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张爱玲

《留情》中的情1:米先生和结发妻

2023-05-03  本文已影响0人  咸蛋螃蟹

张爱玲的《传奇》再版的时候,把《留情》放在了第一篇,旧版《金锁记》是第一篇。《金锁记》无疑是她的得意之作,那《留情》为什么又被她放在首篇呢?好在哪里?

《留情》甚至没有什么情节,只是一天几个人的琐碎生活小事而已,仔细读,便是一段人生,婚姻里的无奈与心酸。

张爱玲在结尾说:“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故事大概是男主米先生,59岁,先前太太是留学时的同学,现在病重。女主敦凤,36岁,先夫病故十年和米先生结的婚。这天,米先生想去看病重的妻,敦凤心里不乐意,嘴上叫他去,米先生就觉得不便去,跟着敦凤去了她舅母家,后来终究去了一下,回来两个人在舅母那里吃了东西一起回家。

我这么叙述,就索然无味了。

这么说吧,《留情》中有三段感情,并没有出现留情字样,到底谁为谁留情。

先看看这三段感情,千疮百孔的感情。

按时间顺序,第一段应该是米先生和他的结发妻。

文章里米太太连姓名都没有,着墨很少,仔细阅读,依然能捕捉到米先生的情,米先生的留情,把感情留在了过去的岁月里。

米先生道:“我去一会儿就来。”

说她病得不轻,去看看。

一开头就好像是个三人行,只是那个人已经危在旦夕,他要去看她都不能理直气壮。敦凤倒理直气壮地耍起小性子来,收拾东西去舅母那里。

他跟着解释说病得不轻,她依旧要走,他只好跟着。

两个人在婚姻里的地位就显现出来了,很微妙的和谐,妥协后的和谐。

这路上,米先生有点心神不宁,一走神就神游到过去了。看见洋房觉得有些外国化,想起从前留学。看见狗,想起孩子的玩具。

他第一个孩子是在外国生的,他太太是个女同学,广东人。从前那时候,外国的中国女学生是非常难得的,遇见了,很快地就发生感情,结婚了。太太脾气一直是神经质的,后来更暴躁,自己的儿女一个个都同她吵翻了,幸而他们都到内地读书去了,少了些冲突。这些年来他很少同她在一起,就连过去要好的时候,日子也过得仓促糊涂,只记得一趟趟的吵架,没什么值得纪念的快乐的回忆,然而还是那些年青痛苦,仓皇的岁月,真正触到了他的心,使他现在想起来,飞灰似的霏微的雨与冬天都走到他眼睛里面去,眼睛鼻子里有涕泪的酸楚。

关于太太,好像也没有什么温馨的回忆了,米太太脾气暴躁,连自己的孩子都和她合不来。

所以米先生选择了敦凤,老了他要享点艳福,称心一回。和从前的米太太他是对打对骂,现在是客客气气的“对不起、谢谢”也仅此而已。

也许是在他心底不愿意翻起来吧,那些仓皇的岁月,打骂的时候,是曾经爱过。触及他内心的过往,他是不会和敦凤分享的,甚至连她的名字、称呼都避讳着,怕泄露了什么。

那点看不见的酸楚有着无限的情愫,敦凤也不是体会不到。

去到舅母家,一时也不好走的。在那里闲话,偏偏敦凤说话总是提到她那理直气壮的过去,她的前夫,说起米先生又口无遮拦地说算命的说他还有十二年阳寿。

总是伤着他的心。

后来她说不早了去吧,混了一会儿,他终于去了,去看他的原配。

然后又回到敦凤舅母家,舅母买了烘山芋,大家吃的时候看见了天上的虹。

米先生仰脸看着虹,想起他的妻快死了,他一生的大部分也跟着死了。他和她共同生活里的悲伤气恼,都不算了。不算了。米先生看着虹,对于这世界他的爱不是爱而是疼惜。

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自己的痛楚都没有办法说,也没有人听,以前和她一起的岁月也要一起死去了,米先生心里是痛的。

因为人生的大部分他留在了那边,对于敦凤打骂生气也不屑了,他没有把敦凤放在妻的位置上。

在他心里,还不过是宠个姨太太罢了。他付出仅仅是金钱,也大概就没有打算有多少的回报,如果不是太太在最后的日子,他还是满意的。

太太,虽然没有提及名姓,如果一直在那边,哪怕自己不去看她,米先生觉得过去的自己还是和她在一起活着的。

谁舍得和过去的自己告别呢,尤其那是一段青春辉煌的,永远在他心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