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是挤出来的,但是,是从健康里挤出来的!(历数鸡汤里的骗局)
![](https://img.haomeiwen.com/i10995224/e3a2faa91425c39f.jpg)
1.
前一段,有一篇关于加班加到ICU的帖子被很多职场号转载。帖子中描述了一位很拼的女性管理层,每天加班到一两点,最终因为心脏病,在三十岁出头的年纪,被送入了医院ICU病房。
病成这样,这位坚强的女性本来觉得还可以忍受。可是后来老板来了,第一句话是责备她不该加班,第二句话是问她不能上班,她的职务顶替人安排好了没有。
这也是够令人的心寒的!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这话是正确的,因为人生真的有很多碎片时间。只是,说这话的雷锋,说这话的时候到底年轻,而且那并非一个快节奏的社会,因此这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颇有积极和励志的作用。
时至今日,职场家庭两不误的女性们,事业上想要再进一步的男性们,没有不忙的。他们恨不得将一个时间掰成两个用,在时间管理这一项已经做到了登峰造极。
再想要挤出时间,无非只能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省:睡眠时间、做饭时间、家庭时间、社交时间、学习时间、休闲娱乐时间。
2.
大部分人想要挤时间,一般都是通过熬夜从睡眠时间中挤。华为让年轻人吃苦的床垫文化更是加强了这一方法的合理性。
曾看过一篇热血满满的鸡汤文,讲述一位留学生在国外学习非常辛苦,每天已经睡的很少了,但是,却发现身边美国人都睡的很少,半夜的自习室图书馆还灯火通明。然后列举了从奥巴马到雅虎美女CEO在内的一系列成功人士,每人都睡的很少,一般4-6小时。
凌晨3点还在回复邮件,清早又精神十足的前往单位工作。让人觉得自己睡眠时间达到8小时就是一种罪恶。
还有人得出一个结论:成功人士必然有超于常人的特质,其中一条就是睡眠时间短。难道他们基因异于常人,因为少睡而每日多赢得的几个小时让他们和我们普通人不站在同一起跑线,非正当竞争,因此他们成功了?
可是,华为为什么要打着不能躺着拿钱的旗号集中清退35岁以上的员工呢?而华为的高层和股东们是否可以几十年如一日每天熬夜直到退休的年龄还精神矍铄呢?
这个答案我不知道,但是却知道李开复病了。他病之后,一改以往的冲劲,虽然他和病魔斗争的意志力依旧非常鼓舞人,但是,却不再从睡眠中挤时间,而是向死神挤时间了。
李开复在生病之前一直睡的很少,却保持着旺盛的精力,让人只有佩服的份。他睡眠时间很短,每天只有五个小时,而且还不是整段睡眠,而是睡一段起来一会发发邮件。
想想也是,做这样大型的创业项目,控制那么大一家集团,无论政经界有任何的风吹草动,还是自己企业内部有什么关注不到的情况,都可能会衍生出大篓子。
这样的情况,人是时刻保持高度紧张的,恐怕连入睡都很困难,更不能在睡眠中彻底放松身心达到让睡眠修复身体的作用。想要睡个好觉恐怕都成了人最大的奢望。
一直有事业进步的正向反馈支撑着,人的所有神经都兴奋着,如同打了鸡血,可能感受不到疲惫,但是一旦身体到了生病的阈值,人不得不倒下,疾病和疲惫感就会铺天盖地的袭来。
李开复在和病魔的斗争中依旧保持着旺盛的斗志,我们很期待看到他能够完全恢复健康。可是可怜的创造了无数奇迹的乔布斯,却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3.
之前曾经听过一位从极度贫穷的困境中创业成功的女性的故事,当时很佩服她。这位女性在二十多岁的拼搏期,每天上班加班通勤已经很累了,晚上回到出租屋还要再写1500字的文章,雷打不动。她在剖腹产前2个小时,以及产后第二天还在写。
实在是太让人佩服了!
这样节约时间的方式,以及她的这份拼搏精神,真的很值得人学习。
在去年下半年的一段时间,网上很流行晒凌晨四点的某某某。一开始是凌晨4点的洛杉矶,然后是凌晨4点的美国一流大学图书馆,最后是凌晨4点的北京。
似乎见过凌晨4点的城市,似乎凌晨4点的图书馆还灯火通明是一件非常值得学习的事情。看完报道,我想没一个人不鸡血满满准备满血复活。
只是熬夜几天,普通人就疲劳的不行,最终还是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只能哀叹自己就不是一个成功的命,谁让自己能睡呢?
而那些所谓的凌晨4点的某某地点,最后被熟悉外网内容的人扒出,全是假的。当然,凌晨4点的北京也是仿造国外那些案例制造出来的。
我前文说的那位睡的很少的女性,最近在直播的时候也说到,她年轻的时候因为家族基因原因睡的少,现在年纪大了,过了30了,精力不济,11点也想睡了。
看来,都只是常人!
熬夜,只不过为了一个信念一口气支撑着。谁不知道睡觉舒服?
就算最新的研究睡眠革命的外国专家,也说人的睡眠每1.5小时为一个周期,只要每周睡满35个周期就不会对身体有影响,也就是说要求每晚睡眠时间达到7.5小时。
4.
除了睡眠之外,网上似乎好多女性非常赞赏女人在怀孕和坐月子期间努力奋斗以达成某某目标,似乎这段时间一定要做出什么成绩才能算得上值得钦佩的事业女性。
例如我曾经听我一位在全国某顶尖高校读研的同学说到他们学院有一位女士,在国外读博士期间连生三个孩子,还拿到博士文凭,而且她读的还是很艰深的生物专业。那是十几年前,那时候二胎还没有放开,那位女士想多生几个只能在国外读书的时候生。
当年还很年轻的我听到这个故事真是备受鼓舞和激励!
还听过另外一些女性的故事,那些女性在怀孕期间该干嘛干嘛,和男人一样,一天都不耽搁。女性在怀孕期间创办几家公司的例子我也听过,这个也是被那些网络KOL所推崇的牛人形象。
对这些女性我只能叹为观止,但是我并不认同她们的做法。
作为女性,如果条件不许可那是没办法,但是如果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怀孕的时候还是应该好好养胎,坐月子时应该用足够的休息时间来使身体恢复。
我们都知道,吃饭的时候如果思考问题或者做什么很烧脑的事情,就会影响胃液分泌,长此以往胃就会不好。
同理,怀孕的时候,如果做重体力活,或者繁重的脑力劳动,血液都会优先供给于四肢或者脑部,那腹部的孩子还有多少血液和营养呢?相当于妈妈在和它抢资源。
我认识一位女性,好多年终于很开心的怀上二胎,当时年纪也不小了。她在怀孕期间依旧正常工作,虽然不是男性那样的体力活,但是搬搬抬抬是免不了的,并没有小心养胎,结果七个多月的时候胎儿早产,放入温箱里抢救。
温箱一天的费用可能比她一个月的工资还高,为了保住婴儿最后花了一二十万。
所以,很多励志的故事可不是人人都能效仿的,别人做能行,普通人做可能会出反效果。例如那位32岁得了癌症的海归女博士,对世界是多么的不舍,她临终告诫世人别将最好的放在最后。
至于坐月子方面,别的国家姑且不论。只是中国古代女性地位那样低,还给女性坐月子的权力,肯定是和我国的水土气候等各种环境因素相关。女性在这个时候不休息,人生苦长,年轻的时候还能行,等到人老体衰的时候,很多慢性病都会出来,那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
拼搏诚可贵,但是也要注意时间段;励志诚可贵,但要结合自身条件来!
5.
我认识一个人,在杭州一家医生家里做钟点工。这家医生有个很奇怪的生活习惯,他们不怎么吃荤菜,而素菜一星期做一次,做好后放入冰箱,吃一星期。
对方作为医生,我肯定无法在营养学方面对其进行评判,想必他们这样吃自然有他们的道理。但是,谁不喜欢新鲜食物呢?无论如何,新鲜食物营养价值和口感都会好很多。但是,大家都知道医生是非常繁忙的职业,无奈之下,只能采取这样的方式。
这些年都市人生活节奏都很快,90后、95后纷纷成家立业之后,越来越不喜欢自己做饭。据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外卖业务才会如此的红火。
在朋友圈里蹿红的自己做的美味佳肴已经不是我们父母辈的大鱼大肉大菜式,而是简单易做又健康的面点、沙拉之类了。
外卖打败了方便面,但是外卖能有多健康?
外卖很多是小作坊做的,如果食客本人看到那店面,估计都没有吃的欲望。外卖用的油就算不是地沟油,很可能也是廉价的转基因油。而且外卖全是又油又咸的食物,常吃身材肯定马上走样,长远来看对身体的不利影响自然也是巨大的。
再说装外卖的餐具,卫生过不过关姑且不论,就说那些包装盒,很多是用不合格的塑料泡沫材料制作的。还有一种不过关的纸盒内壁覆了层防水的蜡,这种蜡受热会融化掉一小部分,会被人吃下去,很难排出。
长期服用这类包装盒装着的食物,肯定对健康不利。而且白色垃圾越积越多触目惊心,对地球环境造成很大的负荷,以后自然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
如果不点外卖,自己在家做,为了节省时间,一次去菜场多买些菜是个好方法。每次烹饪将同一种菜做一大碗,可以连吃几餐也是节省时间的方式。或者,为了图快只是下点面条或者速冻饺子吃,那更省时间。
但是,长期吃不新鲜的菜和剩菜,不说有什么亚硝酸盐致癌,这个肯定是没有新鲜蔬菜现做现吃更健康更有营养。
不过,做饭是一件相当花时间的事情,一天三顿饭,如果好好的做,荤素蛋搭配保证营养,连买菜洗菜时间一起算,差不多要花五六个小时,哪里还有时间干工作?
双职工家庭的夫妇晚上回去最希望的是能吃到一口热饭。这也是香港这种极度繁忙的都市里茶餐厅之类的小餐馆特别发达的原因。
从做饭的程序里挤出来的时间,自然也是从健康里挤出来的。
6.
前文提到的那位海归女博士,一生一直在拼搏,追求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等她32岁的时候,学位工作、结婚生子都已经圆满,本以为可以稍微放松享受一下人生,却查出得了乳腺癌,只有一年半的寿命。
这时候她才顿悟,好的东西应该早早享受,不应该留在最后,因为人生无常,谁知道每个人有多少寿命?
所以,人的本性本就是及时享乐,因为从原始人时期传下来的思想深深印刻到骨子里。原始人朝不保夕,必然要只顾当下。
只是,现代人为了事业有所成就,必须反本性,延迟享受,辛勤拼搏。这是社会主流所赞赏的态度。
只是,拼搏过甚,时运不济,最终万一好不容易得到所求,却没命去享,不能不说是人生最大的遗憾。而这种例子,在我们身边其实很多很多。
看了鸡汤被激励的人们,想要效仿成功人士的拼搏历程,只是还得掂量一下自己的体质能耐,是否足以胜任高负荷的人生挑战。
很多平民家的孩子想要逆袭,必须牺牲很多很多,其中一项就是家庭生活。
为了前方宏伟的目标,他们在努力。总觉得身后父母所代表的家永远在那里等待着他们,是他们疲累之后歇息的港湾,但是却总也没时间常回家看看。
但人一旦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只会觉得家庭生活是最重要的,遗憾也就油然而生。
人一旦达成目标,或者丧失目标,或者家庭有什么变故,这时候最后悔不迭的也是没将时间用在家庭生活上,错过了子女的成长,错过了对父母的反哺。
真正智慧的成功者,往往会把家庭放在第一位。例如著名歌唱家费玉清被邀请上春晚,这是多少艺人盼都盼不到的事情,费玉清却拒绝了,只为要将除夕这个特殊的日子用在陪伴家人上。
从家庭生活中挤时间出来,影响的是一辈子的情感归依。家人欢聚的时刻,才是人生意义的真正所在。
7.
健康如此可贵,以上这些事情都不能挤时间出来。于是有人就只有把打算用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时间给牺牲掉。牺牲这种时间总不会影响健康了吧!
需知,学习任务是重要而不紧急的任务,最容易被人忽视而一拖再拖。但是提升自己的任务其实是最重要的任务。
如果每日忙于繁杂的工作事务,没有时间提升自己,到了一定年限,工作职位升不上去,技能也没得到很大的提升,就会面临被裁员的中年危机。
这时候彷徨四顾,几乎要感觉没一条活路。这不仅是影响健康,更是影响整个人生和整个家庭,可怕程度更高。
于是,只有从重要程度更低的社交中节省时间。
时间一久,人脉渐渐断绝,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平时有了烦心事,没人可以出来陪自己喝酒吃饭互诉衷肠。遇上各种麻烦事,也没个人脉帮忙,人生的坎就殊为难过。办不成事自然忧虑,忧虑自然有损健康。
最终,看来看去,只能从娱乐休闲时间里省了。
只是,人是一种情感动物,不是机器。就算机器,到一定时间也需要保养。
一个人如果不是能在工作中体现价值得到乐趣的大牛,在繁重的劳动中,没有合理的休闲娱乐时间,身心肯定会出问题。一开始会焦虑,之后会倦怠,最终就会生出各种生理疾病或者情绪病。
所以娱乐休闲时间也不是完全无用的浪费时间的行为,它们也是人健康正常生活的必需。
对于现代都市追求上进的大忙人们,时间真的都是从健康中挤出来的。坊间流行“年轻的时候用健康换钱,年长了之后用钱换健康”的话,真是十分贴切。
没有人能够顾及所有方面,人生总得有所取舍。取的则是衡量一切之后觉得对自己最重要的部分,舍的则是次要的部分。
无论如何选择,在人垂垂老矣的时候,回忆往事,觉得自己的选择无愧于这一生,便已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