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情调》2

2020-11-18  本文已影响0人  野孩子li

《教育的情调》一书中的教育故事,都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常见现象入手,通过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教育学意义,帮助我们深刻理解教育的现象和实践之间的联系,以此引发我们的思考,切实提升教育智慧。范梅南先生提示我们要带着敏感、机智和爱走进孩子的世界,从生活体验出发,对丰富多样的教育情境、意义保持敏锐的触觉,从而把握和形成教育智慧,更好地与孩子相处。

  读完《教育的情调》,对于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到”、表扬和肯定的重要性这两个章节留给我的印象最深。文中的麦克和马克的老师对孩子的关注不同,孩子们那一天的心理感受肯定也不同。能被老师关注到,哪怕一个害羞的眼神儿,一种情绪的流露,或者是开心与否的表达,都是幸运的孩子。能被老师用教育学的眼光关注,更是幸运中的幸运。这和我一贯认同的“以爱育爱”和“赏识性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

  对于教学的情调,范梅南先生这样认为:“每一堂课都是有生命的。学生不是容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 当前发生的一切就是最好的教科书,作为老师,我们要及时把握教育契机,指导学生坚定信心抗击疫情,从疫情防控的社会课堂里学习关乎教育而又超越教育的人生大课。

  一是以爱育爱,做有温度的教育。范梅南认为教育情调的核心在爱,这与陶行知主张的“爱满天下”、顾明远提出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等观点是一致的。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把孩子视为个性鲜明、充满生气的独立的生命体时,才能做到把爱献给每个孩子。心中有爱,眼里有光,才能看到诗和远方,教育也就有了美好的情调。

  二是贴近学生,关注学生成长。教育之爱不是老师的一厢情愿的,它必须能满足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师者之爱,与世间其他情感不同,它非功利性地指向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如范梅南所说:“教育学就是一种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看”、“听”,以及对具体情境的“关注”,让孩子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在”,也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看见”,进而感知到老师的“爱”,这样孩子们才能在尊重、包容和关爱之中幸福地成长。

  以爱育爱,奔走在成长的路上。疫情发生到现在,作为班主任,一直关注着孩子们的成长,看着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们的指导下,从迷茫彷徨到探寻方向,再到勇敢笃定前行,回头看时必定是一串串脚印。时时关注学生,抓住教育契机,让教育的智慧在当下发出耀眼的光芒,照亮疫情的阴霾和焦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