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休息法》:越休息越累,你真的会休息吗?
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 ——列宁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不论忙不忙,总是觉得很累;
周末或假期休息,睡得很多,却还是很困很疲惫;
注意力无法集中,总爱胡思乱想……
如果你不幸出现以上症状,说明你累了,且累的不是身体,而是大脑。
《高效休息法》,作者久贺谷亮,耶鲁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系博士,美国神经精神医学学会认证医师,擅长最先进的正念认知疗法和TMS磁刺激治疗法。书中首先以摘要的方式介绍消除大脑疲劳的七大休息法,包括正念呼吸法、动态冥想法、压力呼吸法、“猴子思维”消除法、RAIN法、慈悲心、扫描全身法。然后,通过微小说的形式,轻松验证了上述理念和方法。
作者在《高效休息法》中提出,造成身心疲惫的根本原因是大脑疲劳,而消除大脑疲劳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不再纠结于过去和未来,通过“正念”保持专注、聚焦当下,才能获得真正的休息和放松。
一、疲劳的“罪魁祸首”——DMN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高效的休息场所。只要你的内心未被治愈,就永远无法拥有真正的休息。而最切实可行的休息方法,就是让你的大脑获得休息。
大脑仅占身体重量的2%,但是每天却要消耗身体20%的能量。一个更可怕的事实是,就算你在发呆放空,大脑也依然每时每刻在消耗能量。而消耗这些能量的正是一个被称作“DMN”的脑组织,即“预设模式网络”。
DMN堪称是工作中的“劳模”,即使大脑没有进行有意识的活动,它也会不断地运行。这个DMN就像挂了空挡的汽车一样,即便你没有启动汽车,它也会自动进行基本运作,就像自动在驾驶一样。
DMN占了大脑能量消耗的60%~80%。也就是说,DMN是大脑最大的能量浪费者,也是导致人类大脑疲劳的根本原因。即使是发呆、放空自己,只要DMN持续过度运作,大脑就永远不会获得休息。这就是“明明一整天都在发呆,但还是很累”的原因。
因此,如果不塑造一个可以抑制DMN活动的大脑结构,你将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休息。而掌握正念冥想,就能够抑制DMN的关键部位,避免杂念对大脑能量的消耗。
世界很多名人,商界大亨都热衷正念冥想,如苹果CEO乔布斯、NBA球星科比,以及日本松下电器创办人松下幸之助等等。从东方到西方,正念冥想已经成为许多成功人士的生活习惯,也是让他们大脑保持清醒、帮助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心无挂碍,专注当下
王阳明说"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想要大脑获得休息,必须专注当下。
专注当下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尤其是对于成年人来说,做到心无杂念、无牵无挂几乎不可能。
有一则故事:
一天,有源禅师去拜访大珠慧海禅师,请教参禅用功的方法。他问慧海禅师:"和尚,您也要用功参禅吗?"
禅师回答:"用功!"
有源又问:"怎样用功呢?"
禅师回答:"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有源不解地问道:"如果这样就是用功,那岂不是所有人都和禅师一样用功?"
禅师说:"当然不一样!"
有源又问:"哪里不一样呢?不都是吃饭睡觉吗?"
禅师说:"一般人吃饭时不好好吃饭,有种种思量;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有千般妄想。我和他们当然不一样。"
专注当下就是立足当前,聚焦眼前,认认真真地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该工作时工作,该玩耍时玩耍,放下日常琐事,放下心中杂念,如此,方能远离烦恼,心静如水。
呼吸是意识的锚,而杂念就像不停翻滚的浪。不管什么样的杂念试图吹乱你的内心,掌握好呼吸就没有问题。
因此,可以通过“正念呼吸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具体的方法是:挺直脊背,放松腹部,闭上双眼,然后去感受与周围环境的接触,注意与呼吸有关的感觉,一旦浮现杂念,就将注意力重新放到呼吸上。
正念呼吸法三、慈悲为怀,常怀感恩之心
大脑的疲惫感产生于我们过多的杂念,而清除这些杂念则需要我们用美好、积极、健康的态度看待身边的人与事物。
正向心理学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人的幸福有48%是由基因决定的”,这部分也是我们无法主动掌控的。那剩下的52%到底是什么呢?是人的想法和行动。要想提高自己的幸福程度,最好专注于自己能掌控的这52%。研究结果显示,对他人和社会怀有感恩之情的人更容易拥有幸福感,在脑科学领域也有数据证实这点。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道:“夫养性者,性自为善......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径也。”
慈悲为怀,保持善良,百病不侵,才是养生的大道,也是保持精力充沛的关键。
李嘉诚退休之后,热衷于公益活动,经常工作到深夜,甚至比退休之前还要忙。家人看不下去,希望他能爱惜自己的身体,但是他却越忙越精神。
一个人拥有慈悲心的时候,心是向外打开的,这个时候身体和外界的能量是通顺的,内心的能量也就达到了平衡,人们的心就会变得平和,自然也会有好心情、好情绪、好身体、好精力。
总之,感恩之情可以化解愤怒、恐惧、嫉妒等各种负面情绪,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
大脑的所有疲劳和压力都来自过去和未来:对过去的事情心有不甘,对未来的事情充满不安。
让我们做到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学会休息,高效休息,过好当下,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