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会挨揍

2017-11-15  本文已影响0人  有点意思的喵

上周五,小石头某男被高年级同学揍了。

时间:午饭前

地点:图书馆

人物:两个石头,一个高年级姐姐

经过:暂不透露

结局:平手(无任何伤损)。

因为是对方先发制人挑起祸端,所以孩子向我汇报时,颇带气愤委屈(他们以大欺小,而我根本没招惹她),甚至理直气壮(他们先动手,而我确定没招惹她)。问了几遍,受害者都说自己百分百什么都没做,旁观者也连连点头确定。看着孩子们期盼我伸张正义的眼神,本老师没有风风火火闯九州,但该出手时还得出手。不过,这事必有蹊跷。当我找到对方班主任,尴尬的神情看出来她也知晓了。果真事实真相暗藏玄机耐人寻味啊。简言之,石头确实没招惹对方。(哇塞,校园暴力啊,吃瓜群众一脸好奇与惊恐。)但挨揍的原因确实在石头。原来,两石头在图书馆因选书而争执打闹起来(玩笑式的),很显然动静太大,语言也有点过头,影响到了同样在图书馆选书的大姐姐。当然这个大姐姐本可以选择劝说或其他手段制止,但身高、年龄的优势或不美丽的情绪导致她选择了一个最糟糕的方法。于是,石头某男觉得被打的莫名其妙,甚至几次三番找他们说理,并要求单挑;而大姐姐事后也觉得自己做了件跟吃了苍蝇一样的事(不说恶心,说了更恶心)。

看来这个事件“莫名”但并不“奇妙”,回到教室,还原情景时,孩子提到了他们俩的争吵打闹。但他俩一口表示,只是打着玩,也没打到大姐姐。沉默一会儿,石头们反应过来:会不是打闹的声音影响到大姐姐了?还有孩子注意到事发地点是在图书馆,那样的场合是否存在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

陷到这个两个问题的石头们,在讨论中找出了答案。顺藤摸瓜一并找到其他公共场合的规矩,升旗仪式、餐厅、电影院、广场、公共交通工具等等。其实这些规则孩子之前不懂吗?想必有很大一部分,他们是知道的,但只是知道,与自己好似没有关系?正如新闻里的很多莫名被谴责的人:外出时小孩子憋不住想尿,就地解决,谁家没个小孩?电影院电话响起,接个电话,咋地,是我让电话响的?会场留下的垃圾、水瓶子,不是有清洁工吗?餐厅吃饭倒掉一大堆。太难吃了,不行吗?吃不了,不行吗?我花自己钱的呀。……看起来都被谴责的很无辜。但一经曝光,旁观的吃瓜群众同仇敌忾的强烈谴责,更加使当事人“莫名”的委屈瞬间暴增。排除冤假错案,也不说网络暴力问题,难道这些约定俗成“社会潜规则”,他们不懂吗?

我想应该分几种情况吧:

一种情况可能是真的不知道,比如孩子。他们对规则的探索,就是在与世界不断互动中得来。他们可能只能想到:我没打你,你就不能打我。而根本不知道,或者还没有意识到,比起肢体的接触,来自其他感官和精神的刺激会更容易引起他人的不适。尤其在社会不断文明进步的大环境下。就像学校现在正在进行的行为礼仪方面的教育,初期,监督者发现了很多问题,也揪出了许多孩子和班级,这些犯错的行为应该属于这一个阶段,并不清楚规则,或者知道规则,但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

第二种应该是觉得“潜规则”不是法则,从内心并不是特别重视,存在侥幸心理,总觉得存在特殊情况可以特殊对待的样子,反正就这一次而已,也没必要上纲上线的。这类应该属于比较大众的情况,在大多情况下,他们还是会遵守的,尤其在自身利益被侵犯时,面对社会不良现象,他们会义愤填膺仿若正义与道德的化身。而在另一种具体情况下,他们也会铤而走险,反正不犯法。这样的情况有成年人也有孩子。若是成年人,除了谴责,我还真无言以对。但要是孩子呢?再拿学校正在进行的教育说事,中后期,监督者肯定还会发现问题,还会揪出许多孩子和班级。你再给他讲规则是什么已经没有用,我想这时候“捍卫游戏规则”就该隆重登场了。当然捍卫游戏规则,于己于人。

总觉得还有第三种的存在,内心很清楚社会规则,也不碰触规则。楼道不让奔跑,那我就不出去,窝在教室还是比较安全的;餐厅有人监督,我赶快吃完逃离这是非之地;相反有旁观在场,也能安静的用餐,乖巧的放好盘子,甚至还能默默弯腰捡起地上的纸片,扔进垃圾桶;但没有其他人在场的话,做不做就全靠心情了吧。就像那个捍卫游戏规则的大姐姐一样,倘若那天心情美丽十分,是否还会“管”这两个不懂事的小弟弟呢?在没有警察也没车辆的时候,面对长达一分钟的红灯,你是否会有十足的耐心等待绿灯呢?

或许还有其他的可能,因为成年人的情况可能还要复杂点。但孩子在犯这样的错误时,很显然,管理者(教育者)有义务也有责任告诉他们规则是什么?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并和他们一起捍卫游戏的规则。在一次又一次的互动中,树立孩子心中的道德律。简单粗暴的告诉他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只能使孩子觉得压抑和不自由。结果不在这里爆发,便会在另一处爆发。

再回到事件本身,难道没有人去谴责那个先动手的大姐姐吗?我想使用了错误方法来捍卫游戏规则的人并不仅仅是大姐姐吧。做家长的简单粗暴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做老师的厉声呵斥指责学生的不当举止,警察铁面无私一言不合就说你妨碍公务的开着罚单……这不都是仗着自己位高权重在教训犯错的孩子吗?有木有想过你处罚的那个“孩子”可能并不知道错哪里了?有木有想过还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所谓捍卫游戏规则的人啊,捍卫规则是为了世界在规则下变得更美好,还是为了让“坏孩子”接受惩罚?

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个德性的问题。不管是犯错的,还是捍卫者,都没有什么法规要求你必须这样或那样做,但这关乎一个人的良知和德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