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子•两个游人•娘娘庙
1
在文殊院天王殿侧墙上看文殊院的相关文字介绍时,遇到一个中年女子,一直在旁边慷慨激昂地讲着话。本以为她在和人通电话,转头却没看到她戴有耳机。她讲话的速度比较快,有与人辩论的既视感;声音足够大,但又没大到能让人听得清楚,只能断断续续听到一些词:佛教、传承、玄奘、舍利、西方佛教……等。她讲得很激动,站在她身边完全没有办法去看墙上的文字。只好和曹先生暂时离开。
没弄清楚她到底在做什么,也许是在准备一场演讲,也许只是在做一个辩论练习,也或许她心中有某种执念需要有渠道抒发。
她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在网上传播的一段关于“上海女高管'发疯'的”视频。说是在上海国金中心的大厅里,有一个外表整洁、展现精英气质的女士被看到使用蓝牙耳机通话。她的对话非常流畅,内容涵盖了金融领域的多个方面,包括外汇兑换、年度盈利以及资金管理等。本来这是很常见的一个场景,可这位女士却已经连续四年每个工作日都乘坐地铁到国金中心,然后独自一人在大厅里自言自语。这就不正常了。
明明是很有能力,甚至可以说曾经很成功的人,为什么会在被解雇后出现这样的精神疾病呢?是社会内卷太严重,生活压力太大,还是我们的承受能力退化了?我无从知晓,只希望这样的病人能少一些,遇到挫折时都能坚强一些,能看得开一些。希望我遇到的那个她和这位“女高管”不一样,希望她只是在准备一场演讲。
2
在一家小吃店吃午餐,因用餐的人很多,大家都是拼桌。我和曹先生也与两位大约是外地游客的情侣拼在一桌。
他俩比我们先点餐,先落座。面前已经有了一份黄凉粉和一份甜水面。我和曹先生也要一份甜水面,一碗酸辣粉,还有白凉粉和牛肉面。甜水面和酸辣粉先送来,我们一人一份开吃。
我吃着酸辣粉,余光发现对面两位一直坐着没动。“咦,他们为啥不吃?难道在等人?那为啥没给等的人留座呢?”念头在脑子里转了一转我便没管了,继续嗦我的粉。
没过多会,他们的红油抄手又送到了。但是,他们还是没吃。曹先生已经吃完一份甜水面,我的粉也快吃完。对面的女士只把几个碗摆在面前看着,男士一直在看手机,偶尔在屏幕上点两下。
我开始吃凉粉时,他们的清汤抄手也送来了。
女士这才把几个碗挤挤挨挨地放在一起,拿出了手机……
随着“咔咔”两声响,我和曹先生都没能忍住,对视一眼笑出声来。当然不是嘲笑,仅仅是觉得有意思、好玩。
自从有了朋友圈后,就常听说网友们做什么都喜欢让手机先来,吃饭也要让手机先“吃”。
但之前我都只是听说而已,今天也算是亲眼见识了,哈哈。
3
周末忙,今天本打算到文殊院转转,然后喝喝坝坝茶休息一下。到了才发现,茶园里桌子椅子摆得太近,人也多, 太吵了些。便想着到娘娘庙去,据说那里早年的影子更多一些。
娘娘庙的“茶味”确实很浓,进门后不到两米的小巷左侧就摆着一列茶座,已经坐满了正聊天的茶友;右侧留出不到八十公分宽的通道。一路往里,木桌、竹椅一套接着一套往庙里铺进去。
从来没见过一座庙是这个样子,我新奇地跟着曹先生往里走,茶座、茶座、还是茶座。进门的甬道里是茶座、宽敞的大厅里也是茶座;转过弯,通往主庙的过厅里还是茶座;再一回头,旁边的挤在三面墙间的一小方天井仍是茶座……
再往里,走进大殿,终于不再有茶桌竹椅了。小小的天地里,墙边重重叠叠摆满了精神饱满的肉肉、几丛花、几株小树,还有一个大石缸,几尾红鲤在淙淙的水声中游戏。
娘娘庙香火不旺,是闹市中难得的清静之地。来这里的人有些是冲着刘谌及其王妃崔娘娘殉节的故事;有些就是冲着喝茶来的,尤其是本地人。
五块钱,和两三好友在老时光里闲坐半天,也是极好的放松和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