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漫谈简书电影院简书电影

【电影】《廊桥遗梦》和《两小无猜》中的亲子关系

2019-04-30  本文已影响3人  半池花儿

《廊桥遗梦》剧照

《两小无猜》剧照

看电影《廊桥遗梦》的时候,最打动我的是距离四天的幽会过后,他们在镇上再次遇见对方,隔着漫天的水雾、红灯、两辆汽车的距离、和身边的丈夫,这一段太美了,音乐、演技、画面都和谐共振。

《两小无猜》让我诧异无比的是他们都是毁灭与天真并存的一类人,像齿轮一样契合但是错位而行。

而我最想说的居然是这两个电影的亲子关系。《廊桥遗梦》是了解,《两小无猜》是放弃。

《廊桥遗梦》一开场就是若干年后,女主的遗嘱是要求遗体被火化、洒在麦迪逊桥。子女的态度是惊诧、疑惑、不同意的,日记本逐渐打开,他们开始了解母亲,了解母亲的一生。

这是所有的父母和孩子都存在的问题,深爱彼此,却并不了解,他们的相遇是隔开了少年时代的,子女认识父母的时候,他们已经是选择成为父母的成年人,当然也可能是社会选择和被迫选择。父母认识子女的时候,更是有着一种天然的亲昵和完全掌握的自信,子女没有溯源,父母没有在发展中变化。

女儿对母亲有一种天然的理解,可能是出于同一性别的隐秘的共识,所以她开始阅读这个故事,而儿子,变成了世界上大多数的中年人,抗拒、毫无幽默感、紧绷。

就像她在日记里告诉孩子的一样,「我觉得自己这一生,真正的自己还没有被最爱的人了解过,我本来想过把这个故事带到坟墓里去。」

但是她还是鼓足勇气讲出了这段往事,关于对家庭的逃离、对日复一日生活的厌倦,还有此生唯一确切的爱情。以及对深爱的小孩的自我剖白,我除了是一个母亲、还是一个女人,一个人,单独的个体,复杂的感情。

这份坦诚让我动容。

而我们的亲子关系中,没有这样的勇气。大多数的身边人,自己都不具备成年人处理感情的态度和方法,这样的自我剖白,更是不可能的。

了解更是极其困难的一件事,却也是爱的基础。

成年以后,我尝试着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了解父母,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别人的讲述里拼凑他们的童年、成长、选择,多了一些理解和体谅。

《廊桥遗梦》如果是了解,那《两小无猜》是更为剧烈地震荡和选择。

当子女没有成为期待中的模样时,你会怎么选择?

他们的约定是“敢不敢”,将世界当作巨大的游乐场,男孩的父亲默认了十年来这个女孩一直住在他的家里。在18岁的时候逼着他做出选择。

在婚礼上,面对女孩的再次出现和剧烈地破坏性,父亲当场宣布和男孩断绝关系,「从现在开始,你不存在了,你在我的世界中抹除了。」

随后十年他们都没有直接打照面。

看的时候很心惊。为爱情的疯狂心惊,也为父亲的决绝心惊。

突然发现,人类抚育下一代并不仅仅是生育本能,也是一次冒险。面对全然未知的命运,要坦然接受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包括出走、离散、不尽如人意、平庸甚至罪恶,这一切都是成为父母要面对的。

放弃,又意味着什么?

放弃一段关系,放弃一份工作,可能会把自己拉出来,克服了沉没效应,是及时止损。

但是亲子关系呢,放弃呢,相看两厌,不予经营,就此别过???

甚少有人做到吧。

又有多少小孩,依仗着这种得天独厚的生理性和心理性的优势,在一次次与父母的battle中获得短暂的胜利,我不也是吗?

亲子关系我觉得比成年人建立的情感关系,更为复杂深邃,其中包含的角力、仇视、爱恨、纠缠丝毫不比情感关系少。

期待我们都拥有更加和谐的平和的亲子关系吧。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