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结束,引起人们热议的话题竟不是题目
2019年高考在今天拉开帷幕了,语文考试也在今早结束,三年的修炼足以让我们从容应对。
上午的考试科目“语文”一结束,难易程度不论,“高考作文”马上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无论是对于亲历高考的学生来讲,还是对于高考外围的过来人而言,都好像有种很强的仪式感存在。

可事实上,作为“高考作文”来讲,其实考查的就是学生的基本表达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能是“看点绘分”,这种时候,谁的表达更贴近主题,谁的基本表达技法更熟练,谁就能得到较高的评分。
因为,作为在应试体系中,关于语言的综合考核,就是要让文字能变成表达要求的工具,这一点很重要。但是,一篇800字的文章,每一年能触发人们的聚焦,还是值得追问和深思的。总之,高考已经不只是考生和家长的事情,它本身所承载的期许,已经超出当事者的范畴。
所以,往往高中的语文老师,也不太会集中的,针对性的搞“作文训练”,只是从版面的构成,要素的组成,以及特别的表达方式上进行提点。

诚然,不避热点,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自信,也是突出高考指挥棒的一大作用:建议继续引导学生好注重课外阅读,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和时代大方向,引导学生思考国家的未来与发展,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这也就是说,文章是写给同龄人看的,这就要求首先要能引起对方的共鸣,其次要能给对方以启示,这样的文章才真正具有可读性,具有价值。
写演讲稿要有现场意识和听众意识,语言要易懂易记,条理要清晰分明,内容要充实具体:对象是自己的同学,内容还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激起大家的共鸣、深思、认同。

“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行文中要体现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而不能只是引用和举例。
由于考试大纲“写作部分”表述的调整,实用文写作自然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去年是“给未来的年轻人写信”,今年写信的可能性就降低了,所以演讲稿这个与高中生生活密切的体裁(升国旗要演讲,竞选学生会干部要演讲等)自然引起大家关注。
“在中华五千年过程中,劳动起到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通过日常素材的积累,以及我们对劳动的认识进行阐述,通过对劳动价值、意义的剖析联系到自身”王文平告诉记者,作为考生尤其注意的是应该怎么做,并应该为前提去呼吁全体青年学生去热爱劳动,提出主张,提出要热爱劳动,去理解到劳动之美,以及劳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一个梦想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契合命题人的思路,才能在“高场”上立于高分阵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