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适合寻宝的奇书,阅读过程就像在竭尽脑力“打怪升级”
《万物:文明》(上卷)是延斯·哈德“漫画宇宙史”三部曲第二部的上卷,延续了第一部开启的宏大野心,将科学、艺术和文化等诸多要素巧妙地融合,在清晰的时间轴上,穿插了人类历史上长久积累的丰富素材,构筑出又一部挑战人类智识的神作。
在这一系列的开篇《万物:创世》中,“哈德用区区367页、约2000张插图来表现140亿年的历史——算下来,每张图要讲700万年的故事——从宇宙大爆炸一直讲到人类诞生前夕”。在《万物:文明》(上卷)中,哈德选取从人类诞生到古罗马帝国建立的时间段,通过“手绘2000多幅图画,勾勒出400万年的人类进化史:平均下来,每幅画要讲述2000年的历史”。
当然,单纯从时间跨度上,并不能说明什么。不管从哪个研究角度,古人类、地质学、地球演变……对于史前时代,都只能在较大的时间粒度上做描述。经过各类科普读物的反复灌输,我们对此类内容也并不陌生。
哈德当然不满足于仅仅选取漫画的形式、单纯的对大家熟知的知识做再次的传递,他的目标更宏大。依据时间线描述地球文明史的发展仅仅是《万物:文明》(上卷)的基础脉络,哈德的野心在于,试图在此基础上,做横向对比和纵向分析上的扩展,挖掘出文明发展中更深层次的本质规律和内在动机,展现出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过去与未来的内在联结。这是一种异常开阔的视角,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在横向和纵向上都能自由穿梭。从书名的“万物”也可以看出,哈德着眼的绝不是单独的个体,也不仅是人类这种单一的物种,而是地球上的万事万物,包罗万象。
哈德对文明发展的历史叙述,轻松中不失严谨,画面中生动的再现、巧妙的诠释都让人眼前一亮。同时,他的想象力也堪称天马行空,能够将古今中外的素材自如地融合,服务于统一主题,又富于幽默感,有些画面初看意外,再品又觉合情合理。这使得整部书如同一个大型的寻宝游戏:跟随主线任务前进的同时,每一个节点都埋藏着新分支的可能,比如某一种技术的萌芽、发展与壮大,或者一门艺术的诞生和演变,只要努力挖掘,总能得到惊喜。
毫无疑问,《万物:文明》(上卷)是一部信息量巨大的书。下面我从书中选取几个例子,可以进一步展现这本书的特点。
如前所述,时间轴上的纵深穿插,不拘一格,正是这本书的一大特点。我们知道,这本书讲述的是从人类诞生到古罗马帝国建立期间长达400万年的文明进化史,截止时间在公元元年。但作者在画面中,经常插入大量公元后甚至是现代的历史、文化、信息内容,包括绘画、雕塑、历史图片、影视作品等。这有点“乱入”的感觉。但仔细品味,又觉得的确能够帮助人理解前后画面涵义,以及特定事物的历史发展脉络和惊人前景。这种时间上的纵深穿插,新奇,却不出格;分明是乱入,却又那么顺理成章。这也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大量信息的了然于胸、自如掌握。
比如讲到人类制造工具,从打磨石器、刀剑、手枪至威力巨大的现代化杀伤武器,我们看到人类在制造工具上的飞跃进步。
讲到人类的直立行走,从远古直立人的骨骼结构变化,到巡逻的士兵、现代跑步机,脚上的装备也包含皮靴、舞鞋、滑板等,花样百出。人类的行走,的确是走出了广阔的天地。
信手拈来的丰盛信息,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这本书被称为“挑战人类智识”正因于此。书中每一点都可以深挖,只要你找到方向。阅读的时候,是挑战,也是一种乐趣。
比如开篇叙述恐龙灭绝的时候,就借用了“骑士圣乔治屠龙”的典故和圣经中大洪水的传说。
讲到人类手部的进化,引用了宗教中把人钉在十字架的手部特写和米开朗琪罗的《上帝创造亚当》的局部。
在古代文明部分,希腊文化,讲到了神话中奥德修斯为避免受到诱惑,把自己绑在桅杆上,倾听女妖塞壬歌声的故事。
这幅图表现了凯撒之死,描述了凯撒在元老院遭到贵族议员们集体刺杀的历史事件。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元首刺杀案”。
还有美国拉什莫尔山的四总统头像,他们分别是华盛顿、杰斐逊、罗斯福、林肯。四个巨大的石雕像,石像的面孔高18米,鼻子有6米长,非常壮观。
讲到海战时,引用了描述装备有“希腊火”的拜占庭帝国德罗蒙战舰的历史画作。这幅画的原作来自11世纪时约翰·斯凯里特斯的《史纲》一书在12世纪时的西西里抄本。在《海洋与文明》中有关于这幅图画的介绍。
《海洋与文明》插图作者对各国文化有很深的理解,穿插许多西方文明包括古埃及文化、古希腊文化元素,还包括东方文明中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元素。整本书中,中国元素非常多,从先秦时代的故事和绘画、长城、兵马俑,到古籍中的绘图、中医药方、文明标语等不一而足。
上面只是《万物:文明》(上卷)中的几个例子。实际上,这本书中包含的这类信息非常多。有心的读者,可以从中挖出很多宝贝,惊喜不断。这的确是一本适合寻宝的奇书,阅读过程就像在竭尽脑力“打怪升级”,打下的怪越多,越有成就感。这样的奇书,捧在手上,时时寻宝,自然是充满乐趣和挑战的美事一桩。
2017.10.01雾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