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

Scalers:为了钱,我们都干过哪些“不要脸”的事情?

2018-06-27  本文已影响37人  Scalers

刚刚毕业的那年,研究生同学聚会频次还挺高。那个时候大家刚刚到不同公司工作,喜欢交流收入行情。一个个青年挥斥放遒,饭桌上相互吹捧谈论国事,暗地里相互对比收入。赚钱是最高频的话题,经常会有人提议说,要不我们一起做点什么,赚点零花钱。

正说到这事,真有机会来了。在某个冬天的下午,收到一个朋友委托转介绍的项目机会。需求是搭建一个网站,需要满足某些特定的要求。于是我就想到这些同学了,问了问,还真有人感兴趣,毕竟刚刚毕业大家都很穷。

在和甲方洽谈好了以后,签订了合同,就开始干活了。根据合同,在开始干活的时候,甲方打了一笔钱进来,于是把钱先分出去了,然后就按进度推进了。这个项目是我在张罗,所以自然就扮演了一个项目经理加上产品的角色,一方面在协调甲方的需求,一方面和同学沟通进度。

算上我,我们当时一共是四个人,有两位男生主负责技术,另外一位女生负责界面设计。进度周期都排好了,剩下就是推进流程了。我每周给甲方做进度反馈,协调小组的工作。

这两位男生技术都挺强的。

其中一位A同学在毕业那一年拿到了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的Offer,最后选择去了开心网。因为开心网给的最多,比其他家将近多了一倍,而且是直接从创始人面谈那拿到的Offer。虽然在那个时候开心网虽然已经初显颓势,但是钱给的多,毕竟没有人和钱过不去嘛。A同学思路活跃,我在读书的时候就认识。那时候我们还一起参加创业比赛;他经常往隔壁北京大学跑,而且认识许多姑娘,惹得大家好生羡慕。

另外一位B同学,毕业的时候是拿到了人民搜索的Offer,那个时候邓大姐也是如日中天,给北京户口还有高薪,也囊括了不少大牛。B同学是毕业后认识的,人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但是很有想法的样子。

项目推进到一个多月的时候,发生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给A同学打电话的时候,经常无法接通了;B同学打电话倒是经常接通,但是要么就是今天电脑硬盘坏了,要么就是家里没有网上了……

隐隐地我就感觉,可能有大事发生,我的兄弟们拿到钱以后,可能要撂挑子不干了。

果不其然,两位同学开始遇到了一些事情了。A同学在入职工作以后,HR没有按照约定的薪水给他发工资,理由是技术水平没有达到要求,于是他打算跳槽了,忙着面试。嗯好吧,这是一件大事。B同学入职工作以后,正好赶上人民搜索的变动,这家公司都没有了,于是户口也没有了,公司违约了,没有人理了,于是他说要准备出国了。

于是两哥们就自个忙去了,然后就失联了……但是转账过去的钱,还是热乎乎的。

但是这事不能黄吧,这项目是联系到我然后才落实的,同学们撂挑子,我得背锅啊;没有办法,所以我最后顶着压力,把这项目给完成了。

项目结了以后,我想,这事太尴尬了。都是一个系的同学,而且有一堆共同好友,这事不处理,以后还要不要见面。所以我先和几位共同好友做了沟通,并请他们代我做沟通。经过多方协商,其中的A同学最终直接联系上了,最开始A同学完全不认为自己有任何问题;在经过几轮意见交换以后,最后A同学退还了一小部分费用表达自己的歉意。B同学到现在仍然失联……

在这件事前后经历半年,身处其中,我起初很难理解我的同学为什么要这样做。当时第一笔订金,我们一个人大概只有不到2万元的收入。为了这点钱,有必要么……

事后复盘,我想明白了。也许对方压根就不认为这是件事,所以并不会有和我相同的反应。于是我总结了几个认知,一直管用到今天:

 

(1) 金钱是对人性的考验,但是我们未必能经得起考验。能否经得起考验,主要还是看价值观的坚定程度。价值观强的,能抵抗得住更强大的考验,价值观薄弱的,可能一些小钱就能翻脸。于是,金钱变成了洗礼,让你看到一个你以为熟悉的人从未看到的模样。

(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策略,与你价值观不符合的人,未必就会过得很差,甚至他们可能过得比你还要好。我们要做的是用行动捍卫自己的价值观,而且要过得更好。那些我们认为的“恶人”真的会有“恶报”么,我认为没有必要用这样的信念自我安慰。

对于A同学和B同学,我内心还是希望他们过得好的。学了一身武艺,还是应该为社会做贡献。我和A同学最后一次联系的时候,他去了阿里巴巴。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阿里的上市如果赶上应该能赚一笔;B同学现在仍然联系不上,不知道他有没有出国成功。那个时候他还和我说比特币涨得很贵,如果他拿住到今天,应该也不用担心没有户口的事情了。

(3) 世界很大,大到什么样的人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在社会生存。所以在这个角度下,你认为“不要脸”的事情,对方真的会这样想么?换位思考,也许对方就觉得自己的确会有各种特殊情况,每次都是没有办法,毕竟你无法叫醒装睡的人;而我又没有精力和时间,真正按照合同来走法律程序,死磕下去。这个道理推广开,就是“在持续行动的道路上,每天都是特殊情况”。

经历这件事情,我获得了许多认知视角,以至于放在现在的知识付费的浪潮下,你会发现,在金钱的考验下,尽管媒介发生了改变,人的行为模式,是不变的。

(1) 某A老师推出了一门线上课或者训练营卖得非常好,于是某B老师把这门课的内容框架原封不动抄过去;

(2) 某C老师开了线下课,分享了一些核心的方法,吸引了许多行业老师参加,不一会D、E、F老师也纷纷开课效仿;

(3) 某G老师出版了一本书卖得特别畅销,于是某H老师也出一本,名字和封面都是高仿;

(4) ……

在这个“个体崛起”时代,我们看到很多人获得了影响力,有了一定的个人品牌,还有一群自己的拥趸和粉丝。这些人气的聚集,本质上形成了一定的“权力”。权力容易让人膨胀,让人在过度的即时反馈中迷失。如果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会得到自己的读者的无条件赞同,你觉得是一件好事么?如果这个人抄袭同行的作品,然后仍然大卖,你觉得是一件好事么?

对于“钱”来说,也许这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但是如果这样玩下去,这个行业的吃相就很难看。一个行业的从业者,如果不思考怎样把行业价值提升,而是每天都在琢磨怎么才能搞点雕虫小技多赚几个钱然后拿来吹牛逼,我认为这个行业的发展是危险的,而且还负于这个时代对我们的馈赠。

在《资本论》的时候,我深刻地感受到资本的强大力量,在推动着时代和国家机器,裹挟每一个人的生活。看上去,我们是在追逐拥有更多的钱,但是换个角度,其实是资本占据了我们,我们被钱绑架。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两千年前司马迁说的话,放在21世纪,一点也不过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