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3 何处为心

2020-11-13  本文已影响0人  仙亦恋凡尘

翻来覆去,连听带看,几遍下来《楞严经》第一卷,有点懂了。

这个主题很大!

一天,阿难去乞食,结果碰上一位前世姻缘女,据说有五百世姻缘。姑娘一眼看到他,就爱的不行不行的,死了都要爱的那种。但是阿难是修行之人,有戒律的,怎么可能答应。于是姑娘就伙同她母亲一起在斋饭中下了迷药。这事让佛陀以佛智慧预知了,就派了弟子把阿难救下,阿难因此没有破戒。事情发生后,阿难在佛前痛哭流涕。佛啊!我一生决心虔心修行,跟从您学习了那么多佛法教义,但虽是多闻,却定性不足,这才着了道。自己的道行怎么就这么浅,根基怎么就这么不牢固呢?我是您的堂弟,有机会得到您更多的爱护。我以为跟您近一点,就能得到更多的方便,今天才知道自己吃饭自己饱,您的境界我还证不了。佛啊,您赶紧开示于我,怎么才能修得定的境界呢。不光我阿难想听,那么多大菩萨都等着听呢。

佛真是循循善诱者。由于佛祖的修禅已至不可说境,身体常放光明,面放金光,有时能耀人眼目,不敢仰视。现代人若看见这种情况,一定以为是外星人。古人看到,自然直接跪倒膜拜,等到自己能说话的时候已经是泪流满面了。我们在很多佛教的艺术品、文学作品、佛经中都看到对佛光的表现和描述,这绝对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佛祖确确实实能够身放光明,只是后世之人无从瞻仰。我们看不到,解释不了,就会不信,这正是人类著相愚痴的表现。至佛陀觉悟以来,言语无碍,理义无双,世上没有他回答不了的问题,解决不了的疑问。所以佛有一种难以想下来的慑服力!当时古印度有许多小国,星罗棋布,从国王到市井小民,空巷而出,潮涌般的追随佛陀。佛有很多开悟的弟子,就因为看了他的形象,听了他的声音,受了他的佛光,加上自己累世修行的基础,一点而破,得悟正果。

扯远了。佛对阿难说,你想要学习定功,首先要知道你不定的是什么。就像国王要去剿匪,总得知道贼窝在哪里。那么你知道你的心在哪吗?这一问也是千古一问。千年后,禅宗二祖慧可在达摩祖师面前,长跪三天三夜,也是有此一问。慧可说,“我心不安”,达摩问,“汝心何在?”。慧可因此开悟,拜为弟子。憨头憨脑的阿难在佛前还没有这么高的觉悟,他给出的答案还真不比常人高明。

阿难说了,心嘛,当然得长在身体里面了。以古人的知识,他应该说得是怦怦直跳的心脏,换成现在的解释也就是大脑。佛说,不对,心能了知一切,它在肚子里面,怎么看不到肚子里面的东西呢?老实讲,现代人认为这个理由也很扯,但佛祖用来辩倒当时的阿难是绰绰有余了。因为佛祖根本就知道阿难答不上来,有很多的愚见,为破除这些愚见,才有此问。

阿难说,是呀,好像不在里面,那么一定在身体外面了。您看,心能知道外面的一切。佛说,你真扯,心能看到你的脸吗。它在外面,怎么看不到你的脸呢?阿难顿时蒙圈。对呀,这是怎么回事?其实,他落入了佛祖的设问陷阱。佛祖的问题让他认为,心是一个实物,有这么一个东西,你去找,看它躲哪了。

阿难是够难的。不在里面,不在外面。那就在眼睛里躲着呢,就像带着眼镜(琉璃,那时候没有眼镜)的人。眼镜看到了,心也感觉到了。佛说,那样心就能看到你的眼睛了。阿难说,不是呀。人呢,开窍的地方就是明的,不开窍的地方就是暗的,心在眼为明,在身为暗。这里阿难已经有点进步了,应该已经意识到人是有神经系统的。心的位置不是器官本身,而是我们现代人认为的感觉神经系统一类的东西。

佛说,不对。暗的感觉和你是有分别的,按你的说法,一闭眼都是内脏了。暗不是你的本身呀,没光就是暗,你能区分闭眼的暗和没光的暗吗?阿难说,不能。那岂不是说没光的时候,你内脏都在虚空中飘着。这也不对。

这么说完,阿难终于放弃找心的实体的努力。说,佛祖,你自己说过的。由心生故,生种种法,由法生故,生种种心。那么我的心到处都有呀,随所合处,心则随有。看到什么,伴随那个东西就升起了我的心。佛说,照你这么说,心没有具体形态,但能跟外物应而生。那你摸摸自己,有感觉吗?这种感觉是从身体里来的呢,还是身体外来的呢?佛这么一问,又把问题引向了心在身体里,还是在身体外的问题。身体里来的感觉,那么等同你先前说过的心在身内;身体外来的感觉,等同你先前说的心在身外。反正都是不对的。阿难这里想说人的感觉就是心,他想说你能看能听能摸到各种东西,这种感知就是你的心。佛的意思也很简单,自行车能跑,你不能说跑是自行车。

阿难在绝望前仍在努力,心不在里,也不在外,那么一定在中间。佛先笑了,世上哪来的中间呢。阿难解释,不是那个意思啦。比如,眼睛是你身上的物体,外物是另外一个客体,你的眼睛看到物体,升起了认识,您说这是眼识。这种认识在眼与物体的中间,我说的认识分别就是心。阿难确实进步了,他现在谈到认识就是心。佛说,既然是认识有分别,你不是我,我不是你,哪里有中间?你若是我,我若是你,哪里来有中间?若没有这个中间,心又如何能存在于物眼之间呢,心若不在认识又从哪里来呢?完蛋,蒙了,阿难即将崩溃。他主要是在回答一个错误的问题,当然就没有正确的答案。

阿难最后一搏了,您若说认识分别不是心,则我无著,名为心否?那么我不去分别了,这该是我的心了吧。佛说,那就更荒唐了。万事万物,有分别才会命名,有名就有不同的特性。我问你心在哪里,你说不著了。若要找心,就是要分别心的存在特性,就必须要著;若是不著,哪里有心。说不著就是心,不是荒谬吗?

阿难只能选择崩溃了。佛呀,您就直说了吧,心是什么呀,到底在哪呀,真是急死我了!于是一番大礼拜,代表天上人间一切众生请佛开示。佛先没直说,而是说,大家看到了吧,叫你们找心,你们找不到,天天修行,也是修心,但心是什么还不知道。贼窝没找到,乱修一气,所以你们才难成正果呀。阿难作为一个反面例子真是闪闪发光呀。

那么心到底是什么呀。佛还是不能直说,不是他不愿意说,确实这不是简单可以表达的。你不理解,用多么复杂的推理演说,你还是不理解;你理解了,一个眼神就足够。因此,佛就用比喻来说。为啥非要用比喻,因为高纬度的东西理解不了,降个维度就好办了。四维空间,你无法想象,但到了三维空间,你能运用到自如。道理理解了,但还是在三维空间的理解,真要上升到四维空间,那你只能自己修了。自己的事情自己了,自己吃饭自己饱。

佛这个时候发大光明,这是真理正法要显现的表示,场面殊胜。佛舒金色臂,握光明拳。又问阿难,你看到了什么?阿难心说,不会吧,又来问一遍!但他还是如实说,我用眼睛看到你金色的拳头,耀人眼目。佛说,那你现在明白了吗,什么是心?阿难心说,这都是什么呀!怎么就明白了,您还啥都没说呢。但阿难毕竟也学了那么长时间了,说,啊!终于明白了!我的眼睛看了这金色的拳头,心中升起了震撼的感觉,这种推想,这种思考,这种震撼,就是我的心!这个答案好像大家都比较认可。阿难的心是不是找到呢?

佛说,咄!!!啥意义?就是愤怒地说,我去!这你还不明白,我怎么有你这么一个是傻徒弟!阿难惶恐不已,说,这还不是心?那我死的心都有呀!我就是用这样的心来敬你,爱你。若我永退善根,也是这样的心,如果没有这样的心,我不是没有了知觉,跟泥土没有差别。您还是开示开示,刚才您放的大招到底是啥意义呀?

佛这个时候非常的慈爱,给阿难摩顶,瞧把这孩子吓的。佛说,心,是存在的,万物都有体性,我们说的心当然也有。佛的手伸开又握紧,重复几次。问阿难,你看是我的手在动,还是你的心在动?阿难说,你的手在动,我的心能感知到,但心没有动。佛说,这就对啦,不动的就是你的心。

心能感知,但你不能说感知是心;物能运动,你更不能说万物是心;心便是那个如如不动,但能感知觉受万物的东西。三岁看山,八十岁看山,你感知觉受可有变老?人衰老了,岁月流逝了,眼睛昏花了,但你觉受的本身却丝毫未变。心没有年龄,没有变化,没有分别。心的存在不随物转,不随人转,不随境转,无论事物如何变幻,心本身是不变的。所谓客尘,你看到的一切相,都是到你心里来做客的。他们住一段,就走了。你的心是主人,是不走的,是不动的。人,应专注于你的心,而不是专注于要走的东西,道理就这么简单。修行之人若能立足于心去修行,才是找对了出发点。不然如同煮沙做饭,万劫无功,若是走偏,反倒成魔。

反观凡世种种,所有的念头、分别、贪痴、烦恼、愤怒,都是从相上流转。人们把不断变幻的外界的相作为自己的追逐目标,以为能抓住什么,以为能获得什么,其实什么都没有,反倒迷失自己的心性,丧失了平安和快乐,这就是轮回。我不敢说真有生死轮回,因为我没证得,不敢打诳语。但一件接一件的烦恼,不正是你在世间的轮回。

其实没跟佛祖同一时代,也没什么遗憾。佛经博大精深,追求的都是一些最根本的道理,能学习学习已是幸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