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翔:要让士兵拼死战斗就要让他没有选择和不得已035孙子兵法
◎要让士兵拼死战斗就要让他没有选择和不得已,要么默默无闻的死,要么轰轰烈烈的死。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你好,我是张翔。读一本书写一本书概念创始人、实践者、推广者。目前正在一字一句的解读《孙子兵法》。这是读一本书写一本书,第035篇原创文章。
原文:
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
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土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诸、刿之勇也。
张翔解读:
从前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使敌人前后部队不能相互策应,主力和小股部队无法相互依靠,官兵之间不能相互救援,上下级之间不能互相联络和收编,土兵分散不能集中,合兵布阵也不整齐。对我有利就打,对我无利就停止行动。
问:敌人兵员众多且又阵势严整向我发起进攻,那该用什么办法对付它呢?
回答是:先夺取敌人最关心爱护的,这样就听从我们的摆布了。
用兵的原则贵在神速,要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没有戒备的地方。
在敌国境内进行作战的一般规律是:
越深入敌国腹地,我军军心就越坚固。敌人没办法战胜我们,我们就在敌国丰饶地区掠取粮草,部队给养就有了保障。要注意休整部队,不要使其过于疲劳,保持土气,养精蓄锐。部署兵力,要巧设计谋,使敌人无法判断我军的意图。
将部队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士卒就会宁死不退。土卒既能宁死不退,那么他们怎么会不殊死作战呢!士卒深陷危险
的境地,就不再存在恐惧,一旦无路可走,
军心就会牢固。深入敌境军队就不会离散。遇到迫不得已的情况,军队就会殊死奋战。
因此,不须整顿就能注意戒备,不用强求就能完成任务,无须约束就能亲密团结,不待申令就会遵守纪律。禁止占ト迷信,消除士卒的疑虑,他们至死也不会逃避。
我军士卒没有多余的钱财,并不是不爱钱财;士卒置生死于度外,也不是不想长寿。当作战命令颁布之时,坐着的士卒泪沾衣襟,躺着的士卒泪流满面,但把士卒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他们就都会像专诸、曹刿一样的勇敢。
一、这一段孙子讲了什么?
这一段前面主要讲如何削弱敌人,后面讲如何强大自己。
削弱敌人的手法有一下四种方法,简称弱敌四法: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削弱敌人强大自己的标准是: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强大自己的手法有五种方法,简称强己五法:夺其所爱、乘人不及、攻其不戒、因粮于敌、谨养勿劳。
让士兵自律的四种方法,简称四不而自律: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无所往和不得己是四不而自律的核心。
只有这样,军队才会不贪财,不贪生。因为无所往和不得已。
二、弱敌四法。
弱敌四法其实根本目的不是在于杀敌,而是在于打破敌人的组织系统。
(1)前后不相及,使敌人前后部队不能相互策应,打破的是前后的组织系统。让前面与后面的士兵无法通信,无法救援,方便各个击破。
(2)众寡不相恃,让敌人的主力和小股部队无法相互依靠,打破的是正奇兵组织系统。让对方所有的兵力都陷入战争泥潭中,让他们没有多余的兵力出奇制胜,也让敌人失去活动的纵深空间,让敌人窒息而死。
(3)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官兵之间不能相互救援,上下级之间不能互相联络和收编。这是打破敌人官兵上下级编制系统。让对方的部队谁也不能收编谁,一盘散沙。
(4)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让敌人土兵分散不能集中,合兵布阵也不整齐。这是打破组织的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系统。卒离而不集,这就是打破敌人组织的身体距离。兵合而不齐,这就是打破敌人组织的心理距离。打破这两个距离之后,敌人就没有办法形成有效的抵抗。出门在外,经常说我也是某某某某地区的人。大家就会感觉特别的亲切。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其实就是在拉近心理距离。亡国灭种的时候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更大范围的凝聚人心,更大范围的拉近心理距离。而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就是要打破敌人的这种身份距离和心理距离。
当然,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不论是削弱敌人,还是强大自己。有一个最低的行动标准,那就是: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三、强己五法。
强己四法不一定都是着眼于强大自己,也可以是着眼于削弱敌人。只要削弱了敌人,就是变相的强大自己。
(1)夺其所爱。先夺取敌人最关心爱护的,这样就听从我们的摆布了。这其实就是攻敌必救,围魏救赵。争取战争的主动权。一脉相承前文的“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2)乘人不及。在别人明知道你要有对他不利的情况下还分身乏术的时候实现实现战略意图。趁火打劫,还打出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效果。这就是乘人不及。
(3)攻其不戒。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只有出其不意,才能取得奇效。快速克敌制胜。
(4)因粮于敌。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前面孙子已经反复的讲到了这个问题。就是学会用敌人的粮食养活自己的士兵。
(5)谨养勿劳。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就是谨养勿劳。就像武侠小说当中的拔刀术。平时都在养气,蓄势。等到关键时刻的时候快速的拔刀。把气和势放出去。一击必杀。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效果。你没有取得结果,你就要被别人结果。所以谨养勿劳很关键。刀只有在没有拔出来之前才很会危险。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对方从什么角度杀过来。当你已经把刀拔出去之后如果没有取得应该有的效果。这个时候就是门户大开的时候。也是你最虚弱的时候。
四、四不而自律。
四不而自律: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如何做到四不而自律?
就是让士兵没有选择。
让士兵无所往,除了死别无他法,没有投降的余地。没有生的机会。
只有默默无闻的死和轰轰烈烈的死。
这个时候的士兵就会有一种我死也要拉几个人垫背的心理。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杀三个赚一双。
这个时候的士兵战斗力是非常强的。
这就是以死求死,而不是以死求生。如果是以死求生就会发生一些意外。只要有了一丝生的希望,有了一丝投降的机会。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大大的下降。
这个时候大家就不是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了。而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因为没有人不希望自己活下去。围三缺一就是这个道理。
让士兵拼死战斗,就是让他无所往,就是让他没有选择。要么默默无闻的死,要么轰轰烈烈的死。
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只有士兵没有选择的时候真心才会牢固。只有士兵没有选择的时候,才会选择拼死战斗。这就叫做不得已则斗。如果有其他选择。谁不愿意向更好的选择妥协?
无所往和不得己是四不而自律的核心。
只有这样,军队才会不贪财,不贪生。因为无所往和不得已。
只有这样军队与才会像专诸和曹刿一样勇敢。一切都是无所往和不得已,一切都是被逼的。
士兵自然也会,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张翔,读一本书写一本书,概念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