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之体系结构

2019-12-21  本文已影响0人  冰河winner

在计算机网络中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就必须遵守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这些规则明确规定了所交换的数据的格式以及有关的同步问题。

这些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成为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

对于非常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协议,其结构应该是层次式的。例如,假定我们在主机1和主机2之间通过一个通信网络传送文件,我们可以将要做的工作划分为三类。

1.png

第一类工作与传送文件直接相关,如发送端的文件传送应用程序应当确信接收端的文件管理程序已做好接收和存储文件的准备,若两个主机所用的文件格式不一样,则至少其中的一个主机应完成文件格式转换。这两项工作可用一个文件传送模块来完成。这样,两个主机可将文件传送模块作为最高层。

但是,我们并不想让文件传送模块完成全部工作的细节,这样会使文件传送模块过于复杂。可以再设立一个通信服务模块,用来保证文件和文件传送命令可靠地在两个系统之间交换。也就是说,让位于上面的文件传送模块利用下面的通信服务模块所提供的服务。可以发现,如果将位于上面的文件传送模块换成电子邮件模块,那么电子邮件模块同样可以利用它下面的通信服务模块所提供的可靠通信的服务,这就是分层的一个优势。

同样的道理,我们再构造一个网络接入模块,让这个模块负责做网络接口细节有关的工作,并向上层提供服务,使上面的通信服务模块能够完成可靠通信的任务。

从上述简单例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分层带来的好处:各层之间是独立的,某一层并不知道它的下一层是如何实现的,而仅仅需要知道该层所提供的服务接口。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层间的接口关系保持不变,则在这层以上或以下各层均不受影响。此外,对某一层提供的服务还可以进行修改,乃至取消。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我们把计算机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国际标准组织提出过一个标准框架,就是著名的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RM(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统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但是得到最广泛应用的不是法律上的国际标准OSI,而是非国际标准TCP/IP,TCP/IP常常被认为是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2.png

OSI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七层,但它既复杂又不实用。TCP/IP是一个四层的体系结构,包含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网际接口层。不过从实质上讲,TCP/IP只有最上面的三层,网际接口层并没有什么具体内容。因此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原理时往往采取折中的办法,即总和OSI和TCP/IP的优点,采用一种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下图模拟了两个主机的通信数据在各层之间所经历的变化:

3.png

可以用一个简单例子来比喻上述过程:有一封信从最高层向下传,每经过一层就包上一个新的信封,写上必要的地址信息,包有多个信封的信件传送到目的站后,从第一层开始,每层拆开一个信封后就把信封中的信交给它的上一层,传到最高层后,取出发信人所发的信交给收信人。

虽然应用进程数据要经过上图所示的复杂过程才能送达终点的应用进程,但这些复杂过程对用户来说,都被屏蔽掉了,以致应用进程AP1觉得好像是直接把数据交给了应用进程AP2。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