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对“祖安”文化一些列事件的思考
今天在b站上看到一个半年无声无息的up主又更新了视频,更新视频的内容,说的是前一段时间流行的“祖安”文化。之前对此很有感触,所以写一篇文风比较严肃的文章来谈谈我的看法。
这位up主在视频中解释了自己沉默半年的缘由——网络暴力,原因竟然仅仅是自己是这种“祖安”风气的反对者,发出了自己反对意见的声音。现在风波已过(且算是平息下来了吧),他又可以重新发声。
争议的热点在于“祖安”文化。我本人不是英雄联盟玩家,所以对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并不是很清楚,总之我所理解的“祖安”文化,实际上是将脏话美化的一种说法。起初是作为一个搞笑的哏在网络流传,后来演变成为了日常生活的语言风气。
到此处,肯定会有一些明白的人士出来发声,应该正确认识这种所谓的“文化”。一些网络自媒体制作者开始发声了,接着是共青团中央官方的声音。
你以为这种脏话的“美化风气”会被遏制?不,事实情况十分恶劣!网络群众一开始还十分支持,舆论导向是积极的健康的,然而“受体”(看到这些反对声音的人)数量不断增大,我们又看到了另一种声音——你在蹭热度。那些反对者们开始对up们造谣,说up“曾经做过祖安素材,没有火起来,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以至于后面的共青团中央发声的时候,他们居然说共青团蹭“祖安潮流”的热度。作为一名中国共青团团员,我自然是十分愤怒的。
理性的分析祖安文化背后的一些反映出来的东西,我找出来了以下的几点给大家看这个问题的视角:
1.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进入互联网“虚拟社会”的门槛大大降低。
也就是说,当今的网民过于低龄化,所以会有相当的一部分声音处于负面的舆论引导。当然,此处的低龄化指心理年龄低龄化——主要表现为对事物看待的价值观尚未成熟或些许扭曲。
那些涉世尚浅的“低龄网友”们很容易受负面的引导,形成一些畸形价值观,以至于会有一些看了让人心寒的言论。
一个文化的形成,是不断吸收、不断融合,最终上升到一个社会性层面的。
祖安文化形成,从游戏开始,逐渐上升到了社会面,受体不仅仅是游戏爱好者,已经是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其中不乏低龄的小学生中学生。
祖安文化的本质,最粗俗的说法,就是脏话二字。
我本人对于此的看法是,我尊重你的语言方式,但是我不赞同它。所以,对于那些说脏话的人,不是太过严重的我基本上都是一笑而过,不太放在心上。
3.祖安文化背后——脏话的受体
首先,脏话的存在是非常合乎情理的!我本人在情绪“非常激动”(如突然被吓)的时候也会下意识的说出那个音序“C”开头的字。
脏话是人们表情达意的一个途径,从脏话的一些个词语来看,这是由一些比较“原始”的词汇构成的话语,所以是与人类社会进化方向比较相背的。由于它原始且合乎常理,所以会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语言系统中。但是,刻意使用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即在语言上的“返祖”。
脏话在生理学上的科学研究也是很有趣的。说脏话也会有好处——它可以在瞬时减轻你的疼痛。比如当你被尖锐的什么东西扎到了,你骂一句,然后就会觉得好受一些(然而,这种好受不会一直延续,所以你还是处理一下你的伤口吧)其背后的原理是,说脏话会释放一种兴奋的神经递质(好像是多巴胺?)。人们还对长期脏字不离口的人们做了跟踪实验,结果表明,这一类人十分容易情绪化,即丧失部分理智,所以……这还是一种“返祖”的体现。
以上说的是一种极端:十分刻意或习以为常说脏话的人。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批判的对象要把握一个度。
对于一些“祖安人”,我自身有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我课余加入了一个游戏战队群,因为自己打的还蛮不错,所以挺受管理层一些朋友的照顾。
我发现这个群里聊天的风气不太对——十条消息中,有八条有意无意带的字词中在“问候对方的家人”。我便向群主反映了,群主也认为不太好,于是就以群主的身份向所有人发布了“我的建设性意见”(我的用语全部在使用敬语、谦词,最后以试探性的问句提意见)。然而在管理员中有一个所谓“祖安人”,看见群主发的信息便开始对我进行狂轰滥炸式的进攻,然后还以管理员的身份踢了我。
我愈发被气得好笑,仿佛用语粗俗是天经地义般的事情。冷静分析,终究还是戳痛了他们脆弱的心。话已经留了,改与不改也与我无关。
4.贴标签
人们很喜欢在一些事情上给一个群体贴标签。
在美国:黑人-犯罪,阿拉伯裔-恐怖袭击
在中国:玩游戏-学习不好,高考失利-这辈子玩完
这是一些很以偏概全的惰性思想,也是缺乏理性思维的。
我相信,黑人不都是罪犯,阿拉伯人不都是恐怖分子;我相信,玩游戏的学习也有到天上去的(我就认识不少),高考失利的也有靠自己努力让自己人生富有意义的(高这里的意思是:考失利与人生充满意义毫无关系);正如我相信,祖安区(从其他up的视频了解到的)的人并不完全都是“爹娘口中飞”的人,里面肯定会有具有游戏道德的人。
所以,我们在去看待一个问题的时候请尽可能的全面。这是一种战胜惰性思维的过程,这是一种让自己思想得到升华的过程。
我很喜欢南非一个单口喜剧人Trevor(崔娃)的观点:“我很喜欢和与我观点相反的人交流,因为和自己持相同态度的人聊天会让自己呆在自己的那个泡泡里,学不到新的东西。相反这是一种打破自己泡泡的过程,我很享受它。”(大致意思,出处好像是2015年华盛顿的那场演出)
所以,把自己眼光放开一些,试着在指责一些人或现象前冷静分析一下,不要做那个看着标签说话的人。
总而言之,我中国五千年文明古国,是与这种以脏话为荣的文化坚决对立的,就算你披了一层美其名曰“祖安”的外衣,我们也要坚决反对。
以上便是我对于“祖安”文化一系列事件的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