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薇书评营简友广场想法

38人目睹的案发现场,却没有一个人主动报警,背后原因令人唏嘘

2021-11-02  本文已影响0人  纪子读书1

在美国纽约曾发生过一起杀人案件,案件在新闻界、政治界和科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一名下夜班回家的年轻女性,在住所所在的街道上被人杀害了。

这个案件之所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是因为受害者遭受的攻击持续了很长时间,她受了许多折磨,弄出了很大的声响,而这一切就发生在大街上。袭击者追上她,攻击了她三次,她大喊救命,过了整整35分钟,袭击者的刀子才终于夺走了她的性命。在这期间先后有38个人从自家窗户内看到了这个杀人场景,而没有一人报警,更没有一人出来解救她。

当时舆论、媒体纷纷谴责这38个人,说钢筋水泥铸就的城市化造就了人心冷漠。

但在《影响力》一书中从心里学上分析了38个人表现出冷漠的原因。

作者认为造成这38个人冷漠旁观的原因是社会认同原理在当时情景下起了作用。

什么是社会认同原理?它为什么可以让这么多人眼看着一条鲜活生命惨遭杀害却选择袖手旁观?

社会认同是一种从众心理。也就是在自己对某一个事物无法做出准确判断时,就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或效仿他人。

就如沃尔特.李普曼所说:“在人人想法都差不多的地方,没人会想法太多。”

社会认同原理会影响他人失去自我的判断力。他也会给心怀不轨之人可乘之机,他们会根据社会认同原理带来的后果伪造假象,欺骗他人。

旅游景点里,卖玉器的柜台边围满了人,看着动辄上千甚至过万的翡翠、玛瑙被人们争相购买,柜台后的老板笑开了花。

他拿着伪造的鉴定书,给这些没有等级的玉器贴上标签,而多数消费者都不会鉴定玉器的真伪。这位老板就是抓住了人们的从众心里,利用了社会认同原理的作用欺瞒消费者。

类似的案例经常被曝光,可还是有很多人上当受骗。就是人们没有发现受骗的根本原因。

咱们再来说说文章开头的案例。为什么38个人目睹了杀人案件却没有一个人主动报警,解救被害人。

《影响力》一书中也给出了答案:

除了城市生活让人们变得冷漠,自私自利,麻木不仁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人都会想着别人会去帮忙,而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最后造成了没人帮忙的后果。

还有一个原因是从心里角度出发,会认为是两口人在打架。毕竟家务事没有几个人爱管。

对于这一点也不难理解。

就如心脏病发作躺在小区里的人,在不确定真实情况时,也会被认为是喝醉了酒的酒鬼。

社会认同原理会被心怀鬼胎的人利用,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也会因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而误事。

那么怎么做才能不让它影响自己做出正确选择呢?

第一,就是在了解社会认同原理起作用的逻辑后提高警觉,让不法分子没有可乘之机。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第二,为了避免社会认同原理在你需要帮助时起了副作用,在你需要紧急救助的时候,你的最佳策略就是减少不确定性,让周围人注意到你的状况,搞清楚自己的责任。尽可能精确地说明你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而不要让旁观者自己判断。

在书中作者写出了自己的亲身经历,验证了社会认同原理发挥的作用:

我在十字路口发生了一场严重的车祸。我和对方司机全都受了伤:他倒在方向盘上昏迷不醒,我脚步踉跄地下了车,血滴滴答答地洒在路上。周围的汽车慢慢从我们身边开过去,司机们目瞪口呆,却并未停下来。

于是我站直身子,好让别人能把我看得清楚些。接着,我径直指着一辆车的司机:“打电话报警。”又指着第二辆和第三辆车的司机:“停车,我们需要帮助。”不光他们飞快地过来帮了忙,人们的善意也传染开来,更多的司机自发停了车,去照看另一位受害者。

社会认同原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作用,就是因为人们对未知的不能确定的事情,喜欢随波逐流。没有主见,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人云亦云的行为让这一原理有了发挥空间。

社会认同原理可以被善用,但也有它的弊端,我们学习它,掌握它是如何起效的,就可以很好的利用起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