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即兴创作呢还是一定要有大纲和结构呢?
给人带来欢乐和快乐的工作很重要,把人逗乐了不仅仅只是幽默,还有一份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体验人世间的悲喜交加,更重要的是对人性的底层追求的深度剖析。
为什么喜欢看喜剧呢?
据说我们在生活中,很难得有哈哈大笑的机会。
1
假设每一天你都能哈哈大笑一到五分钟,肯定会对我们的健康,有莫大的帮助。
为了健康,今天开始看《喜剧这回事》这本书,学一点喜剧的结构。
因为喜剧就是冲突,人类总是想保持体面,总是想把最光彩照人的那一面,展现给大家。
喜剧是对这个原则的彻底颠覆。
今天本来在看《喜剧这回事》这本书,暗暗下定决心,至少要把第一部分全部读完。
不过,这个决心下得实在太大了。
下了决心之后,又在B站去找我以前收藏的内容。
2
记得在B站寻找资料时,曾经收藏过喜剧大师的课程,不过是好莱坞的喜剧大师。
在看的时候不由自主,又点击自己曾经收藏的郭老师唱的那首《照花台》的小调。
看着看着,又去找郭老师,二零零八年时候的唱了很多小调。
其中有一个《秋胡打马》,原来这个相声是他的师傅侯耀文先生,以前在八几年时候的春节晚会,曾经讲过这个段子。
一直以为这种大舌头式的讲话方式,这舌头的运用,多么的灵活,舌头应用灵活,必须要调动大脑的思维方式。
无意间,又看了《锵锵三人行》于谦老师,谈郭德纲老师怎样做相声创作的。
听完不仅惊叹!!!
郭老师的很多段子都是自己创作的,段子的创作有时长达一年或者两年。
段子的创作源泉来自于相声老祖宗的内容。
郭德纲老师以前讲相声不赚钱,那也得想办法生存下来,就在影视圈混着,给人编个剧本,打个杂,串个场,这也是糊口的一种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他写段子的基础。
他的段子只是写一个小纸条,大概就那么二十来句话,然后找到于谦老师两个人对对词,就上场了,现场很多事靠双方合作时候碰撞的火花,其他的电视剧,电影,台词都是预备好的。
3
天哪!相声段子的创作,竟然有百分之六七十是现场创作。
一个捧哏的一个逗哏的,双方一个是埋包袱,一个是要把包袱抖出来。
于谦老师解释为什么可以这样创作呢?
主要是相声大师们,也就是前几辈的大师们,他们非常的聪明,已经运用了国语中很多的词汇以及结构,这里面已经包含了相声结构框架和基础了。
每一个段子,他们肯定是有套路有框架的,把想好的内容再装进去,在剧场演出时现场看观众的反应,根据现场观众的反应,不断的打磨一个作品。
有这么几句话记得非常清楚:
你有病吗?你有药吗?在网络上第一次看到,这个相声段子,并不是觉得很好笑。
后来在某一个电视台的春节晚会,这个作品又重新包装打磨。
4
笑料包袱三分钟一个五分钟一个,难怪,广州脱口秀俱乐部的很多演员,每天晚上,都是听着郭德纲老师的相声睡觉了。
脱口秀的段子创作,也是演员们自己创作的,来源于自己的生活,或者是观察的生活。
个人认为脱口秀的创作,不管是自己经历过的或者自己看到的,只要不是太低俗,也不是太攻击人,而且能把人逗乐了,这就是我们来看脱口秀的最根本的原因。
脱口秀演员,按照于谦老师的说法,他实际上一个人又是捧哏的,又是逗哏的。
一个人分饰两个角色,脱口秀的段子他们好像没办法,做到这样做现场如此大的创作。
现在不得不钦佩,郭德纲老师和于谦老师的相声功底非常深,原来创作的过程是这样的。
于谦老师也说自己和郭德纲老师一样,性格台下是内向的,台上是外向的。
整天都要想说什么段子,把别人逗乐了。
反倒自己很容易抑郁,国外的喜剧演员也是同样的情况。
如果台上很跳脱,台下也是如此,那这个人就成了真正的疯子了。
成为主播,我觉得必须要有情绪,要冲突,去讲一段故事。
如果都是平平的,没有反差,没有冲突,那就吸引不了人了。
开始大量练习。
什么时候,自己在做脱口秀的段子,如果也能像郭德纲老师的那种创作,哎!想想看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