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和意外
昨天有一则新闻,说的是在昨天清晨,杭州某高档小区某户起火,消防队员现场搜出4名伤者,但将其送往医院后,均抢救无效死亡。死者是女主人和她的3个孩子,纵火的是他们家的保姆。这则骇人的新闻引起了周围不小的轰动,有说保姆是仇杀,有说保姆是被男主人的第三者利用而放的火,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很可惜的一家子,就这样阴阳两隔,因为不解其中真相,就不对事件的本身做什么评论。只是,我猜想,在事件的前一天,也许女主人还带着三个孩子欢快地走在小区的绿道上,她一边呼唤着走在最前面的孩子,等一等后面两个小的,一边和邻居妈妈聊着他们已经买好了机票,暑假里准备全家总动员,来一次令孩子们难忘的欧洲七日游。最小的孩子骑着小自行车想要追上最前面的,他费劲力气踩着脚踏,而走在中间的孩子在观望这场比赛的胜负,而且似乎更期待着最小的可以追上那健步如飞的大孩子,他喊:骑快些,骑快些!这个是我能想象的最为温馨的母子同乐的画面,不过,一场大火,把这一切都带走了。东西没了,可以再置,命没了,就是没了。
小的时候,爸爸每逢赶集回来,常会给我们姐弟仨带水果,一般带的是苹果,有时候一人分两个,多的时候,一人分三个。开吃的时候,我会先挑那个看起来有些瑕疵的。就像妈妈常教导的:吃东西,要先吃那快要坏了的,这样,明天你才能吃到好的。这样的理念一直贯穿在我童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吃的穿的用的,如果有选择,必定是先挑次的先吃先穿先用。在小农民经济社会的形态下,祖辈父辈们都比较贫穷,对未来没有安全感,如果能在今天管了稍许的温饱,就更愿意把好的留在明天,希冀明天会更好,貌似心里总被“先苦后甜”的美好愿望霸占着,认为苦尽一定甘来,这也许就是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大众的集体强迫症意识。
在我们如今不缺吃少穿的年代,人们也会有这样的纠结,曾经在网络上就有一道选择题:如果有一串葡萄摆在你面前,你会先吃大的,还是先吃小的?换是以前,我会先吃小的,但是现在,我会先吃大的。因为,当我读到“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我便开始放下忧虑,专注于当下。
我学会了慢生活:
刷牙,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不急不躁,慢慢刷。
洗脸,接一盆温水,毛巾入水,再捻干,轻轻擦,不伤脸。
买菜,按着自己的喜欢,精挑细选,排个长队,也不心慌。
做饭,大米淘一淘,擦干锅内胆的底儿,不让它锈坏了锅。
炒菜,木铲子用久也挺好使,翻一翻炒一炒,一盘好菜端出锅。
洗衣,倒上洗衣液,揉一揉搓一搓,污渍不错过,捻干抖开,挂一排。
拖地,房里厅内,扫一遍拖一遍,沥干拖把,晾湿布。
我学会了送祝福:
上班的人,我祝福他们工作顺利,
开车的人,我祝福他们一路平安,
上学的人,我祝福他们学有所成,
开店的人,我祝福他们生意兴隆。
无论接下来是明天还是意外,最好的时刻,就是当下。最好的状态,最佳的情绪,都应该赋予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