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还乡手记#黑龙项下的明珠,我的家
作者:若水君之

1.
一年的奔波劳碌,一年的舟车劳顿。总算在临近过年的时候,可以回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家乡了。
可能因为离别甚久,才知道回家的可贵。从提着行李上火车那一瞬,心中就被激动与期待填满:“新的一年,家乡有没有改变?有没有什么新的建设?多年不见,舅舅的腿伤是不是好了?哥哥姐姐们是不是也各有归宿了?……”要问的问题很多很多,从大到小,从城市到乡里,从家乡建设到家长里短,每一个问题都掩饰不住深深的思念。
硬卧的床梯很窄,床上的空间也很小。未到就寝的时间上床不是明智之举,因此我选择暂时占用一下下铺阿姨的位置,和她谈谈天。
通过闲聊,我得知她也是我们家乡人。他乡遇故知,算是四大喜事之一。沿途有了旅伴的陪同,整个旅程好像都不那么辛苦了。
车缓缓地前行,我亦静静地守候着车厢内的灯从亮到黑。待熄灯后,我爬到我的铺上,此时已是半夜十二点,但我仍是睡意全无。闭上眼睛,默默地数着站名,数它到了哪里,离家还有多远。
不知何时,不知已经迷糊了几觉,不知客人上来下去了几拨。我只记得我听到了“下一站,哈尔滨”几个字,仅仅是这几个字,就让人无比激动了。
不知怎的我竟克服了对矮床梯的恐惧,悄悄地下床,把窗帘拉开一条缝。看着火车从大桥上经过,我的心也随之跳动。
哈尔滨离我家只有三个多小时的车程了,我就要到家了,马上到家了!
我离我的家乡——齐齐哈尔,越来越近了!

2.
到家之后,家里依旧沿袭着多年以来的风俗,喜气洋洋,颇为热闹。而最让人感觉欣喜的就是家乡的发展与变化。初一到初五,我和许久未见的家人一起拜年、走亲戚。假如走亲戚时,不想在对方家里玩,也可以一起出去,到烤肉馆或电影院过年。
有没去过的老人说,“大冬天的能把肉烤熟吗?要去电影院就那一张大幕布,我早见识过了!”您还别说,他之前还倔犟着说不去,等他本人到了这里,看到了这不同往昔的变化,连声发出由衷的赞叹“好多年没出过门了,今天出门真的是大开眼界”:
冬天的烤肉和夏天一样好吃,配上啤酒则更有味道。肉放在电烤炉上,不一会儿就肉香四溢,完全不用担心碳烤炉容易出现的问题。
电影院也把放老电影的大幕布,换成了3D银幕。不止如此,还新引进了5D立体电影,那身临其境的体验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我们在惊叹不已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这些变化都已经无法用“改变”来形容,如果非用一个词,那就是今非昔比。家乡发展的突飞猛进,已经让我们移不开眼睛。
热闹的气氛一直持续到了今天,各家各户今日都恢复了平时的生活。而我明天也要出发,继续在外奔波,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
这时不禁想起一位老朋友,她是我的初中同学,一直学习都不错,但报志愿时出了很大差错,不得不学了一门她并不爱学的专业。也正因为此,她大学学业得过且过,一直把精力放在去大连学习视频剪辑上。
她也真是蛮拼的,自从学了视频剪辑,好几年同学聚会都不见她的身影。今年,不知道有没有回来,想到今年过年还没有给她拜年,心中也是有些许羞愧。
想到了就做到,我给她发去了拜年短信,顺便问了一句是否有时间小聚。
她很快回复了,还是从前的说法:太忙,没有时间,你和他们聚吧。
这倒没什么,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她后面的话:
这年头,有拼劲的年轻人都在“漂”。你看还有几个年轻人在齐齐哈尔?现在初中高中的孩子都紧着往外跑了。说实在的,齐齐哈尔真的不剩啥了。在大连越呆越不想回去,哪年过年你也上大连来吧,我请你吃海鲜。
看到这几句话,我的心中五味杂陈。难道对于他们来说,回到许久未归的家乡看看,竟成了不值一提的事情?
我瞬间脑补了他们列举出的一大堆理由:“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啊!从古到今什么时候受重视过?”
的确,从古到今,齐齐哈尔似乎都没有被放在首要位置过。
古代,虽风靡一时,却是少数民族的天下:扶余、鲜卑、粟末靺鞨,几乎很少见到汉人的踪影。
封建王朝达到鼎盛的时期,这里成为了流放之地。一有罪臣,就发配到这里来,可见齐齐哈尔在当时的统治者看来是多么不值一提。
清末至民国,齐齐哈尔成为首府,这也许是历史上齐齐哈尔最光荣的时刻了。但无奈这个时期,国难当头。即使是首府百姓过得也不是十分幸福。
不久之后哈尔滨代替齐齐哈尔成了黑龙江首府。齐齐哈尔的发展程度从此不如哈尔滨。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南方城市崛起,齐齐哈尔乃至整个东北更是逐渐成为了“被遗忘的角落”。我们则从小就被教育“将来好好学习,争取走出齐齐哈尔”。现在,看着身边的朋友都一个个离开了这里,有的甚至觉得“终于离开这个贫瘠落后的地方了”,听得此话,如骨鲠在喉,好多问题都在此刻涌上心头:
齐齐哈尔,真的是这样的吗?真的是年轻一代人做梦都想离开的地方吗?即使是迅猛发展,也改变不了他们内心固有的印象吗?
虽然我没回答,但是我的内心已经有了答案。

3.
我的祖籍在山东泰安。从姥姥姥爷“闯关东”那一代起,我们就在齐齐哈尔扎下了根。
到我这一代,已经是土生土长的齐齐哈尔人了。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的风格,都带着浓浓的“东北味道”。
我小的时候最愿意牵着姥姥满是老茧的大手上街,听姥姥讲述每一个街道的来历。每当姥姥带我走过百货大楼门口的时候,就会告诉我这就是“街里”,在我的印象中,街里和家附近的景象是那么不一样。“街里”是那么繁华,那么引人注目,尤其是到了晚上,霓虹灯的光亮足够闪的你眼花。在一个小孩子看来,霓虹灯应该是最新奇的事物了。
当时为了记住去“街里”游玩的时光,我每次都要求姥姥,给我买点奶糖带回去。回去之后也不闲着,逢人就发一颗,还不忘说一句“我去街里了,街里可好玩了。”
每次大人们看到我这个样子都哭笑不得,小孩子则眼一横“街里有什么好玩,我一个月就能去十来次”
尽管如此,我还是乐此不疲。在小小的我眼里,齐齐哈尔就是整个世界,从家走到火车站就是环游地球。我盼望着和姥姥一起出去玩,因为出去玩了,“世界景观”就尽收眼底了。
姥姥姥爷提起山东老家,总说是“关里”,因为黑龙江口音问题,“关里”和“街里”的发音非常相似。所以每次去玩,我都容易把“街里”说成“关里”,姥姥总会在这时拍拍我的头“傻孩子,这可不是关里啊,关里离这里还远着呢!”
我这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不只是齐齐哈尔,还有一个更远更辽阔的世界。不过在我的眼中齐齐哈尔还是世界上最大最漂亮的地方。
即使是长大了,认识了地图,也是这样觉得。在我的想象中,家乡有一条宽广的地道,通过这条地道,可以延展到四面八方。通过它,可以走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随着年龄的增长,姥姥去世,家人分散。在琐碎的生活中,家人对于齐齐哈尔的负面评价也越来越多。耳濡目染之下,我也开始埋怨这个抚育我长大的家乡。为了能够离开这里,离开黑龙江,我开始不懈的努力。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也会去北京,去上海,给家里人最好的生活。
在大学的几年里,我不断地拓宽我的视野。近到哈尔滨,牡丹江,远到内蒙,甘肃,北京,西安,沈阳,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我拍摄着每一张风景名胜的照片,期待着能够在沈阳,北京那样的大城市驻足。在我的不懈努力之下,我终于做到了,留在了沈阳一家幼儿园实习。
可是在经历了无数工作上的酸甜苦辣,再加上一个人在外打拼的辛苦。我猛然觉得哪好也不如家里好。于是在通知我放假的那一天,我第一时间就买票往家里返。
家乡,不管怎么样,不管别人说它什么,它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我身在何方,身上的乡情是割不断的!当到达哈尔滨的那一刻,家乡的呼唤就已经连接着我的血脉,让我与她再也无法分开。
我,是土生土长的齐齐哈尔人!

4.
放下手机的那一刻我决定,不再出去奔波了。
不是没追求,不是没理想,也不是没信仰。而恰恰是因为有这三样,才决定做与他人不同之事,选择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家乡。
学得再多,知识再精湛,如果不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家乡发展上,都等于是无用功。
如果实在不想留下,也不能够嫌恶自己的家乡。无论外面多么美,家乡的美,才是真正的美不胜收。
又或许,因为出身于单亲家庭,再加上舅舅的腿伤,自然而然就不希望离他们太远。无论成功与否,亲人能陪伴我们的时间越来越少。在他们身边尽孝,才是最大的光荣!
北京有故宫,颐和园,南锣鼓巷。齐齐哈尔有龙沙公园,明月岛,海山胡同。
沈阳有张氏帅府,方特主题游乐园,西塔一条街。齐齐哈尔有将军府,寿山将军庙,扎龙自然保护区。
哈尔滨有古犹太人活动遗址,齐齐哈尔北边也有古建筑群。
而且现在的齐齐哈尔发展水平突飞猛进,她已不再是那个不受人重视,最容易被人置于脑后的城市。历史是不断发展的,总有一天,我们齐齐哈尔人会让全世界看到,我们所表现出来的,是东北独有的豪爽,是大刀阔斧的改革,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粗犷之美!
没有与一线城市的比较,就没有对家乡的伤害!只要你心中有家乡,就会发现,它的美丽,超过了你见过的每一座城市。
黑龙项下的明珠是我的家,我愿默默地做一个文字耕耘者,永生为它代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