一座私人办公室,在吃过早饭后会在那里度过两个小时无人打扰的写作时间,进行更深入更缜密的思考,但在那段时间,他也在苏黎世期间开展演讲和心理咨询,用收益付账单,在咖啡屋与人交流刺激自己思考。
除了以上两种深度哲学,卡尔·纽波特还提供了【节奏哲学】和【新闻记者哲学】,前者认为轻松启动深度工作的最好方法就是将其转化成一种简单的常规习惯,通过创造一种工作节奏,便可以决定是否需要,以及何时需要进入深度状态,而后者属于“工作从来不会搅乱个人节奏,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愉快地到楼上工作,随时插入深度工作”。
在我看来,【节奏哲学】更符合人类的真实天性,践行者通过雷打不动的惯例支持深度工作,确保能够定期完成一定的工作,在一年的时间里往往能够积累更多的深度工作时长。此处贴出前两日看到的别人的2017年:
别人的2017年***** 深度工作习惯如何培养 ******
深度工作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剩下的步骤就是打造深度工作的状态,为自己进入深度的努力提供支持。为此,作者卡尔·纽波特建议大家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行为,来培养自己深度工作的能力。作者首先举例了两位非常有大手笔的人物,来告诉大家为了深度工作,大手笔的付出可能会非常有效。
《哈利·波特》作者罗琳为了完成最后一部《死亡圣器》的撰写,不惜花费入1000美元住了爱丁堡市中心的五星酒店套房,酒店静谧的环境,以及高额的房费支出,使她第一天的写作就完成得非常顺利,后来她不惜花更多费用,经常住到这个酒店。最后,真的在这家酒店完成了《哈利·波特》的最后一部书。
著名演说家尚克曼大部分时间都在四处飞,为了在签约书本截稿日期到来前,用两周时间完成一本书的全部手稿,尚克曼做了一件非常规的事情。他预定了一张往返东京的商务舱机票,然后在飞往日本的航班上写了一路。抵达日本之后仅在商务舱休息室喝了一杯浓咖啡,然后登上返航的飞机,又写了一路,等他回到美国时,已经有了完成的手稿,而这个行程只用了30小时。这样深度工作的收获,即使这趟旅行花了4000美元,不仅是尚克曼,连我们都会觉得完全物有所值。
飞机上写作作者卡尔·纽波特看来,以上例子中的人物,并非仅仅是靠改变环境才实现了更深度的工作,其中主导的力量,是严肃认真致力于手头任务的心理,推动他们的深度目标占据心理优先地位,因而能够有非常高效的产出。
除了大手笔的方式,作者卡尔·纽波特提出了另一个有助于深度工作的做法——不要单独工作。并用Facebook全球最大的开放办公空间举例证明:开放空间里的思想碰撞产生了很多创新的项目,而开放空间旁边,独立的房间,却给予了完全无干扰的专注思考环境,大家最终还是要依靠专注,从包围在周围的各种想法的漩涡中提取有用之物。
第三个有助于进行深度工作的建议,即将关注点放到极端重要的事情上。因为想做的事情越多,完成的事情反而越少,执行需要专注于少量“极端重要的目标”,这个建议作为爱好广泛想法新奇的我,简直再适用不过了。尤其还得到作者的特别提醒:
不要对那些从信息大杂烩中找到的琐碎分心之事说“不”,而是要对那些激发出自己无尽渴望的事情说“是”,让这些激发无尽渴望的事情,挤掉所有其他的事情。
到此为止,作者卡尔·纽波特已经建议了足够的手段,让我们创造深度工作的专注条件,但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也许接下来一些培养专注能力的秘诀,可能更加奏效。
***** 深度工作必备小秘诀 *****
人类的大脑首先,要学会图安逸。因为每天在职业问题之外,时常享受一些自由的时光,有助于提升洞察力,补充深度工作所需的能量,用定期的休息,帮助大脑提升深度工作的质量。
其次,不要不断分心,而要持续专注。一旦你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即使在你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积习。就变成了“心智残疾”,这时你的大脑,即使会经常安排时间训练专注的能力,却早已经不能够胜任深度工作。
第三,有成果的冥想。具体做法是,在身体劳作而心智空闲的时候,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件定义明确的专业难题上。在此过程中,要小心分心和原地打转。因为面对难题时,人类的大脑会尽可能地避免浪费过多能量,其节省能量的一种方法就是避免深度思考难题,而是围着这个难题的已知部分不断地打转。
就本书而言,作者在两方面的陈述非常不错,一,系统、全面地通过事例论述了深度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说服力极强;二,分类推荐适合不同人群的深度哲学,大家可以各取所需,灵活运用。个人觉得不足之处,是作者过分强调网络对保持专注的负面影响,使我觉得有失偏颇,好在这并不影响我们学会培养深度工作习惯的技巧——重新夺回对时间和注意力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