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生活反思
我的大学生活的反思
其实,我最近也一直都在想自己身上的一些毛病,不得不说,细思极恐。没有什么特别优秀的长处先不说,光是自己身上这一大堆毛病恐怕就得改一段时间了。不过在这过程中,在我仔细地对我自己或其他我观察到的一些恶习思考过后,发现最要命的两项是逃避和抱怨。
抱怨
可能很多人会惊讶与为什么我会认为抱怨是最大的恶习之一,我是有依据的。抱怨的害处,不仅仅是浪费了时间,也不仅仅在于会向别人暴露自己的无能,它真正的威力在于会让人无形中放弃了挣扎。记得前段时间迷认知科学,有一个心里学家关于这方面做过有趣的论述:“说话对于人来说,其实就是一个大脑重塑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的扮演我们向别人描绘的那个样子,直至成为那个样子”。(关于这个,好像还有个概念叫自证预言是个差不多的里儿,不过这和主题相关性不强,先不论述)。我当时就惊住了,我的脑海中浮现了我那时不时向我抱怨的母亲,和她向我诉说时的真情流露,毫无疑问,她成为了自己诉说的那个样子,而且还不自知。其实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就知道了,那些向我们抱怨的人,说着说着就开始进入“表演”状态,他们很投入的,他们需要你的同情,需要全世界的同情。而为了让你同情,为了让别人同情,他们就会不由自主的扮演“一个其实更惨的角色”,演着演着,别人还没信,自己就先信了,不由自主的变成了一个更惨的角色,而且自己往往还不自知。珍爱生命,远离抱怨。
我之后又查阅了一些语言、思考方面的著作,发现没错,语言就是对人有这么大的反向塑造能力。但是我付出这么大的努力了,怎么也得把它给改了啊,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正确的认识抱怨的概念罢,毕竟,语言学家已经证实,如果你脑子里没有某个概念,那你就会倾向与不去想它(不信的话,你向外国人解释上火这个概念试试?)。我在挣扎中勉强给出了抱怨的定义“抱怨只是一种对现实无能,无奈的表现而已”。效果立竿见影,我在此之后,有时候想要抱怨一声,心中闪烁这个概念,立马就闭上了嘴巴。
另一个恶习就是逃避了。现在我能注意到他,可有时还会在精力不足时败给它,可能趋利避难这个天性在我们的本能中优先级比较高吧,毕竟自保本能最大。克服它的方法我也想过,好像还有个方法挺靠谱,多吃糖,多睡觉,还有个刻意练习。多吃糖是因为前段时间看到方法,一个心理学的实验,实验过程太多了就不说了,结论就是人的意志力是一个功能,它的能量来源是糖分,所以得好好吃饭啊。多睡的觉就更自然了啊,脑科学家又发现,大脑最喜欢的两个东西是氧和糖,碎觉就是在大脑排毒的过程,[当然,睡眠时的快速眼动睡眠对记忆的整理也很重要]。至于刻意练习嘛,最近是不是有个挺火的名词叫元认知,通过刻意练习提高元认知能力也是防止我们因为恐惧而逃避的,通俗点说就是没事虐虐自己。
逃避这个现象放到学习上,好像还有个听生动的名词叫‘勤奋的懒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观察到,是不是总有那种每天坐在那里学习,但总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呢,你要问他们似乎还有一大堆的里呢,上面我说过的抱怨问题又都出来了。其实他们就是逃避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才变成这样的。而造成逃避深层次的原因似乎是因为恐惧,关于恐惧我仔细思考了不少时间呢,发现人几乎所有的不幸福不顺利可能都来源于恐惧。不行的话,去看看那些嫉妒的人,他们到底是因为害怕别人超过他而嫉妒,还是害怕别人超过他之后挤压他的生存空间而嫉妒。这样来看,自保本能真的级别最高,我们都几乎无法违抗他。
关于这个恐惧,我想了很长时间,结果又一天发现,还不就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那个现实性焦虑啊,而其它的一切表征都是自我防御机制。久久思索出的结果发现早有人知道,还是我的偶像之一,对我是个不小的冲击呢。现代认知科学对这个好像有了新发现,因为主管人类情绪的杏仁体与理性思维的大脑皮层之间神经回路不是很多,所以就明白为什么我们内心中总有两个声音在吵架了吧。这里的发现还有很多,字数原因我就不多说了。
其实到这里应该结束了,当时我总想说一下我昨天的一个思考。事情是这样的,我最近在系统学习商学,这是一个挺大的学习计划。我进行到宏观经济学时,接触了一个概念,叫人口抚养比,当时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出现,我就去查了下数据,发现在20年后如果中国人口不变的话,大概有5亿的劳动认可和9亿的非劳动人口,这与今天正好相反。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我20年后中国要保持今天的社会总财富,平均生活水平,我们未来一个人创造的社会价值,必须是今天的两倍。但是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智能时代即将到来,标志就是摩尔定律即将失效,新的材料会带动新的产业,而对于我们人工智能会解放我们的双手和大脑,所以产能是跟得上的。只是我不同意现在人对于以后人工智能会导致大量工人失业的看法,因为那时中国就没有那么多劳动人口。我甚至想以后人的生活应该会幸福,虽然任何人之间的差距会很大,毕竟未来的趋势是去中心化,企业也是如此。交易成本比管理成本低导致外包越来越留心,企业将可能变小,到时候哦,应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岗位,像细胞里的每个部分一样有机结合。或许,以后我们最徐具备的能力就两个,一个是专业能力,另一个是与他人合作的机会。
该回到正题了,毕竟这是自我反思。我其实应该更早的认识自己,虽然现在也不敢说了解自己,不过以前都不知道自己不了解自己,这还是挺重要的事儿,要不然史蒂夫柯伟也不会在他那本享誉全球的七个习惯中用一章来描述这样一件事‘由内而外的塑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