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想法心理

每一份小小的努力,终会给你大大的惊喜|简书近一年的收获

2018-12-11  本文已影响478人  静定如常

经常有人跟我私信:“静姐,我看你的文章好励志,可我是一个写作小白,粉丝数实在太少,好揪心,你能帮忙看看我的文章有什么毛病吗?”

我不是什么人生导师,我只是去做了我想做的事,每两三天写一篇内心真实的东西,没灵感就一周左右写一篇,仅此而已。

前几天看到一本关于写名作家的书,好几位知名作家都提到了语言真诚,我很庆幸自己,语言不优美,观点不深刻,但有一颗对读者坦诚以待的心。

01

接触心理学有两三年,每次走出心理学课室,教室门口张贴着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的一幅画,画上面醒目地写着这么几个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每每经过这几个字时,我都默默问自己,我可以做更好的自己吗?那份否定加肯定的感觉,也多少让我喝了些鸡汤。内心的好感告诉我,我特别喜欢人本主义提倡的:好好开发自己的潜能,每个人的潜能都是巨大的,都可以成长为独一无二的更好的自己。

我小时候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镇,老爸虽然很有经商头脑,但当地物质匮乏,印象中镇子里唯一的书店也是卖教学辅导资料和明星挂画的。

小时候我不像城里的孩子那样有机会读很多名著,有机会挑选自己喜欢的好书。我家那时唯一的书是《蒋介石与毛泽东》,我人小也看不太懂。

高考前,语文很努力,死记硬背不说,还专门找语文老师开一个月小灶补习过,硬生生只考了要死不活的106分,幸好作为文科生的我一向数学可以,算是解围,那我的写作水准可想而知,起点也许比很多人都低。

02

我对写作产生兴趣是在外企时,公司编制企业文化手册。老板是湖南人,即是技术专家,又是营销高手,还是人力资源专家,家里世代农民,没有任何背景,他却靠着惊人的毅力把企业做强做大,到后来被世界500强的博世高价收购。

我特别佩服这个老板,当时我点子还算多,他很重用我,每次外事活动,都带着我去交流学习,我不甚感激,所以编制企业文化手册时,特别认真,那时觉得文笔好真的好重要,一心想写好不让老板失望。

真正激发我写作欲望之时,是在国企,同事大多是写作高手,还有的人会网络技术、机械设计,人至中年的我,没有两把刷子怎么混?我暗暗跟自己较劲,一定要把写作当成一门手艺,重视起来。

在国企经过半年努力学习写作后,我写的公文几乎很少有人敢当面说不是,自己还蛮得意,终于可以“不用夹着尾巴做人”。

03

老天给你关上一扇门,也会给你开着一扇门,虽然当初因为限购没能买上最好地段的房子,可是现在家门口几百米的地方就有个藏书几万册的免费图书馆,商业的、心理学的、教育的、管理的、小说的、名作家的,只要你想读的,大多可以满足你的胃口,对我来说,这里的确是一座挖不完的宝库。

马上临近一门重要考试,我还在情不自禁地偷看闲书,读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会感叹文字的厚重和力量;读到周国平的哲学书,会羡慕周老师的质朴和睿智;读到韩寒的杂文,会折服于他的率真和辛辣。

曾经我在想,我要写像毕淑敏那样细腻的、柔软但有温度的文字,要写林清玄那样缓缓如清泉一般流淌的、娓娓道来的文字。

妈呀!我看了韩寒的文章,真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说了我想说的话,过得多么真实!难怪那么多人喜欢他,单是《三重门》就印了十多万册,读者都喜欢这个真实感爆棚的、敢怒敢言的、曾经的年轻人。

我突然好像找到了一点答案,写出我自己的节奏感就好了,写什么跟性格有关,真挚火辣的人写不出悠扬的、有仙气的东西。好吧!我就把我的认知层级、性格特质写出来就好。

读书是读自己,写着写着,会慢慢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东,会让你豁然开朗。这或许是读书的意义之一,书里可以找到你困惑已久的答案。

04

你们知道我的进步在哪吗?有些人会觉得我矫情,可对于语文天资一般的我,对自己要求也没那么高。

昨晚,重读《从零开始学写作》,大半年前的我,看了书,记了好多笔记,还是了解得囫囵吞枣,可是昨天再看,感觉作者说的好多东西,都是我想说的或者我认同的。

再读这本书,感觉特容易和轻松,甚至我好像还看到哪里是不是有语病,半年前的我,哪里敢提及“语病”二字啊。天哪,现在的我,这是怎么啦?胆子还不小。

没有比较,就没有差距。前几天看我刚开始写的简书文,随便读到一段话就有两三个语病,不再想往下看,本能逃避受伤的感觉,逃避不好的我。

我一边感叹这一年的写作收获还行,一边夹杂着少许贪婪又失落的复杂心事。过往,好些简友给我带上了亦真亦假的帽子,说我厉害、真诚、励志。

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大姐,可能看我写得有些励志,“可怜”我,又是经常打赏我,又是报我的写作课,我问她为什么报名,她只是简单地说一句:“我就喜欢你。”她都退休了,在家学古琴,也不需要学什么写作,纯粹为了支持我,感动不已。

最近看到奇葩说里,邱晨得了甲状腺癌,我更不想和本就资质一般的我死磕了,何苦自己为难自己。向死而生,说的其实是自己能力范围内过好每一天,不是为了追赶小成绩过度疲劳,英年早衰。

简书写作快一年,走到这,我不觉得自己多励志,只是觉得看书和吃美食一样是我的本来爱好,写作也成了我宣泄自己情感和解读自己认知的出口,感谢像大姐一样帮我的朋友,感谢那些不嫌弃平庸的我、却还在夸我的你们。

年终,朋友圈经常有什么成功人士演讲年会。哪有那么多励志,哪有那么多成功学,去做都是成功学,不做听100场成功学,成功都只属于别人,写作之路终究是靠脚步丈量的。

作家兼编剧六六写过《蜗居》,写过《双面胶》,她是写人的痛点的高手,写什么火什么,而这样的文学大牛毕竟凤毛麟角。

2019年,我不太想写纯文学类的东东,也深知没这本事,还是希望将痛点、文学和新媒体结合起来,延续自己的写作爱好,光靠文学吃饭有难度,光靠新媒体地基打的不牢固。

也许,你的每一点努力看起来微不足道,可回头来看,你似乎已经走在让自己心安的轨道里,写作于我,痛并快乐着,但快乐居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