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猫,右手画,插画师的有爱日常
作者:小七姐
采访时间:2018年1月8日
姓名:西幼(笔名)
性别:女
大连人,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动画专业。独立插画师,橡皮章达人,自由手作人,深度猫奴。大学毕业后京漂六年,目前,已回乡创立工作室,并继续自己的事业和梦想。
认识西幼,是在2016年底。当时,她做了一个爱猫milk的小型作品展。对她的最初印象,正如我微信里她的备注——橡皮章达人,一个学美术的女孩。
直到我们真正地面对面,这个斯文恬静的女生,却在不紧不慢地言辞中透露着她独有的淡定和韧性。虽然,她再三对我说着“我不自信”。
而正是这个看似不自信的西幼,却在人生的每个关键节点为自己坚定地作出抉择。比如全职逐梦,比如离京返乡。
当下,我便决心要和她合作,一起做点什么事。因为,我喜欢她身上的那种坚持和真实。
找到方向要做自己的原创
我父母是普通工人,在我七八岁时,他们因为性格不合离异了。
当时年纪尚小的我,很难接受这个事实。直到后来长大我才明白,如果两个人生活,人生观和价值观差异太大,勉强在一起也确实会有问题。
我小时候就爱画画,但学习不是特好。爸爸认为我学美术是不务正业,非常反对,觉得考个卫校当个护士才是正经工作。
爸爸善于社交,在他眼里,性格内向的我,社交和其他能力完全不行,所以他一直在否定我。
高考期间,爸爸曾责问我分数为何那么低。我的自信大概就在那时受到了一点打击。
就算到了现在,他也没有真正地了解我。也许,这是他表达爱的方式,严苛而保守。我曾试图去和他沟通,却始终无果。我向他展示过我的作品,他也都看不太懂。
而妈妈接触的新东西很多,思想开明,在画画这件事情上很尊重我。所以这样的父母在一起,早已产生了太大分歧,两人渐行渐远。
其实,妈妈说我小时候特外向,也挺活泼。只是因为他俩分开后,我也跟着变了。
原生家庭破裂,或多或少会对孩子有一些影响,但我觉得自己还挺积极向上的,会坚持自己的原则。
我大学学的动画设计,毕业后去了一家动画公司。在那的两年,我主要负责前期美术,设计人物场景等。
当时,动画公司在初创阶段,平日和周末经常加班,我基本每天都是9点以后才能回家。
在小公司里,什么都要亲力亲为,成长挺快的,现在我学的技能大部分都是这家公司造就。
后来,动画公司打算往电影方向规划,这和我的初衷不太一致。两年后,我便改行去了网页制作公司做了网页设计。
相对于之前的动画公司,这份工作作息正常,也不是特别辛苦。渐渐地,我有了自己的闲暇时间,开始在网上浏览,便发现了橡皮章这种手工形式。
起初,我觉得这种形式自己肯定不会去尝试。因为看到的大多数,都是刻的漫画里单一重复的图案,没什么意思。
没曾想,我也会有掉进坑里的时候。有天,我在豆瓣上看到友邻分享了相册,是个日本橡皮章达人MIZUTAMA刻的小名章,才恍然大悟,原来橡皮章还可以玩得这么可爱呆萌。
这是带有个人原创特色风格的章,它区别于我们的传统做法,完全是另外一种设计形式。
这种形式打破了我对橡皮章固有的看法,它简单灵动,不带有炫技的复杂。
当时,我就在想,是不是也可以刻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原创作品。因为我会画画,正好也养了只猫。这种想法,让我忽然间豁然开朗,也让我的生活从此变得有趣起来。
真正开始刻章,是2014年。我从网上搜集教学视频,从基础开始学起。
橡皮章雕刻门槛不高,我买来日本设计师的书研习,从中找出许多技巧性的方法来处理各个细节,临摹并不断练手打磨作品。
一开始,我对自己很不满意,觉得自己刻得挺烂的。前后花了一年的时间,才做出自己较为满意的作品。
其实,只要橡皮砖材质不差,自己胆大心细,经过不断试错,对技艺精益求精,橡皮章雕刻想不进步都难。
我喜欢橡皮章还有一个原因,投入不需要太多。工具特别简单,橡皮砖、颜料、刀具、铅笔、橡皮,这就是开工的全部工具。
从事自由职业决心离京返乡
除了橡皮章,工作之余我还玩了点别的,开了自己的淘宝店,做得比较多的是贴纸和手帐。
我买了一个插画师圈里特火的笔,画画覆盖力特强,本来是自己画着玩,但每次画一两个图案时,就想着索性不如画一套,做成系列款式。
有一年临近圣诞节,我心想不如干脆来个圣诞倒计时,每天画一幅,一直画到圣诞节到来,既有仪式感,又有系列的连贯性。
很多人问我这种如泉涌般的设计灵感从何而来,其实我除了看书,上网学习其他设计师,大多时候都在胡思乱想。
我是双鱼座,有时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瞬间,灵感就突显了。当然,我认为灵感更多还是来源于生活本身。
比如,我之前自己学日语。学着学着,就想把50音结合我养的猫milk,通过猫的拟人动作,把这个发音表现出来。
当天,我就在草稿本上构思起来。一开始,我想通过猫的动作,后来发现行不通,捕捉它的动作有一定难度。
后来,我结合了动作的发音,比如发音念“丝”,根据其谐音,创作了猫咪切菜丝的动作。
根据这个创意,我对照50音的发音,一一对应画出了这套卡。我把它做成银行卡大小,揣兜里方便携带。因为都是自己的原创设计,学习起来,也会更有动力。
我一直有写手帐的习惯。平时下班回家,会用半小时的时间来写,回味一下当天的生活。后来发现,每天记录是一件蛮有压力的事情,能坚持下来,我自己也很诧异。
我有两个形象,一个是西幼,是个小女孩形象。另一个就是milk,我养的猫。上班清闲时,我就会画一些作品上传到我的lofter上。
我其实画这些都是为了刻橡皮章准备的。但放在lofter上后,陆续被一些平台的编辑发现了,他们便问我,能否用我的设计出一套电子贴纸。
我当时也没想着要往独立插画师方向发展,就不假思索的同意了。后来陆续有人在平台上看到我画的贴纸,开始有一些商业合作找过来,希望我能为他们定制设计。
慢慢地,我发觉自己对独立设计这件事越来越上瘾。
在这之前,我的很多朋友,他们和我一样,边工作边兼职。上班不仅辛苦,挣的钱也刚够养活自己。而且,做的任何设计都不由自己说了算。
上班毕竟还是给别人打工,领导的要求可能会和自己的概念完全相反、理念相悖,最终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还得听他的。时间长了,一味在完成,渐渐会丧失思考的能力。
所以上班时,更多就只能抱着无所谓的心态,给公司做出来就行,公司满意就好,自己的意见反而并不重要,纯粹当这是一个糊口的方式,而不带个人情感。
虽然,我始终对自己没什么自信。但随着这样找过来的合作越来越多,时间长了,我渐渐觉得有戏,开始考虑解放自己,做个真正的自由职业者。
为自己做事情和上班就完全不同,必须认死理,必须和自己较真才行。
我是有点强迫症的,比如来了个活儿,我不能等,基本上最快一周内完成。所有和我合作过的人,都说我交稿速度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每次工作,我经常会忘记时间。可能一坐就是六七个小时,上班起码还有具体工作时间,在家就完全没时间概念了。
这时,我的强迫症就犯了,连去厕所这种小事,我都得必须达到一个阶段,把手头的现稿完成,才能去。
我朋友圈大多是插画师,大家天天喊着可以怎么治疗拖延症。只有我,一心在想着怎么治强迫症。因为,来了个活不干,我会难受得睡不着觉。
自由职业其实也不自由,需要24小时待机,因为会突然间有人找你。我一般要么就做到一个阶段再休息,要么就尽快完成,再去做其他的事情。
自由职业最大的好处是不用挤地铁,干活时,没有人在边上看着、催促,可以很自由。虽然现在这样的日子入不敷出,但内心是快乐的。
自己快乐的同时能愉悦他人,从中才会得到我想要的成就感。所以,衡量再三,我决定回老家发展。因为做我这一行,在哪都一样。
我从上大学开始,在北京生活了十年,一直在工作和住方面比较纠结。做设计需要较安静的环境,遇到合适的合租伙伴,邻居友好就很幸运。如果碰到合租环境不好,搬来搬去,也很影响内心的安定。
离京,生活成本相对还能降低一些。即使回家,我也会租一个工作室来做自己的事情,但无论如何成本都会比北京低很多。
虽然在这件事上,爸爸一直都反对,认为我在做一件极其不靠谱的事情。他始终认为女孩就应该稳定、务实,找个有车有房的小伙子嫁了才是正道。但我毕竟长大了,已不再是小时候的我。
妈妈则态度完全相反,她觉得我现在这样发展挺好的,特别支持我,甚至比我的信心还足。
她让我慢慢来,不用心急。她经常和我念叨着,幸好我随了她,爸爸再也干涉不了我太多。
我的终极目标是:给自己,脚踏实地做原创。因为别人给我的活,我多少会有压力,感觉紧张。即使完成了工作,画出来的效果,也不一定能达到自己的最好状态。
我的性格内敛,不善于表达。画画、手工创作,为自己做,才能真正打开自我的那扇窗,将内心真正想要表达的释放出来,赋予自己更多能量。
和milk的生活日常是我创作的源泉
常常有人问我:“milk是公猫还是母猫?”在最初设计milk时,我并不想给大家那么明确的性别感,不明确是为了这个IP的发展可以更广泛。
其实,我脑子里的它,是一个偏男孩性格的女孩。它本身是个素净的黑白色猫,不论搭配什么,都会非常好看。
之所以倾注这么多的情感在milk身上,因为我画它,也养了它。它是独一无二的,既是我创作灵感的来源,又是我不可或缺的生活伙伴。
我养了milk三年。还记得当初领养它时,就发现它不太合群,有点内向。在所有待领养的猫里,它看起来胆子很小,连上厕所都有种偷偷摸摸的感觉。
别的猫吃饭,它不跟着一起出来,领养处的工作人员需要单独开小灶来喂它。而我和它之间可能注定有缘分,我去领养时它正好出来,还在我身边蹭来蹭去的。
有意思的是,猫和人相处时间长了,连气场都挺一致的。我自己建了个猫群,大家都把自己和猫的照片贴出来,发现养的猫都和自己挺像的,就好像别人说的夫妻相一样,特别好玩。
他们说,milk和我挺像的,但我自己没看出来。不过,它有一些习惯和我完全相同。比如我喜欢吃生鸡蛋,它也喜欢。我喜欢闻中药味儿,它也喜欢。
和猫相处越久,越能在它身上发现无限可能。养猫之后,我发现跟我以前的想象不太一样,有时甚至完全是相反的,像我家milk就不爱吃鱼,不爱吃虾,不喜欢荤腥。
大多数猫都喜欢跳高跑到房顶或较高的地方,而milk就只能上床和窗台,没想到它竟然恐高!光这一点,就足够有意思了。
有一次,我回家一推门,看见床上地上竟有四五处污垢,本来想着可能是milk淘气了,仔细观察才发现是它吃坏肚子了。
我连忙给它收拾,没有丝毫嫌弃。在我心里,它就像是我自己生的孩子,照顾它是理所当然的。
milk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是个有自己性格和思想的小家伙。所以,现在我画的milk,都有点拟人化。有人问我怎么找的灵感,其实就是把特别小的事儿加以想象并放大。
比如,我早上打鸡蛋,然后它就过来厨房喵喵叫。我问它是否想吃鸡蛋,心里想着它肯定不吃,就把碗搁在那儿了。可回头看它,头已经拱进去开始舔了。
然后我的画上呈现的就是,西小幼在做饭,milk在吃鸡蛋。小情节赋予想象力,比如,我害怕吹气球,我就把这个害怕赋予到milk身上,变成:我在吹气球,它在害怕。
不过,它胆子真的很小。我有天买了大闸蟹回家,它傻乎乎地躲在一旁,从它的视角其实只能看到一个螃蟹腿在动,但它的眼神真的有很惊悚的感觉。
所以,灵感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接地气的生活中,在柴米油盐中发现不可思议的创作源泉。就好比人为什么会喜欢去动物园看猴子,那是因为猴子身上有人的共性。
虽然猴子是动物,但它是最接近人类、能和人类交流的动物,他常常会做出一些举动让我们产生共鸣,甚至是互动。
这就很有趣,把抽象的事物具象化,让创作更实用更生活,这就是我喜爱和milk相处,也是我创作的本心。
创作时,只要倾注了情感,一定会有人与你有共鸣。假设自己画的东西,连自己都没有感情,那么可能成功的几率也不会太大。
我觉得自己还挺幸运的。高中学画画时,就设想以后的理想是自由插画师,结果现在我做到了。
刻章三年时,我就想如果能办个展就好了。后来我遇到了我的日语老师,跟他见面一拍即合,让我在他的场地里办展,也实现了这个愿望。
2017年,我期待可以出本书就好,结果真的有人找过来,问我想不想出书,现在也在筹备阶段。
这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我认识太多优秀的插画师,想法很多,比我也优秀太多,无论是作画还是商业意识都很成熟。
虽然我也有一定的紧迫感,会一直不停地画,不停地创作。但我不可能跟上每个人,我只要做独树一帜的自己就好了。
我不喜欢改变,不喜欢顺应,不懂得随机应变,只希望能够按照自己喜欢的节奏往前走。
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就这样一直坚持下去。
——END——
「原创好物推荐」平行生活×西幼
【五十音图】和猫咪milk一起来学日语
用心生活,连学习都充满动力~
西幼的百分百日语学习动力卡片
可爱的猫咪milk陪伴你边生活边学习。
轻松学日语,milk来帮你。
请点击---“立即预定”,来选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